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侧手翻是水平三体操技巧教学内容之一,该动作是在手倒立的基础上进行的以蹬、摆、撑使身体侧向旋转的练习。依照技术动作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侧向站立准备;向翻转方向蹬地、摆腿、两手依次撑地成分腿手倒立;顶肩推手翻转展体成侧向站立姿势。教学重点是蹬地、摆腿,两手依次撑地,两腿依次落地。教学难点是直臂、顶肩,经分腿倒立过程。通过侧手翻的学练,可以发展肩、臂、腰腹部的力量和身体协调、平衡以及空间定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熟悉掌握手倒立动作技术是向体操高难度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桥梁。技巧手倒立则是基础,练习的难度相对于器械项目小,危险性小,所以我把它作为倒立动作的基础进行教学。但是,多数学生在学习该动作时,不容易掌握其要领,感到很难用力,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平衡,掌握动作的技术很不稳定。因此,很有必要对技巧手倒立的技术及稳定性技术关键进行分析研究,这将有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手倒立的技术,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王杰 《体育教学》2014,(12):47-47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解决动作重难点为立足点,以动作技能的迁移为原理,合理、有效、适时的利用图解和多种辅助练习手段,不急于让学生先学习侧手翻完整动作,而是先复习扶墙手倒立和各种诱导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侧手翻。  相似文献   

4.
头手翻是一项以髋关节急速屈伸为主要特征的手翻类动作。其要领按动作进程可概括为:蹬地屈体头手立、绷腿前上急伸压、力推绷腿紧腰飘。这三句话既体现了头手翻的主要动力成分即“蹬、伸、推”,又  相似文献   

5.
<正> 一、动作要领由右脚站立、左腿侧举、两臂侧举的姿势开始,上体向左侧倒,左脚落地,接着右腿向侧上方摆起,左手外旋撑地,左脚蹬地侧摆,然后右手撑地,经分腿手倒立姿势后,左手推离地面、右脚落地,接着,右手推离地面、左脚落地成分腿站立。动作要连贯,手脚六点成一线,身体伸直空中成一平面(见图1)。二、教学难点蹬地、迅速推手和经分腿手倒立姿势的侧翻技术。三、教学步骤与手段 1.在地上画一直线,练习者站在线上做侧手翻,要求其臂撑直、肩顶住。下肢姿势不限,可以弯膝屈髋,但手脚要依次落在线上(见图2)。 2.练习的方法同上,但要求两膝伸直。 3.在帮助下做侧起成分腿手倒立和由分腿手倒立做侧翻成站立。保护帮助者站于练习者  相似文献   

6.
“侧手翻”是体操运动中一种常用的翻转动作,笔通过多年的教学,对侧手翻的教学过程进行探讨,谈了个人的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手倒立是体操运动员的基础动作,其内容有蹬起倒立、后摆倒立、直臂屈体分腿倒立、后翻、转体成手倒立等。不论用任何形式连接成倒立,倒立时要求,身体重心高、园背,使手、肩、脚成一直线。教学方法与手段:1、抓好“顶肩”是手倒立技术的关键手倒立技术要求很多,但“顶肩”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描述:《侧手翻》第一课时教学安排1.准备活动紧紧围绕侧手翻动作,自编徒手操6节;学生在执教教师的带领下,动作舒展、有力,练习认真到位。2.教师完整示范并讲解。以"举-倒-撑-摆-立-站"6个字,形象生动地概括了整个侧手翻的动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侧手翻技巧教学中,往往发现初学的学生存在臂支撑不直,提臀摆腿不符合要求,以致身体不能成倒立状态,顶肩手翻不好.产生的原因,除了学生未能掌握动作要领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初学者的空间概念模糊,头向下,脚朝天时,不知东南西北,目标不明确,因而掌握侧手  相似文献   

10.
“桥”和“手倒立”两个动作在小学四、五年级教材中出现,在初中、高中的教材中也被选用,往往又是中小学学生素质训练的动作,也是儿童、少年体操身体训练、专项训练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桥”和“手倒立”动作虽简单,但锻炼价值较大,通过锻炼收到效果比较显著。“桥”是发展腰、髋、胸、肩带(肩部)柔韧性的练习,当掌握“桥”的技术之后,便可以向难一点的动作发展,如前、后软翻,后手翻等。“手倒立”是提高前庭分析器官的机能,提高控制能力的有效手段,培养头朝下、脚向上的方  相似文献   

