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古元古代岩墙群最为发育的地区.以镁铁质成分为主的岩墙群可以分为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类.不变质岩墙群是在1780~1760 Ma之间大约20 Ma时间内形成的,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晚期镁铁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不变质岩墙又可以细分成高Mg-Ti低P、低Mg高Ti-P和高Mg低Ti-P等3组.本文报道了采自丰镇附近高Mg低Ti-P岩墙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新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769±4 Ma,与其它不变质岩墙的锆石、斜锆石U-Pb年龄和^40Ar/^39Ar年龄的范围相同.高Mg低Ti-P岩墙的锆石εHf(t)值的变化范围在-6.4~+0.4之间,平均值为-2.2,略高于时代相近的花岗质岩石.由于镁铁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结晶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因而锆石εHf(t)值可以代表镁铁质岩浆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文献资料显示,高Mg低Ti-P岩墙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40~0.7050,平均值为0.7046,εNd(t)值为-5.6~-2.8,平均值为-4.4.  相似文献   

2.
对蚌埠隆起区中生代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6个岩体的锆石LA-MC-ICP MS原位Hf同位素的研究,据此限定它们的岩浆源区和重建华北克拉通东南部的构造格架.结果表明,中生代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初始Hf同位素组成(εHf(t))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的女山(130 Ma)和西庐山花岗岩(130 Ma)的εHf(t)值分别为-18.4和-16.1;第二组的曹山(110 Ma)、锥山二长花岗岩(110 Ma)和蚂蚁山花岗岩(110 Ma)以及淮光花岗闪长岩(130 Ma)的εHf(t)值分别为-22.3、-23.1和-21.1以及-28.1,这些岩浆锆石低的εHf(t)值表明它们可能来源于古老的大陆下地壳.女山和西庐山岩体中早古生代-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具有低的εHf(t)值(-2.3~-7.7)和1.52 Ga~1.79 Ga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主要以扬子克拉通下地壳物质为主.曹山、锥山和蚂蚁山以及淮光岩体中岩浆锆石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89 Ga~2.58 Ga,结合淮光岩体中古元古代继承锆石和3400 Ma捕获锆石中低的εHf(t)值(-5.7~-6.8,-0.6、-0.9)和古老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2.44 Ga~2.80 Ga,3.7 Ga),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淮光和女山岩体中古元古代-新太古宙继承锆石中正的εHf(t)值(0.3~6.7)以及高的εHf(t)值(16.9~21.7)的存在,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涉入.蚌埠隆起区深部地壳中扬子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存在暗示扬子克拉通可能沿着郯庐断裂带向西或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形成于晚太古代(上交点年龄~2.5 Ga)的继承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8~+1),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6~2.8 Ga,与辽宁古生代金伯利岩中基性下地壳捕虏体中锆石Hf组成和Hf模式年龄十分一致,Hf模式年龄也与研究区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全岩Nd模式年龄相同,因此,这些继承锆石来自于晚太古代由岩浆底侵形成的基性下地壳.新生锆石出现在继承锆石周围或者以独立颗粒出现,其U-Pb年龄为177 Ma和132~126 Ma,εHf(t)值均为负值(-23~-1).山东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与富集岩石圈地幔,亏损地幔和地壳三个端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根据来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的侏罗纪铜石二长花岗岩限定的研究区下地壳εHf(t)平均值为-20,根据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纪沂南辉长岩限定的富集地幔端员的εHf(t)为-16.部分样品锆石εHf(t)变化非常大(-20~-1),示踪了岩浆作用过程中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程度的逐渐增强.这种变化是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子探针(SHRIMP Ⅱ)测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锆石主要有220±5Ma和491±7Ma两组年龄,以及一个很老的继承锆石年龄2453Ma.年龄为220±5Ma的一组锆石(A组)具有典型的岩浆型振荡环带,这组年龄应代表该岩体的侵位年龄.A组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从0.282557到0.282690,εHf(220Ma)=-2.9~+1.66.年龄为491±7Ma的一组锆石(B组)具有变质成因的蝴蝶结构(Butterfly structure)和熔蚀边,属于继承锆石.B组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从0.282239到0.282483,εHf(491Ma)=-8.6~0.06.207Pb/206Pb年龄为2453Ma的锆石应该是岩浆侵位时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基底中捕获的锆石.A组锆石的Hf同位素数据表明,220Ma左右由于华北北缘岩石圈伸展,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流/熔体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并混合,这种混合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岩体.B组锆石可能是小张家口岩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的来源于富集地幔或大陆下地壳的锆石.  相似文献   

5.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 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分别侵位于1874±18 Ma和1870±18 Ma,三者在误差内基本相同,因此,矿洞沟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但粗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和闪长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却不均一,分别为εHf(t)=-2.5~+3.0,-1.5~+3.4和-3.5~+2.7,明显高于辽东地区太古代片麻岩演化到古元古代时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野外地质观察、主量元素组成及岩石中锆石具有相同U-Pb年龄却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等特征表明,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矿洞沟正长岩体的侵位标志着辽东地区在古元古代时期处于南北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全球古元古代末期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6.
