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嵌入式系统"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以单元模块化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为主线,基于全案例SOP实践教学法,依托过程化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阐述融合思政元素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全过程,将课程知识内容与前沿科技、社会热点、行业需求糅合在一起,结合情景探讨与课下拓展实践相融合的小组案例式教学,实现知识传授和...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开展了“结构疲劳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梳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在理论与实验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与课程内容融合不紧密、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Windows网络系统管理课程为例,阐明课程思政设计理念和原则,提出了“围绕课程特色定目标、围绕课程内容挖元素、围绕元素找案例、围绕案例定方法、围绕方法评效果、围绕效果修标准”的“六围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举措,需要持续推进。从实践角度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三融三构”策略。以目标为导向,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特色相融合,构筑课程思政教学网络;遵循认知规律,“六点一线”融合思政元素;实施外部促进、内部激励的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并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开展了实践验证,证明了“三融三构”策略的有效性,可为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理论力学”课程思政中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学人才,结合“理论力学”的课程特征,从哲学、逻辑方法、工程、人物故事等方面着重研究如何进行“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总结课程思政实施一般流程。针对“理论力学”课程思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是在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格塑造、价值引领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阐述了专业课建设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和全面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探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修订、线下教学、线上教学、课程实践”的教学过程的方法,最后提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评价体系。探索构建“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的路径,以期为全面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程序设计”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理工科重要基础课程,是践行课程思政的理想平台。依据“程序设计”课程的优势及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了理论环节及实践环节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与工程伦理、创新意识与大国工匠精神等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并探讨了“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课堂融入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落实“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信息学科的“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和“电路”三门课程为依托,开展融合思政建设的“六位一体三提升”信息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从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模式规划等六个方面“六位一体”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三提升”:通过颗粒化隐性思政强化显性思政,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上的“孤岛效应”;以线上线下多维度协同混合教学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学有余力的高素质拔尖型人才培养;通过产教融合再升级,推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在专业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维度取得较好效果:在彰显课程教育性的同时,发挥育人的功能性,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元素交织交融、相辅相成,达到“专业不减、育人有增”的效果,支撑“自动控制原理”和“电路”两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  相似文献   

9.
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和“主渠道”,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是专业基础课程,担负着专业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重要作用,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和专业知识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实践,深入挖掘梳理课程德育元素和育人资源,在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多元混合教学设计,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融合共振,强化课程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专业课程与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联动协同。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找到高校专业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专业学科育德、育人的功能,成为新时代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观和课程思政的育人精神,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与提炼,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融合点,力求理论、实验、思想政治三者的同一时空融合,实现“三全育人”格局。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入网络实验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求证真理过程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常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如今 " 课程思政 " 的大背景下,迎合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地探索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融合,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全新机遇与挑战,也是大学对国家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应尽的职责,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生涯课程,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部署与合理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体制,实现 " 课程思政 " 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融合,十分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实践和探索,以期能够有效的优化高校人才的教育方式,为提高大学生就业选择质量、明确就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高校大美育五圈课程体系,挖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和美育相融合的实践教育内容,研究构建“三维度·三融合·三联动”的“思政+美育”实践体系:从“社团活动美育课程、潜在美育课程、美育综合课程”三圈层维度入手,创建美育型社团、师范内涵校园文化、特色美育实践基地;从“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社会服务与艺术展演”“社团活动与网络育人”三个层面融合开展实践育人;以学分为纽带实现第一(校园内、课堂上)、第二(校园内、课堂外)、第三(课堂外、社会中)课堂联动,将思政理念、元素融入美育实践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思政教育”意义重要。现课堂教学中,课程的“工科实用性”认识上的偏颇使得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有“融合”障碍。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专业内容”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及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突破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障碍。  相似文献   

14.
杨婧  宋青  洪林 《河南教育》2023,(9):32-34
如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需要正视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匹配度”,发挥好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存在“知难而退”“生拉硬扯”“人为分化”等问题,可以尝试基于“四维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5.
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全面提高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探索经验。通过共同参与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双创”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的教学中,探索新时代课程思政与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道路,并探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和创新点。课程思政与“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得以有机结合,教师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不断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康复治疗学专业科研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康复治疗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在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在工学类专业课中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因此,高校课程教学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结合,并在课程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本研究结合工科课程的特点,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深入剖析其在融入思政元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案,在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实现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提供了研究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高职测绘专业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和应用实践研究,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成效,从教师队伍、课程资源、教学方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探讨思政实施策略,为推动其他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物理融入“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全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在受益面、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具有先天的融合优势,但目前还存在意识缺位、切入点缺乏、方式方法缺少等问题。要实现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的目标,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从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研究实践创新融合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落实这一任务,必须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价值引领三者融为一体。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考课程,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从确立课程思政目标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将教育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并以“人的身心发展”一课为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教育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中,最终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0.
采取有效手段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技术课程相统一是新时代对各类专业技术课程的新要求。以“航空电气系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挖掘与专业课程内容高度契合的思政案例,按类别构建思政案例库,根据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将案例有机融合于各阶段实训项目中,从案例融合实施过程的目标性、合理性和延展性3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同步开展教师自身思政水平的提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