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风险认知偏差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郁 《科技创业月刊》2012,(12):166-167
风险认知偏差是导致公众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不能客观的认识和对待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的思想来源之一。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特殊性的分析,找出其对公众风险认知的影响,接着归纳了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风险认知偏差类型及影响,试图通过提出对风险认知的纠偏对策来预防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
专家与民众的风险认知差异,存在并影响着风险沟通的效果.本研究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从常人理论的视角探讨专家与公众的风险认知差异.研究发现,甲流期间专家与公众在“可控性”、“熟悉度”等方面存在风险认知差异;而这种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专家与公众“先前知识”、“判断结构”与“健康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专家与公众的鸿沟并非来自知识的落差,科学理论与常人理论的内在差异才是导致专家与公众风险认知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评估的风险是指评估机构在服务、协调、沟通、评估过程中遇到的对其不利的事件的可能性。人们对未来行为的预期的不确定性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不利干预定目标的后果,是某些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问题解决情境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风险认知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风险较为担忧,且容易出现影响传播行为的负向的乐观偏差,即悲观偏差;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食品风险传播行为关系密切以及食品谣言为什么容易产生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众对新技术和新产品及其风险认知决定了他们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接受度,关系到自主创新的投资收益。由于公众对自主创新风险的认知产生偏差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因而研究产生偏差的因素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公众内在因素的视角,对公众的知识信息因素、情感因素、经济利益因素以及价值取向因素等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公众风险认知偏差形成机理,以寻求规避自主创新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书庆  杨帆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6):176-178,181
在分析开发型虚拟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排序,结合风险因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风险因子发生概率和后果及影响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开发型虚拟企业的风险;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书庆  杨帆 《科学文化评论》2007,(6):176-178,181
在分析开发型虚拟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排序,结合风险因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风险因子发生概率和后果及影响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开发型虚拟企业的风险;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才内部流动风险是人力资源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人才内部流动风险,提出用人才岗位匹配度来表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水平,用岗位相对价值表述风险事件发生所产生后果的相对大小,从而把人才内部流动风险看作人才岗位匹配度与岗位相对价值的函数.  相似文献   

9.
1、概述风险是可使未来的管理遭受损失的不确定因素;是指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后果的可能性(蒋维,金磊,1992)。风险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结合,也是危险、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该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又称风险度或危险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作为电力运输和使用的中转机构,其内发生事故会造成经济发展减慢、居民生活用电受影响和环境污染。为减小变电站内事故的发生率,首先得需确定变电站工程的环境风险类型。采用环境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两种技术对变电站工程进行研究,发现其的环境风险主要类型是生产设备风险。然后得确定哪些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大及其后果,通过对变电站工程环境风险进行事件树及事故概率分类,确定了其最大概率事件为变压器火灾、爆炸事故,其造成的后果有生态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最后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了一套现场处置方案,用于变电站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为弥补现有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可能性测度的不足,并为合作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量化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对合作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可能性测度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证据理论和主观概率作为合作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可能性测度方法,然后,提出了f(Ai)=Bel(Ai)+ (|Ai|/|Θ|) × [pl(Ai) - bel(Ai)]作为合作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可能性测度最终模型,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算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与离差最大化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属性决策用离差最大化方法,对决策者权重用熵权法确定,并用该方法对建设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技资源共享的研究大多主要集中于成本、效益分析和立法保障,但是忽略了共享主体———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利益相关者可能对科技资源共享持有不同的态度,进而影响共享的效果。在对科技资源共享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资源共享结构,然后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科技资源共享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及时准确地对舆情信息进行主题分类,不仅能实时了解舆情动态变化,还能为预判舆情发展趋势、舆论引导建立基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本体和加权朴素贝叶斯的网络舆情主题分类方法,通过使用本体将领域知识和领域文本特征融入分类过程中。将该方法应用到动物卫生领域舆情主题分类中,分类结果精确度为0.9402,Marco_F1达到0.9339。通过与朴素贝叶斯(NB)和THUCTC两种方法的对比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和加权朴素贝叶斯的分类方法有效且具有可行性,但是领域本体的概念、关系的完备程度会影响分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刘荣玄  吴高翔  徐向阳 《科技通报》2012,28(5):14-17,23
在LINEX损失函数下,讨论双参数指数分布位置参数的Bayes估计。假设样本是iid,利用概率密度函数的核估计方法,构造边缘分布的概率密度估计,按照参数的Bayes估计形式,提出参数的经验Bayes(EB)估计函数,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证明所提出的这个经验Bayes估计函数是渐近最优的,并获得其收敛速度,文尾举例说明满足定理条件的参数的先验分布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减灾能力评价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数、灾害损失指数和综合减灾能力指数的具体表达公式。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积累一定时间的减灾能力评价数据基础上,可以对未来某区域的综合风险进行预测,为政府防灾减灾行政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洪涝灾害为例研究了区域的综合风险,对研究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爽 《科技通报》2012,28(4):180-181
针对传统的朴素贝叶斯算法对垃圾邮件的过滤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风险贝叶斯网络垃圾邮件信息过滤技术,提出的最小风险贝叶斯能够减少正常邮件判为垃圾邮件的风险,最后实验表明,与传统的算法相比较,本文提出的方法过滤效果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从PPP项目残值风险的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构建残值风险的本体知识库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应用分析。通过对PPP项目残值风险的文献回顾,对该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建立PPP项目残值风险的知识框架。同时,定义知识框架里各个概念及其结构层次,并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属性进行知识表示,再根据SWRL语言对概念关系进行适当推理。最后,论文采用本体编辑软件Protégé构建Sky大桥项目的残值风险本体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更有效的表达,促进其可共享性和可传递性,实现更深入的信息查询和数据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保费随机的复合二项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茂军  南江霞 《科技通报》2005,21(3):367-371
在离散时间的情况下,对保险费的收取过程和索赔过程都是复合二项过程的风险模型进行研究,证明最终破产概率的积分方程,并就指数分布的情形给出破产概率的具体计算方法,而且利用离散鞅得到Lundberg不等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