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东 《文教资料》2005,(28):122-123
约·塞·巴赫,1685年3月21日生于德国艾森纳赫,1750年7月28日于莱比锡去世。二百多年前,这位音乐大师生前的声誉远远不如二百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历史的发展,巴赫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音乐史中一颗光耀夺目的灿烂明星。巴赫的音乐体现了巴罗克后期复调音乐的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他树立了一座丰碑,不仅推动着古钢琴向现代钢琴的发展,而且将古钢琴曲的形式基础和表现手法在钢琴复调领域内发展到高度完美的地步。巴赫的作品不仅是键盘演奏训练方面,又同时是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丰富宝藏。从“创意曲”到“平均律”,学…  相似文献   

2.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17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创造出永恒的音乐艺术,被后人誉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巴赫创作了极多的钢琴复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德国伟大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诞生320周年。约·塞·巴赫(以下简称巴赫)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被人们尊之为“音乐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其实在他之前,世界各国音乐就已经有了几千年历史,也出现过许多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例如中国明代的朱载(1536—1610)。就曾经用数学和历学的方法,首创“新法密律”学说(即“十二平均律”),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等音乐理论书。但他只是在音乐平均律的理论上作了些研究,并没有运用在音乐创作中。是巴赫在他的《平均律钢琴…  相似文献   

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德国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巨匠,是对人类音乐发展影响最为具大的德国音乐大师。被称为“音乐之父”。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之外的一切音乐体裁,他一生写了大量键盘音乐作品。如何演奏巴赫的钢琴作品,我们将进行以下实际探讨。一、复调性复调性是巴洛克钢琴音乐的重要特点。而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了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调音乐由旋律与和声背景构成,有主、次之分。而复调音乐则由几个并行不悖的线条构成,一般不分主次。即使…  相似文献   

5.
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特别是在复调音乐方面的作品,需要从巴赫的音乐尤其是钢琴作品入手,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才能正确诠释巴赫钢琴音乐的精神内涵,从而启发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理解欧州古典音乐乃至世界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6.
钢琴作品充满复调结构,复调音乐是每位钢琴学习者的必修课.复调大师巴赫的钢琴作品《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和《巴赫创意曲集》是学习复调音乐的最佳教材,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在音乐理论上掌握复调音乐的创作特点,还应着重训练大脑多层次思维能力、多声部听辨能力及手指控制能力,如均衡、力度、色彩、声音等的准确表现和音乐性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巴赫 (J·S·Bach 16 85 - 175 0 )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有效地继承和概括了 17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 ,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倾向等音乐形象 ,因而创造了永恒的艺术 ,被后人称为“古典音乐大师”“欧洲音乐之父”。特别是他的作品对键盘学习者演奏者来说更是必修课本 ,在各类比赛和很多考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巴赫的作品具有均衡性的特点 ,结构严谨 ,并有着极高的艺术性。表现巴赫作品与演奏者的演奏风格紧密相关。对巴赫作品的解释首先应立足于尊重原作 ,使用原谱或接近原谱的版…  相似文献   

8.
装饰音是巴洛克音乐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以特殊的面貌出现在欧洲音乐长河之中,在巴赫的音乐作品里已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体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装饰音是巴赫作品中最讲究,也是最难处理的。为了更好演奏巴赫钢琴作品中的装饰音,我在本文中对巴赫钢琴作品中常用装饰音进行了较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年最后几首乐曲之一的手稿,去年夏天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家档案馆被哈佛大学的克里斯朵夫·沃尔夫教授发现。日前,沃尔夫教授撰写的巴赫传记将正式面市,其中就包括这首乐曲的曲谱。这首新发现的乐曲是一首合唱作品。据说这部作品是巴赫根据早已过世的叔父老约翰的作品改编而成的。这首乐曲大约创作于1749年年底,当时距离巴赫去世只有6个月。不过,这首乐曲并不是巴赫的最后绝作。因中  相似文献   

10.
巴赫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教学作品,在钢琴教学方面这些作品是由浅入深的学习复调音乐,掌握多声部奏法的最好作品。其中《巴赫初级钢琴教程》在基础钢琴教学中十分重要,可以说是初次接触复调音乐的一部十分有价值的材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巴赫作品的特点。本文拟定五个学习环节,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学习、训练,在熟练的基础上达到对作品理性、感性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1.
巴赫创意曲的艺术内涵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庆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3):97-99,30
巴赫作为18世纪的重要音乐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以巴赫二部创意曲为对象,深刻剖析了形成巴赫音乐风格的历史背景,发现了威尼斯的宗教、文化、建筑艺术等对巴赫音乐创作的影响.通过对作品的剖析,挖掘了巴赫音乐的深刻内涵,多层面的展现了巴赫创意曲贴近大众生活、高度统一和谐、富有个性的深刻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钢琴教学中,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创意曲到平均律,怎样理解其作品、把握其风格,是从事钢琴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人物形象分析是现代小说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原著以熟知故事情况、通过比较分析突出人物的独特个性、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去分析、评价小说中的人物,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动漫文化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可行性分析,发现多数高职生喜欢动漫作品,认为动漫作品的受众是所有年龄层的人,觉得动漫会影响人生观、生活习惯等,学生欢迎、期待思政理论教学运用动漫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动漫文化的创作理念,创新校园第二课堂活动;思政理论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动漫优秀作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指导阅读动漫版经典原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很多冲击和挑战。在诸多问题中,大学生群体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其症结之一在于远离文学经典。高校文学教育任重道远。承载传统文化精华的古代文学教学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任务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是关键。教师在努力发掘经典本身价值的同时,应该充分调动大众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通过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扶持和引导,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在教学中一直面临着许多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所以探索一条鲁迅作品有效教学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一是找准沟通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多元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三是加强课外阅读,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四是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鲁迅语言的巧妙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电大开放教育课程设置中的《文学文学阅读与欣赏》一书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学员用源语欣赏文学的能力,但很多英语专业学员学完课程之后,竟然不知所学。到底是注重史的部分,还是着重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没有明确的目标,实际上这是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误区,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在本文中讨论一些来自于教学实践的心得,文学的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本课程的关键,本文针对如何达到培养目标提供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18.
Reclamation work denotes the process of uncovering the lost contributions of wome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alyzing their works, making them accessible to a larger audience, and (re)introducing them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 and canon. Since the 1970s, scholars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reclamation work, thus making available to students, professors, and researchers a rich and varied perspective for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thought. This article shares the responses of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to discussing the reclamation work and canonical formation in thei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ourse. Two of the benefits most commonly cited by students involve learning a fuller, more accurate picture of history and ameliorating contemporary gender inequity. We assert that the traditional canon and syllabi fo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Foundation courses could be enriched through the inclusion of works that trace the tradition of women's intellectual thought.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的小说教学中,若一味向学生讲述文学史上现有的结论还不足以让学生领略作品的实质内涵,在实践教学中,最好能从文学作品出发,在文本细读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方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切实提高学生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国语文教育中一个无法绕开的制高点。但是在教学中却出现了教师很难教甚至无法教,学生很难懂甚至无法懂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鲁迅作品教学中如果能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把握教学设计原则,处理好诸如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技巧、字词句段等知识的教学设计问题,就能搭好学生理解、学习鲁迅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