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珊 《广西教育》2013,(26):80-80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中学阶段实施环境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科,一方面它以探索和实验为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和环境紧密相连,可以很好地实现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即: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对待环境的态度,并积极参与到改善环境的行列中。在  相似文献   

2.
正"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坚信: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滋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灵性与生命。今天我们追求教育民主,相信民主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公平意识、慈善意识、环保意识、协商意识的现代公民。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现代公民呢?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教育与"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契合的.通过"基础"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主要途径.以公民意识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不同专题;以公民教育为核心,采用并改进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责任意识及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材经常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我在物理教学中力求把环保教育纳入物理知识学习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一、课题背景1.源于对学校文化积淀的传承早在1999年3月,我校积极响应中国少工委"保护母亲河"的号召,建立"春芽手拉手地球村",并以其为阵地积极实施环保教育。结合学校的传统积淀与特色建设,以地球村环保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整合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统领全校的育人体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健康、热心环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地球村小公民。2003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并具体介绍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年初起,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其中所经历的四次让测量设备"爆表",频度很高,波及130万平方公里极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在中国是前所未有,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是地地道道的"空气灾难"。大自然再次提醒人类: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环境保护问题"关系人类未来命运。任何公民都应该具有保护环境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应从中小学生就积极抓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地理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地理教育中,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保教育这一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了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略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和外语教师的"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我校对学生进行"尊重自然"教育,首先从"体验"入手,让"环保意识"不再只是一个生僻的字眼,帮助学生在一次次参与体验环保的过程中,走进环保,感悟环保.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李秀玲 《课外阅读》2011,(10):332-33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学校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培养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叶飞 《教育科学》2014,(1):7-12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提高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设计的宗旨.由"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教育的顶层设计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一些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却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足,教学中非科学和伪科学的行为普遍存在.[1]根据笔者对课堂教学的长期观察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教育,从小就建立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公民的素养.在师范生的物理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建构良好的科学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是整个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让每一位公民了解环境现状,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显得尤为重要。"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初中生物,教师应立足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挖掘环保教育素材,不断渗透环保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很多教育专家对全球公民教育作出了探讨,这一研究课题逐渐成为近年来公民教育中的一大热点."全球公民"是由"global citizen"翻译而来,也有学者翻译为"世界公民".香港学者李荣安与上海学者古人伏在合作研究全球公民教育时指出,要从小教导学生认识世界,承担作为地球村一分子的公民责任,以及学习有关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界一直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本文认为,简单地讲"做人"是不够的,关键是"做"什么样的人.在迈向民主化与法治化的今日中国,所谓"做人",应该是做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合格的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8.
张剑桃 《辅导员》2013,(3):39-40,46
开展"公民教育"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必须有效加强教育资源与力量的高度整合。鉴于此.我们以"全面育人素质化.发展个性特色化"为办学理念,依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公民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基本方法.整合各方教育资源,逐步建构本校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一、整合现行学科,营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本文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理是阐述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在地理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