宫家辉长闪长岩是鲁东昆嵛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基性侵入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其侵位于113±2 Ma.高MgO含量(Mg^#高达56),Hf同位素组成位于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线之上,说明其地幔来源的特征.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富集K、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Isr为0.70745~0.70812,εNd为-15.9~-12.0,Sr、Nd和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108~17.239]与胶东基性脉岩和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相似;锆石Hf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Hf(t)平均值为-16.7,这些特征都暗示其来源于富集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宫家辉长闪长岩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是胶东乃至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成因的锆石在^206Pb/^238U年龄、初始Hf同位素组成、Th/U及Lu/Hf比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年龄较老的岩浆核部和幔部相比,年轻的变质增生边具有低的Th/U和Lu/Hf比值但高的εHf(t)值.不同成因锆石的Th/U和Lu/Hf比值存在着正相关性,表明变质作用对锆石的U-Th-Pb和Lu-Hf同位素体系有着相似的影响.高级变质作用有时能够引起岩浆锆石增生边^176Hf/^177Hf比值的显著升高,导致变质新生颗粒或增生边类似于新生地壳的高εHf(t)值假象.对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核部的分析发现,镁铁质和长英质原岩在大约750 Ma左右形成一个双峰式火山岩套,另外包含少量的年龄约为2.15 Ga的陆壳.初始Hf同位素组成可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正的εHf(t)值,为5.9±0.9~12.9±0.7;第二组εHf(t)值在零左右,为-4.3±0.5~2.3±0.3.正的εHf(t)值与较年轻的模式年龄相对应,负的εHf(t)值与古元古代模式年龄相对应.前者表明,在扬子陆块北缘裂谷岩浆作用将亏损地幔物质加入到大陆地壳中,同时在新元古代中期的裂谷构造带中存在同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在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岩浆活动中,既有新生地壳生长和即时再造,也有古老地壳再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末次冰盛期(LGM)以来沙样的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与周围可能源区的岩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发现浑善达克沙样的U-Pb年龄主要可以分为3组(2.6~2.3 Ga,2.2~1.6 Ga和显生宙100~500 Ma).其中较老的两组和具有负εHf(T)值的显生宙锆石可能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而具有正εHf(T)值的显生宙锆石可能来源于中亚造山带东部.现代沙和LGM沙具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谱和εHf(T)组成特征.同时,与蒙古中南部和塔里木中部沙样进行对比,发现蒙古中南部沙样主要来源于中亚造山带的显生宙高山,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在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上与浑善达克沙地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西部的大沙漠对东部沙地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浦北岩体(东北带)、旧州岩体(中部带)和台马岩体(西南带)全岩的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的LAM-MC-ICPMS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岩体为典型S型花岗岩;高ISr(>0.721)和低εNd(t)(-13.0~-9.9)意味着它们可能来自古老地壳的重熔.岩浆结晶(~230Ma)锆石的εHf(t)值主要集中在-11~-9,相应的TDM2模式年龄为1.9~1.8 Ga;少数结晶锆石的εHf(t)值逐渐升高到-4.5,TDM2降低为~1.5 Ga.捕获锆石(1681~384 Ma)的的εHf(t)值分布在-17.1~+3.4,TDM2主要集中在2.4 Ga、1.9 Ga和1.5 Ga.大部分岩浆结晶锆石εHf(t)值与根据"全岩εNd(t)值和‘地壳Hf-Nd相关'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9 Ga的地壳是最重要的物源区.