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传承环境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相关法律政策与广大民众的疏离,传播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意识淡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和改善民族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重铸民众的主体认同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宣传传播途径,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主题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化自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主题。基于文化自信视角,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路。困境是:在现实背景上,面临体育全球化商业化的双重逼压;在自身条件上,面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与封闭性的制约;在动力基础上,面临传承发展机制的单一性与滞后性。建议:强化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3.
摘要: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方式被大众媒介传播,成为现代人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法探究我国受众接触媒介体育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程度。基于4个城市的经验研究(N=4 914)发现:受众接触媒介体育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能够在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4个层次上正向影响其中国文化认同。受众接触电视和书报类媒介体育类型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能够预测其中国文化认同,与接触程度成正比;受众接触中国体育明星和民族传统体育类媒介体育形式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也能够预测其中国文化认同,亦与接触程度成正比。我国受众接触媒介体育中的外国文化内容对其中国文化认同并没有产生负向影响,相反却呈现出正向关系。受众接触不同类型媒介体育中的有关外国文化内容较好的预测了其中国文化认同,但媒介形式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弱。文章从受众的角度为该类议题提供了经验层面的结论,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作为切入点,对现代性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现状进行研究.具有“流动性”特征的现代性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认同出现缺失、本质严重流失,建构现代性的生存路径势在必行.借助大众健身平台和教育机构的推广,走规范化和法制化道路和回归民族文化本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与现代性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真正根源,其中伴随现代性而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西方体育文化强势扩展,文化认同与适应特别是基于少数民族弱势体育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存在四种主要模式: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整合态度是文化适应中最佳的一种文化认同态度,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和而不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选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经历一个从排他性冲突到认同性选择再到包容性并存的历史过程,也即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促进文化认同的体育民俗化与民俗体育化发展背景下,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民俗体育现代化路径向度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元素的符号化还原与场所关系呈现是民俗体育文化认同的内容认知路径;官、学、民、育一体化的互动治理与身体、空间、时间、关系交合下的身体表演是民俗体育文化认同的技术再生产路径;外源性的媒体传播、内源性的产品开发是民俗体育文化认同的形式传播路径。内容路径、技术路径及形式路径分别对应了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中中国元素能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之保护与传承困惑,从切身感、生活感与地方感三个维度达成文化认同,服务文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从历史中走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在经历了文化变迁的多样性选择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形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文化变迁视野中的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域发展的视角,梳理了它从大背景下的文化封闭到文化冲突,从文化自卑到文化模仿,从文化自尊到文化寻根,从文化筛选到文化认同,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强到文化“走出去” 的历史走向,客观、详细地反映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回眸并重新审视从历史中走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道路,及时、准确地把握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及趋势,对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贯穿于各个时代的、为各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语言、工具、文字、符号等形式保留下来的个性特征,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在文化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文化现代化要适应全球的文化现代化浪潮而又不丢掉自己的特色,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保持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民族性。研究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分析中华文化民族性在文化现代化中的作用以及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如何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对当今中国更好地融入文化现代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符号。所以,对语言性质;阳意义的诠释不能与其所属的社会和文化相脱离。体育是一种肢体语言,与人类社会化进程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一套符号,一种体系,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全运会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表现形式之一,实质上就是我国竞技体育文化身份的符号,是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巴山舞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文化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巴山舞与土家民族文化认同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巴山舞所承载的土家民族民俗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文化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蔽课程继杜威之后,其领域不断拓宽加深.体育隐蔽课程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文化上所体现的价值也被逐渐地被发掘出来,将从体育隐蔽课程在体育与文化传递过程中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学生对此种文化模式的认同、体育隐蔽课程中的环境因素对学生文化认识的影响以及隐蔽课程中的人际交往四个方面,展开对体育隐蔽课程在文化传递中所体现的价值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武术拥有自己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特质,传统武术赛事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通过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口述史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武术赛事文化识别的实质和传统武术赛事推广中文化识别塑造与尝试过程;其次,对域外武技赛事的文化识别进行探析;最后,明确传统武术赛事应树立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识别是传统武术赛事市场推广的核心,传统武术赛事推广应考虑到持久性和前瞻性,坚守传统武术赛事的文化识别就是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竞技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本土和西方双重文化身份,如何对抗逆向文化冲击与适应新时代要求是其当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文化适应、文化再适应等概念出发,认为竞技武术当前处于原位逆向文化冲击状态。竞技武术体操化、舞蹈化、高难美新飘的技术风格,西式化的教学训练和赛事规程,以及精神内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都与传统武术存在巨大差异,使其在面对逆向文化冲击时表现出种种“不适”症状。这与文化主体错位、母文化环境发生改变有关,竞技武术自身亦没有做好“返乡”的文化准备。新时代竞技武术要坚守文化主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武术故事,强化文化身份认同;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方案,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体育格局逐渐从合一向分离转变,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因此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从实践层面看,区域体育、新兴体育、传统体育的物化价值体系将会以奥林匹克文化的表现机制为平台而出现某种程度的趋同性;从精神层面看,不同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体系将会彼此拉开一定距离,在一定文化发展语境中保持独立的身份,从而构成一种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和合"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城市现代性的表征,体育融于城市生活实质上是体育与城市共生关系的具体展现。基于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个案分析法对波士顿体育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动因进行分析。认为:波士顿体育城市发展历经城市扩张期体育传入与高校传播(1820s~1890s)、产业转型期体育职业化与商业化(1890s~1970s)以及后工业时代体育观念内化与认同(1970s至今)3个阶段。城市社会变迁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资本引入与政企合营、公共空间开发中的市民参与及政府行为以及城市共同体塑造中体育反哺与双向互动构成波士顿体城融合的时代动因。以此为观照,从营造市民体育与商业体育嵌入式发展的都市运动场景、确立政府、市场及社会有机协同的城市体育治理逻辑、推动市民需求与城市特征相契合的公共体育空间建设以及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共同体感知与俱乐部文化认同4个方面提出本土体育城市建设之倡议。  相似文献   

20.
滑雪运动不再是单一的体育锻炼,它成了滑雪文化形态的主体和文化关注的对象.滑雪文化面向市场,走产业道路是当前时代的要求,也是滑雪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滑雪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根据自身特点,走特色的发展之路,使之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