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字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最早提出领字观念的是南宋的沈义甫,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曰: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磋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  相似文献   

2.
徐菲 《文学教育(上)》2008,(21):146-147
领字义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最早提出领字观念的是南宋的沈义甫,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曰:“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磋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助动字是根据动字的意义划分出来的动词的一个次类,主要包括“可”、“能”、“足”、“得”四个助动字。根据其后所助动字的不同,马氏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可(足)+动字;能+动字;得+动字。同时,马氏还深入探讨了助动字的句法功能:与“以’’字连用;助动字连用;助动字单用;助动字前加否定词修饰;助动字与所助动字之间间以“而”字等。  相似文献   

4.
浙江杭州余杭区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墓砖上的模印文字,根据文字名称可将其分为“方”字、“刀”字、“急”字、“足”字、“斧”字、“宽”字、“坾”字或“宁”字、“门”字、“出”字、“建”字、“副”字、“头”字等十三类,墓葬封门、甬道和墓室分别用不同种类的文字砖砌筑。模印文字数量有一字、两字、三字、四字、五字等几种,以两字、三字常见。砖文基本为楷书,有正书和反书两种,反书占的数量稍多一些。文字的分类和命名是按照数字顺序、大中小类、同类字笔画的增减以及相对位置等规则而定。小横山南朝墓文字砖是截至目前发现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对研究南朝时期墓砖的种类、施用位置以及墓葬的营造过程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为古今字     
我们阅读古诗文时,常常遇到古今字,读错音,理解错含义。究其原因,是没有从理念掌握古今字。那么何为古今字呢?古今字直白地说就是同一音义的字,古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写法的字:该字古代写法的,叫古字;该字今天写法的,叫今字。我们把这种古今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称之为古今字。当我们从理念上明确了古今字,在阅读古诗文时,便能读准其音,正确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6.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马建忠认为"有""无"是约指代字、同动字、无属动字、助动字以及决辞。实际上"有""无"只能是同动字,不能是约指代字,无属动字、助动字和决辞只是同动字"有""无"的用法归类。  相似文献   

8.
繁简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汉字字际关系,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繁简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繁简字与狭义繁简字既存在联系也具有区别。在廓清繁简字定义的基础之上,通过梳理其与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分化字、正俗字等字际关系的现有研究成果,讨论繁简字与诸字际关系的交叉与分野,可以有效厘清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使繁简字畛域更加清晰,亦可为之后的繁简字相关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按是否充当部首字而分为两类,其结构方式和表义特点在总体上没有区别,其差别在于有无统属字。随单体归部的同形复体字没有统属字,充当部首的同形复体字至少有一个统属字。有无统属字是许慎确定部首的一个基本原则,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原因是其另有统属字。  相似文献   

10.
字族文识字     
这是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的一项识字教学实验。所谓字族,指以一个独体字为母体,以添加偏旁的方式而形成一组组字群,这些由母体字派生形成的字群就是所谓的“字族”。然后,以一个字族为主编制成富有特色的口诀、歌谣、诗歌等文体,这些文体就叫做字族文。字族文识字就是以汉字的构字规律为主线来编排识字教学体例,构建了以母体字为起点,字族为序列,字族文为载体的识字理论和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11.
隋唐碑志中仍有大量的疑难字待考。论文选取17个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认为"■"当是"贰"字,"■"当是"係"字,"■"当是"颔"字,"■"当是"扲"字,"■"当是"蔑"字,"■"当是"褻"字,"■"当是"氂"字,"■"当是"醫"字,"■"当是"滟"字,"■"当是"爵"字,"■"当是"浴"字,"懿"当是"及"字,"■"当是"弈"字,"■"当是"懿"字,"■"当是"丰"字,"■"当是"虎"字,"■"当是"朽"字。  相似文献   

12.
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念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念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  相似文献   

13.
以书写雅字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着力创设雅字环境,并逐步渗透雅字思想,开展雅字活动,从而养成书写雅字习惯。构建雅字班级,弘扬雅字教育,是引领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添撇变字     
一字添撇变()字,十字添撇变()字,立字添撇变()字,小字添撇变()字,去字添撇变()字,木字添撇变()字,未字添撇变()字,干字添撇变()字,亚字添撇变()字,日字添撇变()字,目字添撇变()字。添撇变字@张向阳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状字章问题颇多,语法学界从各个角度对状字章作了评述,特别是“状字诸式”节,多数学者认为马氏把状字与静字混淆在一起。我们认为马氏把“状字诸式”1-4类归入状字时注意到了此类状字与象静字的区别,实乃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6.
东巴文研究中首先使用借形字的概念,意音文字大多经历过“借形”阶段.本文通过借形字名与实的讨论,借形字与假借字、同源字(词)、同义换读字等相关术语的比较,提出广义借形字,并试总结判定借形字的基本方法.同时就借形字的分类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8.
辛集方言两字组的重音模式有中重、重中、轻声三种,中重式只有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重中式前字变调同中重式,同时还有后字变调,后字变调不受前字影响,表现为调形的不完整;轻声式后字为轻声,失去了原调,调值由前字决定,同时前字也发生不同于重中式的变调。重中式双音词后字有轻声化的趋势,但是根据连读变调规律的不同,可以区分轻声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9.
浅谈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与繁简字既有不同点,也有部分交叉,与古今字、假借字之间迥然有别。文章通过具体字例的分析以辨析异体字与其他三者间的分野。  相似文献   

20.
转注字除正例外,还有变例的转注字。传统观点认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本文指出这些字的字形结构都具备了转注字界说所规定的基本特点,应该是转注字,不是形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