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高晓英  那杰 《记者摇篮》2004,(2):43-43,39
广播音响是遵循广播语言规律进行的,音响分为录音音响、现场音响、合成音响。其表现力十分丰富。它起到了表意作用,是广播节目中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广播记者要增强自觉运用音响语言的意识和能力,以增强广播新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美芳 《档案学研究》2015,29(3):96-100
音响档案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毁损,我国部分音响档案处于濒危状态,急需建立科学的保护方法,实施抢救措施。本文针对我国音响档案保存现状,分析其在保存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借鉴国内外音响遗产抢救保护活动的经验,提出抢救及保护措施。音响档案载体与信息的抢救、保护及恢复是保存音响档案原始性的方法,而数字化是长期保存信息、方便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播特写《欧洲的钟》是国际广播界的经典作品,1973年获得意大利奖,并以1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播出。《欧洲的钟》的音响录制和音响编排告诉我们,音响设计在广播特写创作中极具重要性,让音响变成画面、场景,才能展示音响自身的力量,有效地传达信息、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5.
6.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及现场音响与听觉感官发生联系和产生效应的。这里有声语言指的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的谈话录音。现场音响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活动的声音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出的声音。如人的走动、表演、游戏等都属于人的活动声;而机器声、打击东西声等则属于由于人的活动而发出的声音。二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7.
史靖洪 《中国广播》2009,(11):57-59
录音报道是广播节目中常见的一种报道方式,如何在录音报道中用好音响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笔者在阅读分析了大量获奖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关于使用音响的几点看法,以期能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9.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其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目前,在广播剧的制作中,对语言和音乐的重视自不赘言,而对音响效果的重视远远不够。 美国大片在音响制作上的执著与考究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拯救大兵瑞恩》中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的尖啸声,《魔鬼与黑暗》中那头杀人狮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低吼,《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令人震撼的沉重脚步声……启迪我们对广播剧的音响艺术不能等闲视之。 广播剧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甚至修养,还通过动作音响来补充和完善人物形象、通过动作音响洞悉人物的情感世界,运用环境音响  相似文献   

10.
凌晨  小通 《传媒观察》2003,(5):49-50
录音报道作为最具广播特色的形式,始终受到各级电台的重视。搞好录音报道也成为当好一名合格广播记者的必修课。录音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报道中有音响。但在日常录音报道中,人们往往对音响不加选择,无论是现场背景还是人物讲话,“拣到篮子里的就是菜”,似乎只要是新闻现场的音响,都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相似文献   

11.
音响使广播报道具备了印刷媒体不可比拟的真实性、现场感,使报道听起来真实可信,更富有感染力。可以说,广播音响是广播节目的重要元素,是广播报道的神来之笔。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合用音响报道来体现。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对那些不适合用音响却硬加进去的音响,我们称之为“无效音响”。音响报道切忌程式化。大千世界的声音可谓是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和迥异性。但有不少新闻报道加入许多公式化、没个性的音响。比如工业报道离不开机器的轰鸣,农业报道离不开耕牛的长哞,公安报道离不开尖利的警笛等等。也许有的人认为这些音响很…  相似文献   

12.
广播剧是只能用耳朵欣赏而不能用眼睛看的听觉艺术,广播剧的审美只能靠声音来完成。广播剧通过对声音的艺术处理,引发听众的联想,达到完美的听觉艺术享受。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实例,探讨音响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在广播剧这一节目类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音响报道是彰显广播新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为报道增添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还让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音响去感动听众,这比记者用大量的文字描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本文以白山电台获吉林省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的录音通讯《“山里红”红在山里》为例,从不同方面论述广播音响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音响在广播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广播界,对音响提出质疑几乎是不能容忍的。本论及的“无效音响”,特指那些发挥不了“音响效应”的音响,或不分场合、不看内容的“为音响而音响”。  相似文献   

15.
《音响旅程》是由华人首次赴欧洲拍摄制作的系统介绍世界善名音响品牌的影碟(注:由王陵先生独自拍摄完成)。此片在短时间内已再版了两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广播事业快速发展,广播音响和文字档案资料的积累也越来越多。我台从1950年5月3日录制的第一篇报道《欢庆海南大捷》开始,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积累了数万盘文艺节目磁带,近万张唱片,数万册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字资料。其中有中外艺术家演出的戏剧,诗歌,音乐,歌曲,戏曲,曲艺等优秀节  相似文献   

17.
王春龙 《传媒观察》2003,(11):55-56
近年来,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纷纷借鉴电视同期音响手段,制作生动活泼的广播新闻,此举在广播界掀起一场革命,广播电视化的互动效果,给广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邹凡 《现代视听》2015,(1):77-78
声音是广播的特色所在,如何发挥音响特长,通过音响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广播媒体发挥自身优势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运用当今广播中较为新颖的理念,阐述了音响在广播节目尤其是广播特写中的运用。笔者认为音响运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添加或包装过程,因为音响本身就是作品。这种理念的转变,有益于广播人更好地理解国外的最新作品,做好做精广播特写。  相似文献   

20.
浅谈音响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娟 《中国广播》2011,(11):86-87
本文从广播作品中音响的分类、音响的作用、如何使用广播音响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谈了观点和体会。广播节目中的音响运用一是为了避免作品中文字过多、枯燥,烘托氛围;二是为文字解说作一些补充或说明;三是某些音响有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