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函数。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与非智力因素有必然的联系,而与智力因素却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爱迪生认为:创造发明只要求一分的灵感,但必须付出九十九分的血汗。“灵感”是属于智力的,“血汗”是属于非智力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性格的表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取得的,大多数学生智力差异并不悬殊,而造成学习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电脑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可从“情趣”入手,①“清感”的开发———上好“绪论”课;②兴趣的开发方法:调控好“CAI”,宏观调控“TOP97”与“CAI”,利用“CAI”照顾好学生的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发挥主体作用,常常受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难发现,学生智力的差异并不悬殊,而导致课堂不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往往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情感态度、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德森 《中学理科》2006,(11):13-14
一、差生产生的原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性,每个人的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都不尽相同,智力因素的差异可以由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比如说坚持不懈地努力,切实可行的办法等等;但非智力因素的不足却无法由智力来弥补,大多数学生在智能力因素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为什么在数学学习上有较大的差距呢?笔者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学生的智力差异并不十分悬殊,但成绩相差大,因此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概述了教师采用不同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效果,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的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教学实践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就大多数人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用非智力因素去激活智力因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以“质变”和“升华”?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是相对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可塑性很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丛立新调查发现,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优秀者其成绩可与智力较高者相当。张履祥、钱含芬的研究把中学生分为四种类型: A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B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欠缺,成绩不良; C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D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习成绩差。李洪玉、阴国恩也对…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者,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人才为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迫切任务。都在研究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无疑突破了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思想。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倾向,而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学生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活力的内因,它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发挥的如何,决定学生知识、智力和能力发展提高的快慢,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同一教学条件下,由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  相似文献   

11.
郭明阳 《考试周刊》2010,(45):101-102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英语教育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完全由学生的智力决定的,一些非智力因素也对学生的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是由操作系统(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和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应考虑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从小智力好可是到了高考却考不上大学,而一些智力平庸的学生反而能考上大学。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智力好的学生自恃有智力的本钱而不去刻苦努力,也就是不去发挥非智力因素,而那些智力平平的学生深知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他们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平日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最终反而取得成功。从这正反事实的对比看,智力因素在个人发展中并不起决定作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有必要培养。要明确:聪明不等于成功。  相似文献   

14.
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在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五个方面。这些方面和学习活动紧密相连,如果开发得好,那么一定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实践证明,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的智力因素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聪明但无较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人是成不了才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相差无几。在同等智力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一个人成才是靠99%的汗水+1%的灵感正是这个道理。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了促进地理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崔英军 《成才之路》2010,(25):59-59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羞。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研究中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辅助因素。英语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把学习比作一枚火箭的话,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就是这枚火箭的“能源库”。  相似文献   

17.
马涛 《考试周刊》2013,(90):87-88
作者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英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学理论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与低,与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与低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学生之间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本文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和灵活多样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两个方面阐述初中应英语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以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强化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知道,学校中所谓的差生,其实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表现在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  相似文献   

19.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学生智力因素差异较小,而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方面差异较大,非智力因素是学习动力系统、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成材的关键.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颇有成就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差异并不仅限于智力水平高低,而是取决于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理论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与低,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他们之间非智力因素的不同。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乃至整个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动力作用,它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动力;二是定型作用,使学生磨练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