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山书院学约》集中体现了清代贵州名儒陈法的读书思想。陈法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明达义理,变化气质,非仅博取功名;读书要先摒除功利之心,心地干净,才能对圣贤义理有真切的领悟;读书切忌心态浮躁,要身心收敛,循序渐进。陈法的读书观念,对于矫正当今教育出现的种种弊窦,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熹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风气,缙绅之家往往自编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诵读。致使徽州研究学问、从事著述者甚多。理学家对理欲、心物、义理、天人等概念的意义、关系的追问和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形成“契约  相似文献   

3.
读书要走向更好的分享。分享,是一种善好的读书哲学;分享,是一种隐秘的读书原理;分享,是一种积极的读书策略。读书,是与书本的分享、与作者的分享、与他者的分享。  相似文献   

4.
董志虹 《考试周刊》2013,(22):56-56
文章认为,要广泛地开展读书活动,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更要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增强学生读书的欲望,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比赛;阅读的书籍要广泛,开阔学生视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促进学生读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开展"读书增知识、读书长能力、读书强素质"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就是基层党组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创办党员书屋、建立党员读书会,发起"读书沙龙""读书心得汇报会""早操三分钟分享""读后感汇编""学生讲坛""好书推荐""党员读书日""党支部读书博客"等"八维一体"的读书分享活动。读书分享活动的实践,启示我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确立读书之规,确保学习效果;要大兴读书之风,营造学习氛围;要发挥领导示范,引导学习深入;要丰富活动形式,创新学习载体。  相似文献   

6.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做好教师的基本要素。文章从读书要贵在坚持,重在选择性和读书方法等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为何读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一、培养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广泛地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要使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更要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1.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首先,要营造好学校的读书环境。学校要营造以读书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如开辟读书专栏和画廊,引导学生走近作家,走进名著;张挂关于读书的宣传标语,激励学生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好读  相似文献   

8.
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在实施新课改和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读书效益,做到读、用结合,必须关注三个问题:读书要学理论,但更要切合实际;读书有消遣,但更多的是使用;读书为己,但亦利人.只有这样,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读书,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更要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早期的读书观体现为以下三点:读书先要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读书要坚忍,要有能忍受清贫、不畏艰难、坚忍不拔与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和精神;读书要讲究方法,要做到"八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基础,语文学习要做好三件事:读书、写字、做文章。读书要读好书,放心书;要注意读思结合,勤动笔。写字要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做文章要放开,勤实践。  相似文献   

12.
论读书     
李俊峰 《考试周刊》2009,(52):220-2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书读好,要对读书有兴趣,就必须先读书;只有在读书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兴趣,并不是先有兴趣而后读书.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大胆创新读书活动的形式,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学完五年级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后,学生对猜字谜和歇后语非常感兴趣,一时间,关于字谜、歇后语方面的书籍激增,课余学生乐于聚集在一起阅读并互相出题较量。我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方面对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研究生提出了读书和学习的建议:一是要持之以恒地读书和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二是面对网络信息要慎思明辨,抵御庸俗信息,通过重读经典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三是读书方法上要庞而不杂,博约结合,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3,(21):1-1
读书与实践,是教师在网络时代与学生交流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自身的读书经验,就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依据;教师自身的读书习惯,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自身读书求知的发展成果,也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关于读书,给大家提三点建议:第一,要读原著,不要只读二手书。选本只能代表选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课外阅读是件轻松快乐的事儿。学完课文,情思绵延之际,赶快读书!讲电视,说新闻,余音缭绕之际,不忘读书!文学欣赏,激情满怀之时,急着读书!读卡片,赛卡片,兴奋异常之余,"我要读书"!把课外阅读的兴趣、方法、习惯带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滋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近来读书,有一些懒散,反思自己的读书经验,不由得想起一篇以前读过的旧文片段。先转载如下:“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出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此文的观点十分有趣。先说其巧妙、合理之处。读书与作文,均为意义建构的过程,前者由章句到义理,后者反之。“销”和“铸”的过程,能够说尽读写么?这里需要仔细剖析一下。  相似文献   

18.
张大庆 《教师》2010,(21):24-25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做到“三会”,即会读书、会教书、会写书。会读书就是要爱读书,读好书;会教书就是要注重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课题研究;会写书就是要养成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的良好习惯,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9.
《老年教育》2014,(3):52-53
医学专家研究认为,长期坚持书法、绘画或读书的人,大多数为长寿者。追溯中国书画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书画对人的健康长寿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者,大多喜爱读书。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健脑益智,陶冶情操,祛病延年,这已被古代众多医学家和养生家所认同。因此,古人将"读书义理"列为养生十乐之首,并总结出"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读书有  相似文献   

20.
陈法不仅是乾嘉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治水专家、教育家,他的诗文在当时的黔中诗坛上也有一定成就.诗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展现了清代中期士人在独特社会背景下的宦海浮沉;他的诗义理融洽,体现其理学思想,流露出自然性情;又因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其诗还反映了儒学修养下他自身的光辉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