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环境卫生学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环境卫生学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环境卫生学教学的优化路径,包括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思政敏感度;把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脉络;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质,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辩证关系,最后提出了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点,包括找准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思政元素的提炼;解决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难点: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重视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构建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点:优化教学督导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政能力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形成鲜明的思政教学主线是做好课程思政的途径;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有效手段四个方面论述了火箭发动机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探讨了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特点,提出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应对方法:加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在教师培训中增加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究"课程思政"五大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个高校积极响应,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各类课程教师在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教师缺乏课程思政观念意识;课程思政的教学视野不广、能力不足;育人情怀不深;思政课程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对此,我们需要强化教师思政育人观念,筑牢课程思政意识;肩负立德树人责任,扩展课程思政视野;促进教师思政知识学习,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增加教师情怀厚度,提高课程亲和力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为助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与培养新时代人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探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通过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建立"物理思政"教学团队,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以及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平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深入开展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工科人才至关重要。当前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思政目标聚焦度不够、课程思政元素选择精准性不够、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供给度不够、教学方法改革性不够等问题。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应以全局思维确立课程思政目标,以引申转化融通课程思政内容,以多重维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以量身定制设计思政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传强 《广西教育》2023,(15):53-56
本文分析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论述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提出落实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篮球课程思政的路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明确篮球课程思政目标,厘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学生参与面广、教学效果影响范围大。本文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目标、特点,最后提出: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认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精设教学案例教学;构建思政资源利用“碎片化的方式”学习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导向,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深层融入思政元素,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指标,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思路,然后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五个方面论述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总结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2.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深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痛点问题,秉承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支点、以课堂教学和育人成效为落脚点的理念,通过改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提高其课程思政能力;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动,积极探索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课程思政之路,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育人”转变,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追本溯源、坚持教育“四个回归”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围绕“重点教会、加强勤练和强化常赛”建设理念,聚焦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其具体路径是: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协同育人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优化内容方法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学生学情,强化体育铸魂育人;完善教学评价,聚焦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4.
杨红俊  杨亚非 《海外英语》2022,(13):221-223
外语类课程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准确把握外语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厘清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对全面建设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外语课程思政的概念出发,聚焦外语课程的微观教学设计,以外语课程中演讲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视角探讨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实现方式,为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助力。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课程思政与课程贯通融合问题,提出了教师施政与学生悟政、践政深度融合的全程育人模式.基于此育人模式,研究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融入PBL的必要性、基于PBL的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措施及实践探索.在基于PBL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政意识;通过教学翻转,引导完善学生思政问题,通过学生践行思政,有效洞悉学生思想深处的思维和意识等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实施路径,实现教师施政、学生悟政及践行思政三位一体,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贯通融合.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充分利用非思政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如何在批评话语视角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需要重点思考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批判话语视角下高职课程思政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和问题,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提高教学话语功能的途径,具体包括: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发挥非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增强思政教育话语的丰富性;改变教学语言形式,强调理想教育和塑造价值观;灵活应用隐性语言,营造民主的学习交流氛围。希望通过改革教学话语实现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7.
张恒 《英语教师》2022,(19):162-164+172
分析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阐述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及SWOT分析法的内涵。运用SWOT工具对商务英语思政教学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细化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即抓住发展机遇,构建思政性与专业性并重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及课程;把握课程思政大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弥补不足;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思政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解决具体教学实践中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平衡性问题;进行专业教学和思政元素有效注入的平衡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从课程思政核心概念、课程思政学术研究及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探索高中地理课程思政实践的价值及意义.认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实践有利于从地理学科角度探索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加强课程思政理念与地理教学理论的深度融合;有利于系统整理高中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强化地理教师的育德能力...  相似文献   

19.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保障。为有效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育人成效,为法治国家建设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运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还应着力从教学目标、理论教学、实践实训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组建思政教学团队,加强团队自身思政理论学习;挖掘新媒体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和专业实践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合理设计课程思政考核内容及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