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是课堂读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也难怪,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在公开课上安排大段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边读边写;让学生静下心来,沉思默想,与文本进行真切对话。课改以来,有的教师“因噎废食”,冷落了与朗读同样重要的“静思默想”。殊不知,没有了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读…  相似文献   

2.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是课堂读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也难怪,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在公开课上安排大段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边读边写;让学生静下心来,沉思默想,与文本进行真切对话。课改以来,有的教师“因噎废食”,冷落了与朗读同样重要的“静思默想”。殊不知,没有了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以来,有些教师"因噎废食",冷落了与朗读同样重要的"静思默想"。没有个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而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  相似文献   

4.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呢?是课堂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没有个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而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语文课上读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心里却空空荡荡。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5.
郑梅枝 《江西教育》2009,(12):23-23
当前,“语文课堂不可忽视静思默想”“既要书声朗朗更要静思默想”等观点获得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认同。堪称培养学生思维体操的数学教学需要静思默想吗?笔者以为,数学课堂也需要静思默想。热闹的课堂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思维活跃,静静的课堂中也有活跃的思维。如何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数学教师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阅读总离不开"读",少不了"书声琅琅"的朗读,也少不了"静思默想"的默读,更少不了只有"目治"的扫视和浏览。阅读教学只有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渠道的拓展,才能达到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改革的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书声琅琅"和"静思默想"的阅读实践,逐步练就"自能读书不待先生讲"的本领,才能实现小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丽平 《学子》2013,(4):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把朗读真正落到实处?一、轻拢慢捻抹复挑——重在指导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独占鳌头,不可替代。但静思细想,“读”占鳌头的朗读是否有效呢?不难发现,很多课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指导缺失,或指导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0.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得到老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中书声阵阵;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感情朗读”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思考”、“倾听”、“言说”、“写”……这些“佳丽”于是顿失颜色。因为学生动笔,课堂会沉闷;学生静心思考,课堂没有情趣;老师讲解,那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如感情朗读来得气氛热烈,让听课者和学生情绪激昂。岂知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的心里却是空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课堂不可忽视静思默想""既要书声朗朗更要静思默想"等观点获得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认同.堪称培养学生思维体操的数学教学需要静思默想吗?笔者以为,数学课堂也需要静思默想.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朗读教学形式多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尤其喜欢在这一环节上营造亮点。  相似文献   

13.
不少语文课堂发言的往往只是少数优等生,学生思考并不深刻,说的只是对文本浅层的理解。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没有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缺乏“静思默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节高质量常规课的标准应为:教师既要传递出知识,又要让学生准确地接收到知识。其中,扮演关键作用的便是教师怎样上好课。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课,使学生达到“吃透”“吃饱”这两个“硬核”要求?基于此,文章从教师走动量、学生书写量、师生对话量、知识大容量四个角度,探讨教师应如何上好一节课。  相似文献   

15.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但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不少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繁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占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即使读,也是为讲这一段,而让学生读这一段,笔者认为,这种为讲而“读”,不是读的训练。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  相似文献   

16.
相信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上“公开课”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可以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风采,与同行交流教学理念和方法。“恨”的是为了让所上的“公开课”出新出彩,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同时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多。是啊,一节精彩纷呈,课件制作美仑美奂,课堂气氛活跃的“公开课”,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究竟如何呢?与同样内容的“常态课”相比,教学效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相似文献   

18.
熟悉中小学教学的人都清楚,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们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也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因此,许多物理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提问,什么时间讲授,给学生多少时间实验,多少时间讨论,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我们反思。新的课改需要这样的“好课”吗?  相似文献   

19.
平时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这节课又没讲完!”听公开课,也常见到有些老师为某个环节“耽误”了时间,没法顺利推进下一个环节而直冒冷汗。这节课没讲完,下节课可以接着讲:公开课没能完成全部教学内容,那么已经完成的那一部分效果如何呢?如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又何必非要追求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20.
陈学超 《教育文汇》2009,(11):41-41
教师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年,我上过不少公开课,可有一节课却让我难以忘记,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挑出了我的“毛病”,让我看到了藏在自己“皮袍下”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