部分岩浆锆石与捕获锆石具有相同的TDM2~1.5 Ga,表明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5 Ga的物源区参与了该花岗岩带的形成;由于缺少TDM2>2.0 Ga的岩浆锆石,少量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2.4 Ga的再循环地壳物质参与了该花岗岩带的形成.因为缺少显著幔源特征的高εHf(t)值锆石,本文认为地幔物质基本没有参与该S型花岗岩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辽宁鞍山中太古代铁架山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分布范围最大的富钾质花岗岩.具相对高钾(4.77~5.75%)低钠(3.16~3.52%)、强烈负铕负钡异常(Eu/Eu*=0.40~0.51,Ba/Ba*=0.15~0.26)的组成特征,且高tDM(Nd)(3.42~3.38Ga),低εNd(t)(-3.61~-2.51).花岗岩样品A9837和A0433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2992±10Ma和2983±10 Ma.结合前人定年结果,可把铁架山花岗岩主体形成时代限制在2.96~2.99 Ga之间.另一花岗岩样品A9825岩浆锆石年龄为2914±4 Ma,可能代表了铁架山花岗岩形成后局部深熔作用的时代.首次在铁架山花岗岩中获得残余锆石年龄,其最大达3759 Ma.2个花岗岩样品(A9837,A9825)岩浆锆石的tDM(Hf)和εHf(t)分别为3.48~3.32 Ga和-7.85~-2.29,残余锆石的tDM(Hf)和εHf(t)分别为3.89~3.47 Ga和-19.5~-6.2.这些资料为铁架山花岗岩形成于古老陆壳物质再循环提供了直接证据.存在于铁架山花岗岩中的表壳岩主要为变质沉积岩,其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与铁架山花岗岩类似.3个变质沉积岩样品(A9819,A0435,A0436)的碎屑锆石年龄大都为~3.0 Ga,其中2个样品(A0435,A0436)的碎屑锆石εHf(t)和tDM(Hf)分别为-9.93~-2.29和3672~3297 Ma,与铁架山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类似.表明这些变质沉积岩形成于铁架山花岗岩之后,而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为铁架山花岗岩中的包体.  相似文献   

11.
李柏洲  王雪  薛璐绮  苏屹 《科研管理》2022,43(3):173-182
   本文基于刺激-反应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知识流动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Agent建模仿真方法,分析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创新主体、政府及环境之间的知识动态交互过程。回归结果表明:当主体间交互时,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创新行为受到自身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意愿、信息刺激强度以及知识发出方知识权力的显著正向影响;当主体与政府交互时,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创新行为还受到政府支持力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且信息刺激强度在政府支持力度与知识创新行为间具有中介作用。仿真结果表明:创新网络中的知识交互式创新主体数量始终多于知识集成式创新,成为主流趋势,尤其是知识权力较大的主体更倾向于选择知识交互式创新;相比于市场机制,政府调控下的创新网络知识集成式创新主体数量未出现下降趋势,且退出者比例更小,说明政府调控能够有效引导主体知识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驱动离不开创新人才培养,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组织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被广泛应用于管理教育、员工甄选和企业内训的商业模拟能否有效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仍不得而知。鉴于此,本文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新互动观,通过对多期追踪调研数据进行双重差分模型构建和层级回归分析,探讨了商业模拟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商业模拟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创新能力;商业模拟正向影响个体创新能力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商业模拟互动,商业模拟互动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创新能力,且通过参与者的心理模拟和绩效压力正向间接影响个体创新能力;此外,当参与者能力与商业模拟挑战在高水平上实现匹配时,商业模拟互动通过绩效压力对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被强化,反之则被削弱。研究结论拓展了商业模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从互动视角提出了个体创新能力提升的商业模拟路径。  相似文献   

13.
