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闻媒体是社会与人民的桥梁,而新闻记者是新闻媒体的主要角色,作为一名记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不能担当好这个角色.  相似文献   

2.
杨曦 《运城学院学报》2003,21(5):74-74,76
新闻记者最根本的角色是社会信息的传播者。但受金钱、享乐观念的影响,部分记者的社会角争发生变质、错位、基本功退化等问题。新闻记者群体必须通过强化党性观念,树立公仆意识,练就创新思维来实现社会角色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3.
增强每个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命,是干好新闻工作,履行社会职责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铁肩担道义,落笔惊风雨。”这是民国时期新闻记者的真实写照。今天新闻记者的责任担当意识逐渐走向迷失,如何从“无冕之王”这个自我膨胀的台阶上走下来,踏踏实实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当一名“建设者”,用实实在在的贡献赢得属于建设者的荣光。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正是今天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化视野是新闻记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专业主义立场强调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活动时,必须融入时代精神,工作更加"专业";社会责任意识要求新闻记者在复杂的社会变迁中,坚守信息的纯粹。惟其如此,新闻记者才会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完成好信息的传递,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相似文献   

6.
视野·立场·责任——信息时代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化视野是新闻记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专业主义立场强调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活动时,必须融入时代精神,工作更加"专业";社会责任意识要求新闻记者在复杂的社会变迁中,坚守信息的纯粹.惟其如此,新闻记者才会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完成好信息的传递,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相似文献   

7.
徐岩 《华章》2012,(16)
关注民生,应该是作为“党和国家人民喉舌”的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因此,在日常的新闻报道活动中,记者如果不能站在百姓人民的角度,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不能“为民请命”,则不能称之为一名称职的记者,应该常感惭愧才是.本文就新闻记者如何关注民生,并且能够探索出社会发展的思路进行了研究,从而使新闻记者能够更加倾听基层百姓心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业是一项为他人、为社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崇高事业.本文就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进行了重点分析,以净化记者队伍,提高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基本要素的综合,这就是总体社会。作为这四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社会”,是主体社会,它是总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主体社会是主体间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现实成果,都直接地返回到人,落实到人的生活上,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力量。这种返回的过程,就是社会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社会中心,处在社会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制高点上.它们应该成为全社会中的最优社会组织.河北传媒学院围绕高占位,树立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社会责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优秀的特殊内涵建设最优社会组织;更新教师现念,培养最优"组织人";养大气,育校风,打造最优社会组织的软环境;建立专家治校、相关者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最优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程作为人们改造社会世界的典型实践活动、人类把握现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包括社会工程事实、社会工程现象、社会工程理论(学)和社会工程哲学等四个层次。社会工程理论(学)研究只有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并上升为社会工程哲学,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社会工程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进而发挥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方法论功能。  相似文献   

12.
构建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任何国家,一个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如何构建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我们认为应从构建科学的社会决策机制、全面的社会控制机制、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策以克服贫困和消除社会排斥为基本目标,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民主、调整社会结构、增进社会团结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社会政策在中国的发展,源于解决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强烈需求。为此,需要从科学执政的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确立“关注民生”的社会政策目标,积极扩大社会政策覆盖面,并逐步实行社会政策的城乡整合,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体的角度分类,有个体的宽容、社会的宽容和政党的宽容。而社会宽容是社会事实意义上的宽容,尽管它是无意志、无灵魂的宽容,但它是民众宽容和政党宽容的基础。社会安全阈限是社会宽容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容忍或允许威胁、危害、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力量得以存在的最低限度。在这个意义上,秩序乃是最基础的价值系列。个体宽容以及民众宽容是个人对社会、他人、组织和政党之观念和行动的接受程度和容忍程度,包括物质宽容、心理宽容和精神宽容。在资源和财富短缺的社会,个体宽容更多地是生理宽容和物质宽容,而在一个财富相对丰富的社会,个体宽容日益表现为心理宽容和精神宽容,不是在身体和物质上容忍不了,而是在心理和精神上接受不了。在现代社会之社会宽容中,道德宽容变成了一个突出问题。政党宽容是对相异于自己的观念和行动的容忍限度,这种限度取决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体制、经济制度和体制,如在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之下,其政党宽容上就有极大区别。研究社会宽容是为了研究社会管理,研究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机理,指明一种相对为好的社会宽容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个体资源(本)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基础,社会标准选择倾向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依据,社会匹配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关键。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建立合理的社会匹配机制, 确定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标准选择倾向,制定满足社会个体追求占有资本和社会匹配的社会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平是现代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与规则,才有可能既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又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正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调节器、润滑剂。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次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城市综合援助体系,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立法,实现社保的法制化,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社会排斥"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社会问题所用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主要围绕解决弱势群体的贫困、失业、社会权利的剥夺等窘迫境遇而展开。"社会和谐"是我国目前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与社会排斥理论向往的境界不谋而合。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努力创造消除社会排斥的制度环境,竭力避免强势集团操纵权力,全面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度,并开放整个社会系统,促进社会各阶层及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建立在传统的社会契约理论基础上,他的正义原则关注资源分配的合法化和幸福的层次。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已将社会保障必要性置于个人主义的正义需求之上。哈耶克等思想家反对分配正义之类的理念,他们主张正义与不义只可能起因于人类行为者在适用于每个人的公平规则下所做的有意的行为。尽管正义的争议不断,但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由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正义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同情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遭遇或感受在情感上所发生的共鸣,与个体同情或人类同情相区别。社会同情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行动。社会同情的培育指向良好公民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和消解社会加速分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作为一种比起个体同情来说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同情类型,社会同情心的培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开展人类基本教育等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社会治理·社会回应机制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全球化多元共生、开放、回应与同构的趋势中,中国社会转型与西方社会转型因社会主义制度因素的嵌入而具有非同源性,但中国因工业化、现代化的使然,仍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构和具有现代性特质的社会分化开始,并凸显出我国传统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管制模式的内生性冲突。因而在社会转型情境中建设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重设动力机制、社会机制,而且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制度安排还需要建立一套不断完善的社会机制链才能持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促进与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