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是西方当代人文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他的精神分析学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从心理结构理论衍生出人格结构学说、心理动力观和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创造性地将精神分析学说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美学观。因此,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流派至今一百余年,其理论深奥复杂、难以理解,概念界定也比较模糊。“无意识”概念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学习精神分析的关键,但学习者较难把握。文章探讨了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最早的受抑观念论到受抑无意识论再到无须压抑的无意识论,再认识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发展历程,对学习和掌握精神分析理论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批评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以揭示文学活动中各种无意识因素为目的。如果说精神分析学是“关于无意识的科学”①,那么精神分析批评也就是关于无意识的批评,它“致力于考察艺术品中的无意识意义,研究作家所虚构人物的无意识动机和作家的无意识趋向”。②。在精神分析批评看来,从意识层面考察文学所得到的判断是表层的、片断的和不完整以及不彻底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真实的,实际上人们所没有意识到或者  相似文献   

4.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依德曾以发现人的无意识而名声大震。他的理论发展的早期曾致力于被压抑的潜意识及梦的研究,随着其研究内容的拓广,以及他矢志不渝的观察、研究,他开始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应用到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去。可以说,弗洛依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的提出是他精神分析理论成熟的一个标志。弗洛依德依据其早期对癔病的研究,而把意识分成三个水平,即无意识(被压抑的欲望),前意识(可回忆起来的无意识)及意识三个水平。到了本世纪20年代早期,他又对此分法进行了非实质性的修改,即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部分。这就是所谓的“人  相似文献   

5.
拉康倡导重新探究弗洛伊德,他以语言为无意识心智的镜子,有意将现代语言学、哲学与诗学中的语言研究引入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因此成为拉康的语言分析,此即为“无意识结构有如语言”。拉康还把主体与主体及他者之间的关系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三个阶段,这三个层次中,想象界是象征界的子群,象征界又是现实界的子群,形成相互影响的三种秩序。拉康重写弗洛伊德的努力,相当程度上也成了现代女权主义理论的批评资源。  相似文献   

6.
韦努蒂认为当今的翻译实践多数情况下译者是"无意识"的,因此他引进了精神分析的反思精神思考翻译。韦努蒂通过探讨发音、政治立场以及同源词三方面与译者无意识之间的关联,让读者了解无意识究竟是如何影响译者的选择以及译本的最终形态。  相似文献   

7.
徐高楠 《考试周刊》2007,(35):136-137
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先河,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的始祖。在他的理论中,意识和无意识从不同方面控制和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受压抑的愿望相关。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博大精深,他的文学思想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这一独特角度切入文学研究。深入探究了愿望与创作动力的关系,以及灵感和无意识的关系,推进了创作动力和灵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阐述了文学产生美感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无意识这个概念是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却并不是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在西方哲学史及科学史上.莱布尼茨阐释过的“微觉(次要知觉)”概念、尼采所说的“意识只是表层”、叔本华的“人类灵魂中存在野蛮的兽性”.实际上指的就是无意识;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赫尔姆霍茨相信从感觉原子中得到的经验世界的构造要求无意识推断的存在;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弗洛伊德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检验并应用这些假说,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形成了一门以无意识心理研究为主的心理学。本文旨在讨论弗洛伊德主义中无意识思想的来源,分析无意识思想的起源以及对弗洛伊德主义形成的影响,文章最后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是传统形而上学在休谟那里,却走向消解,从而引起了人们思想领域内的混乱。这个时候,康德挺身而出。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作了认识论上的批判,并且建立了自己的道德形而上学,这就为形而上学的发展争得新的领域。总体说来,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反恩得大于失。  相似文献   

12.
在远程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时代,关于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与教育是怎样的关系,以及怎样管理和发展远程教育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在大踏步前进的时候进行深入反思。好在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智者,他们以睿智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审视着整个领域的发展。本次访谈的主角格伦维尔·鲁姆博尔就是其中的一位。鲁姆博尔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就加盟了英国开放大学,这使得他有机会参与到远程教育的各个实践领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因此他的研究兴趣和成果极其广泛,涉及到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体系,系统的组织、管理与评估,及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在您阅读鲁姆博尔教授的访谈过程时,相信您会和我们一样徜徉在远程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尽情享受着智者的箴言。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学术界评价分歧较大的一个政治人物。作为保皇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他曾接受了康有为完整的改良主义思想体系,却因保皇派排斥新思潮而与之决裂;他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有着一致的革命目标,却在革命手段上意见相左;他想借助复辟派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却树起反对复辟帝制的大旗。考察梁启超与保皇派革命派、复辟派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有一种态度始终贯串梁启超的政治生涯,这就是爱国、救国。  相似文献   

14.
马蹄疾是位又平凡又非凡的学者.他38年给后世留下500万字的文化遗产.马蹄疾一生治学非常认真,他不追逐新潮理论.他在鲁迅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史料收集考证.锲而不舍,顽强拼搏,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治学是他的主要特点.他一生向往理想的学术环境,在苦难与艰辛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 ,在浪漫主义的艺术领域也毫不逊色 ,他采用荒诞神秘的艺术手法 ,写下了揭示人生哲理的著名长篇《驴皮记》。本文阐述了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在这一领域的独到之处 ,以利于读者认识巴氏创作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狭长深基坑的开挖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建立三维模型,重点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地表沉降的发展规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狭长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值对基坑开挖深度敏感,且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地表最大沉降值出现在离墙后约8 m的位置,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为0.5He~1.5He;增大地连墙厚度和嵌入深度、减小内支撑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使地表沉降值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7.
伏羲生地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始祖伏羲的诞生充满着神奇色彩,有着丰富的化内容。他出生在渭河流域的风台地区,在古成纪一带生活成长,并成为华胥部落首领。后定都中原,传授渔猎、取火、结绳记事等生活方法,带领先民踏进了人类明的乐土。  相似文献   

18.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想。"儒"家在这方面的思考尤为深邃及突出,其"乐和"思想不仅表现为对音乐声律形式的审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将伦理、政治、道德与音乐联系起来,被用以维持统治者的长久统治,以最终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乐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甚至在当下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分别从"仁和"、"德和"、"礼乐相和"三个层面入手对儒家"乐和"音乐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具体表现进行探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对生命本体的认识,对生命的体验是不同于他人的。他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对生命有一种崇高的神圣化体验,有着清醒的理性认识。他渴望通过建功立业来实现生命的价值。当所有的追求遭遇悲剧时,他无法做到从容超脱,而是选择以生命的自我取消来抗衡荒谬的世界,来保持自我生命的完整和神圣。在对生死的再反思中他对生命的体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八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期的第一代盛唐诗人,也是这一时期京城诗人群的核心人物,开元、天宝时期最有名望的诗人。然而后来,他却一变积极用世为高蹈遗世,从群体走向自我,以回归的方式完成了心灵的安顿和救赎。本文力图跳出常人多从山水技巧和儒释情怀来研究王维的阈限,而以其身在仕途却心在田园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取向为出发点,来探索这位封建士大夫的仕隐精神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