黄路  曹洪 《软科学》2005,19(6):18-20
构建了一个上游企业垄断、下游两企业进行古诺竞争的模型,分析在浮动契约和固定契约下,下游企业R&D投入的效应。通过分析指出,政府应该保持自然垄断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以激励下游企业发挥主动性,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在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由来与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和熵权评价分析方法,对国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国家影响力和期刊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 LDA 主题模型和重点文献阅读分析方法,阐述了该研究领域的六个主题,即生态系统平台管理研究、创新主体关系研究、物质资源与环境研究、系统特征与机制研究、方法模型与框架研究、公共政策和服务设施研究。然后,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采用文献阅读与聚类方法,阐述了国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六个新趋势:平台与数字化研究、引入实证检验、产业边界分析、决策原则与行为链、政府参与及政策研究、引入产业情景,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发展的五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孙喜 《科研管理》2021,42(9):24-3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流行语言。但长期实践表明,这种流行仍然浮于表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倒逼升级”等竞争性认识在更深层次影响深远。这使得有限的政策资源并未充分且恰当地用于企业创新需求。因此,本文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整个讨论的核心议题。我们认为,当代创新表现出日益强烈的多技术、动态性、以科学为基础和以组织为载体的特征。正是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更能够适应当代创新的这些要求。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创新型企业所需的战略控制、财务承诺和组织整合,也不是市场机制“倒逼”的自然产物,而必须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在非市场机制的支持下实现。这些回答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企业本位论”,文末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技术掣肘加剧和国内创新人才供需失衡的现实背景下,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中国情境,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梳理了中国1996—2019年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政策方向。研究发现: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政策力度逐年加大,并经历了“统包统揽-高度集中-主导”三个阶段的政策演变,呈现出线性沉降、区域分化、融合推进、初形集成的形式特征,以及集中于创新价值链中后端、多元不饱和、统分联动却高度自由裁量、开放的形式化的内容特征,在前瞻性、协同性、引导性、规范性、功能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培养对象的识别不准与结构失衡、政策工具效率损失、组织保障逆向失配及考评结果二维异化等问题。对此,未来政策的优化,需转变重术轻学的观念,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和供给型政策的供应,并辅之以规范和约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保护性或兜底性需求型政策;推动政府职能由主导向引导转变。本文补充了现有相关研究对全局定量分析、中国情境考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统计检验的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小晴  郑明国 《资源科学》2018,40(8):1622-1633
降雨侵蚀力因子(R)的准确估算对提高侵蚀预测的精度具有重要作用,但R的计算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降雨过程资料。基于日、月、年降雨资料,目前已开发了众多的R值简易计算模型(PR)。本文通过Meng’s检验比较了不同PR模型结果与R的相关性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评估了国内外15种PR模型在中国东部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5种PR模型计算结果与R均显著相关(r >0.59,p<0.03),表明这些方法均适用于中国东部地区,但由于存在系统偏差,许多模型需要按文中建立的回归关系式校正后得到更优的估算结果。相关系数的统计学比较表明,日降雨PR模型的计算结果与R相关性明显优于年和月降雨模型,而年和月降雨模型差异不明显。所有模型中,3种基于中国数据(包括国内最常用的章文波模型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采用的模型)和1种基于澳大利亚数据建立的日降雨PR模型的相关性并列处于最高等级(r >0.99),但该澳大利亚模型的计算偏差随纬度增高而变大,章文波模型也存在约30%的系统误差,两者校正后使用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采用的模型则可以直接用于R的估算,不需要进行校正处理。论文最终给出了获取不同时间分辨率降雨资料时建议使用的PR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种群生态学探究创新生态系统种群丰富度影响创新生态效应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315家电子信息企业数据,通过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法,得出以下结论:种群丰富度对创新生态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生态环境在其中发挥调节效应;价值共创模式和过程在种群丰富度与创新生态效应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创新生态机制正向调节价值共创模式和过程在种群丰富度和创新生态效应间的中介效应;创新生态位正向调节价值共创过程在种群丰富度和创新生态效应间的中介效应及价值共创模式在种群丰富度与同化效应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从价值共创视角构建了种群丰富度对创新生态效应转化内在机制,为企业构建多种群合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创新生态系统来说,价值共创行为协调机制是保障其稳定运行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协调机制演化模型,并分析了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演化结果能否向全面协调方向发展,主要受到价值共创超额收益分配比例、协调合作的成本、选择欺骗策略收益以及单独采取合作策略收益及奖惩力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将超额收益分配与合作成本分摊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减少合作成本,增加单独合作收益与合作超额收益,降低欺骗策略收益,加强惩罚力度,这都能够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中小型公司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高技术产业和技术经济发展规律是正确制定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中小型企业家公司在技术创新中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小型公司技术创新的特色。大公司的竞争优势及弊端。小型创新公司得以发展的技术背景及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