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在中国新闻史现有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以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国新闻史的新视野,并以<良友>画报为个案,探讨它与上海都市文化的互动关系.文章从分析该视野的意义、思路、方法及问题入手,建构了可行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对新闻史的研究要以认识和掌握历史学科为突破口。具体而言,历史学科能为新闻史研究提供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指导。《英国新闻史》的写作策略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其翔实史料、跨学科视野、多元历史哲学观、复合叙事视角以及自由主义精神的内在线索,可以为中国新闻史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闻史具有历史学科的属性,中国新闻史教学可以借鉴新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史学的叙事性、思想性、现实性三个方面发挥历史的力量,使新闻史课程摆脱边缘化的状态,变得有益有用且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既要注重史料的考释,又要侧重学理的阐述。就目前而言,研究范围的界定与研究视野的拓展并不矛盾;探究报刊等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关系是中国近代新闻史教学与研究的焦点;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既要有宏观视野,又要从微观层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5.
文章建议重视新闻史课程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鲜活的地方新闻史料进一步加强史论结合,提高新闻史教学的吸引力;要将新闻史与新闻实务相融合,提高新闻史教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主笔定义的界定及意义的演变方面,对主笔一词进行了考据。并对中国近代新闻史中主笔出现的原因和发展阶段进行了概述。最后以《申报》的纵向发展阶段为例,阐述了主笔对报纸思想和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主笔是主持笔政的报刊负责人,和“文人论政”的传统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主笔直接影响报刊的办刊思想和风格,对报刊的整体发展也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取得极大成就,各个方面的历史空白不断被研究者填补。但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单一,研究不全面,不深入。在构建中国新闻史史学理论体系基础上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开展个案研究是新闻史研究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闻史教材的革新与修订、新闻史教学思想的深化与升华及新闻史教学方法的多样与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了当前新闻史教学存在的三大核心问题及其破解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美国新闻史学者,缕析美国新闻史教研曾经经历的问题之争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强调文化史、大众煤介史和非主流新闻史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美国新闻史学者的挑战、质疑和反省,推动了该学科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及文化自信自强的不断提升,汉语逐渐成为了世界级的热门学习语言。中国为了丰富汉语的语言研究工作,成立了中文信息处理信息组及中文研究中心,并对大量基础汉语语言资料词汇建设及汉语知识库中的资料进行了充分完善,但对汉语中的文言虚词的研究尚处于未完善的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以及倒装句四种,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难点主要是对文言文句式中虚词的研究及词意判断,分析文言虚词的语义及句法特征,可以丰富文言虚词的研究工作,帮助理解文言虚词的句法及语义,更加清楚地掌握汉语文言虚词的意义及使用语境,从而使文言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传播业的迅猛发展 ,我国新闻教育也随之出现超常规发展的势头。长期以来的中国传统新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教育模式、思路、教学内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略的反思 ,并提出了新闻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新闻管理思想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闻参与和领导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涵极为丰富,饱含了指导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它不仅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新闻宣传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而且至今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曾领先于世界,而中国近代的新闻事业却是在外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至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出现了长达2500年的断层。邸报(《京报》)在封建社会中的垄断地位及其衍生的手抄报行业、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制度及其造就的报业生存环境和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本土新型报刊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是检验我国新闻工作年度成绩的有效手段,它对于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促进新闻作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新闻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1991年第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并逐渐形成了特色。而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中国新闻奖也在社会的剧烈变革中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戈公振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记者、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他从事新闻事业二十余年,为我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新闻学诸多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譬如其报业经营思想就颇具建树。戈公振的报业经营思想涉及报纸定位、发展战略、新闻管理、广告、发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当今的报业经营与管理仍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燕京大学新闻系是我国高校中较早成立的新闻专业,也是当时新闻教学的最优秀者。燕京大学新闻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新闻道德培养、注重英语教育、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等教育特点,为中国近代新闻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首次从商业报纸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早期中报纸的特点,着重论述了早期中报纸的社会影响以及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为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以传教士办报为武器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传教士办报成了当时中文报刊的一大特色.这些报刊,主观上为殖民者的侵略而服务,但是在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的科技和人文知识,促进了国人的觉醒,其相对成熟的办报理念,为后来国人办报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媒介理论是一个国家赖以制定新闻政策、新闻法规的理论依据,是新闻工作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媒介理论中常用“喉舌”一词来形象表述媒体的根本性质和作用。中国的喉舌思想缘起于封建社会,到了近代上升为新闻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喉舌论。喉舌论是新中国媒介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媒介作为国家的“喉舌”,必须保证其社会主义性质,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西方媒介理论经历了自由主义论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但后者是对前者的改良而不是颠覆,目的恰恰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新闻自由。追根溯源,中西媒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战时新闻学"所赖以支撑的工具理性,在中国新闻与文化传播史上有十分悠远的思想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晚近以来中国的绝大多数新闻思想家、革新家和革命家那里.其观念核心就是"新闻武器论",具有鲜明的工具理性内涵,即新闻作为战争武器,也就是"战具",是有区别的.它既可以是"侵略者的工具",又可以是反侵略者"犀利的战具",也就是说,既可以为人类正义的事业服务,又可以为反人类的非正义事业服务.由此足见,这种工具理性的背后,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在抗战期间的中国新闻传播界是何等的深入学者和记者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