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化散文生长的社会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散文”是诞生于90年代的散文文体,同时也作为一个文学词汇而存在。它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十年之后并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文化分化中知识分子的处境所致;2.对中国文化精神重构的呼唤;3.自觉与非自觉社会文化认同意识下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女性“新散文”在文体形式与精神向度上与传统散文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出现了自觉的对话性,塑造出一个更具有现代意识与反叛精神的叙述者主体形象,同时还将新时期后小说和诗歌领域中的创新元素运用于散文中,为散文创作拓展出更大的空间,但同时它又存在着种种不足。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者王尧的散文批评观念和方法体系,是从文化精神的角度探寻中国现代散文的得失,这一体系的主要特点是追求散文史研究中的开放性、整一性,并融合学术研究上的理性精神,以散文文体为对象,描述中国现代散文所体现的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及其构成的思想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共同经历了80年代启蒙理想的幻灭之后,都急切需要对自我身份再次认同和确认。散文文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众多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主要表达载体。九十年代散文的繁荣与多元化状态,体现了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不同方式。无论是张承志等人对"清洁的精神"的呼唤,余秋雨等人对中国文化的追问与不舍,还是周涛等人对中国文化小传统的独特感受与称赞,均是以散文的方式,通过对各种"中国问题"的个性书写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在90年代社会文化景观中投射了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复杂印记。  相似文献   

5.
就文学创作范畴而言,中国无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散文国度,在长期的散文文本创作实践中也逐步形成和成熟了属于自身民族的创作方法和关学观念,中国当代散文的创作在内容与形式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传统方法和美学观念的深刻影响。散文是最具作者精神主体性的文体,当代散文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一脉相承的人格追求、寄情山水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分工引致了职业化的合理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所造就的"职业人"使传统知识分子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角色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问题.分析当代大学教师"公共精神"得以展开的社会条件,对建构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香港著名作家黄维梁的散文,具有十分鲜明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香港意识与中国情怀民族情结的抒写,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对生命意识的思考。黄维梁的散文,有厚重的道德内涵和很强的人格力量,有书香与学者的独特气息,体现了学者严谨的治学精神。黄氏散文是香港学者散文的典型,具有思想探索价值与文体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末性灵散文反映的社会层面较有限,多为文人的日常生活感受,但这一发轫,为散文文体的转变及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兴盛打下了基础,是散文走向独立文体之路的奠基石.从性灵散文创作主体的成熟、文体的分流、表现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揭示了性灵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7,(6):83-89
贾植芳的散文是作家风雨人生与苦难经历的记录,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个人品格的见证。作品不仅展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遭际与精神风骨,还折射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复杂与曲折。贾植芳以人物为骨肉、以友情为血脉、以知识分子精神为灵魂,通过质朴刚健的话语书写了一个端正的"人"字,其散文具有鲜明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对随笔体散文的文体特色又有了新的领悟,对自由和随意观念的定位,突破了主观心理空间的限制,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被赋予其中。当代社会生活的繁复多变,使得散文家的主体精神世界不可能是纯然自我的,也不可能是纯然主观的,任何散文家包括自由意识强烈的随笔作家,都要将小我融入社会性的大我中,都要在广袤的人生天地中获取主体意识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现代化社会启蒙的过程和特点,来解读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中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当下云南高寒山区启蒙思想的缺失和失败,直射出文学创作中责任和良知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挑战》一文中,姚斯主要强调接受主体的历史性,但同时姚斯也并没有忽视文学的创作以及文学作品本身的历史性,而将文本历史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创造主体、接受主体的历史性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幼年的不幸和深厚的儒学教育养成了他早期“道德至上、国家至上、民意至上”的民本思想。他用这种思想观察和思考辛亥革命后复杂的社会现实,既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又对他抱有极大幻想,希望他作一个强有力领导人统一国家以稳定动荡不定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拥袁反袁的矛盾心态。随着袁世凯本质的暴露和李大钊对西方思想的研究,他开始用西方民主思想改造发展传统民本思想,将“天赋人权”、个人主义与“民为邦本”、“入世有为”相融合,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民彝”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改造传统民本思想,揭示了“仁政德治”的虚伪性和落后性,以新型的无产阶级党群关系取代传统的君主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综合启发,评价开拓”教法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优化的标准,运用系统科学原理提出了该教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并在教学中予于了实施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几十年来史学界已有定论,即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上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试图从统一战线内部就国共两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观原因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是一场王朝自救运动,历时十年。日本参与并引导了这场改革,期间中日关系相对缓和,日本亚洲主义影响下的对华政策给这一现象带来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来源于对中国西部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深刻分析与准确把握;准确定位西部旅游发展的特质与目标;发展西部旅游经济要拿出可行性方略与便于操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科学论断,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和实践模式,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联系,并探讨三者融会贯通、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