11.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2005—2008年新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仍将集中在“踺子后手翻”、“侧手翻”、“前手翻”和“踺子转体”四种类型的动作上,以“直体”完成不同类型的两种动作,是当今女子跳马动作选择的主要趋向特征;而掌握两个不同类型的10分起评动作,是优秀选手发展的重点。“前手翻类”动作的发展潜力和“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完成力度将加大,“踺子转体类”动作的完成将倾向“转体180°”;而采用“笠松”侧手翻来尽快提高跳马动作完成难度的选手将会增多。  相似文献   

12.
头手倒立是中学体操技巧教学的内容之一,属于静止用力动作,对练习者的力量和空间感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立不起、立不稳和立不直的问题,影响到练习兴趣和技术动作的正常学习。笔者经过对头手倒立教学反复实践和探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梳理成文与大家探讨,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正> 删手翻的技术要求为地上六点一条线,空中翻转在垂面。为达到这一标准.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辅助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提高相关素质.具备一定的上肢、肩带力量和手倒立能力,是学习侧手翻技术的基础。在学习完整技术之前,充分利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科学安排、合理选择与侧手翻技术有关的专项素质练习和诱导练习,使学生在素质上尽快适应教学的需要。主要练习有;各种形式的俯卧撑练习、俯撑前行(推小车)、双杠支撑行走、俯撑姿势或仰撑姿势开始的腹背肌静力练习、靠墙分腿手倒立(正靠或反靠)、肩的柔韧性练习等等。要求; 1.在安排上肢支撑练习时,要  相似文献   

14.
侧手翻是体操普修课中的一个难度较大的动作内容 ,是手翻类的基础动作。为了使学生们在学会侧手翻动作的同时 ,掌握侧手翻动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我们把侧手翻动作教学的一般方法总结出来 ,希望能对同学们教学专业素质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1 明确学习目的 ,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开始时 ,需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讲解通过侧手翻的练习能发展灵巧、柔韧、协调 ,能使上肢、下肢、腰腹肌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 ,增强关节、韧带和前庭器官的功能 ,同时还能培养果断、勇敢的优良品质。练习侧手翻还有助于掌握器械体操的动作 ,促进田径、球类等运动技术水…  相似文献   

15.
前手翻是技巧中较难掌握的一个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该动作的技术要领并尽快学会完成动作,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前手翻教学的五步曲,介绍给大家。一、准确、完美的示范做前导教师准确、完美的示范,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讲解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党的教育方針和我院的培养目标,体操教研室拟定了新的(1962年7月我院編訂的体育系用体操教学大綱)教学大綱。为了貫彻新大綱,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个人在历年教学中,通过教学总結、教育实驗、理論分析、比較、归納出有关男子技巧手翻中的几个动作(侧手翻、前手翻、侧手翻轉体、后手翻)教法,提供部分参考資料,与同志們共同研討。技巧练习中手翻的特点: 1.手翻的定义:是二臂和头部同时撑地,臂撑地,头部撑地,通过头部翻轉的动作。 2.技术特点:手翻动作的性貭是属于动力性的练习,它不仅在整个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节奏,而且在动作的每一个部分也具有自己本身的节奏(如  相似文献   

17.
一、头手翻教法选 1、头手翻的教学安排头手翻是典型的屈伸动作,安排头手翻教学必须考虑到与其它体操动作技术上的纵横关系。这对加快掌握头手翻技术将起到更好的效果。 2、技术关键与要领口诀正确的屈体倒立姿势是保持姿势前移重心,屈体的角度以90°左右为宜,技术的关键是臀部稍过垂直面即猛力伸髋展体。(如图一)  相似文献   

18.
中学体育教材中,侧手翻是技术性强、难度较高的项目之一。在侧手翻教学前,我们估计按照要求能有一半同学及格就很不错了,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通过六课时12课次教学,却有80%以上同学掌握了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是好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 一、教师示范、学生表演、启发教育、增强信心。大部分女生由于上肢力量和腰腹力较差,总感到侧手翻难做,怕出危险,对学习侧手翻  相似文献   

19.
杨式太极拳整套拳架由三十七个可以互为衔接、各具用法 ,又可单独习练的招势编排而成。“云手”动作是杨式太极拳中的典型动作之一。因两手在腰背的带动下作上下交替的环形盘绕 ,就象天空中连绵不断的行云而释名。“云手”动作在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 ,在各大流派中 ,均有以“云手”命名的动作 ,虽外形略有区别 ,但同样遵循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有独特的健体价值及技击功用。在杨式太极拳中 ,除单鞭外 ,共出现3次“云手”。因此 ,在教学中钻研“云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云手”动作要领剖析1 身法中正不偏、支撑八面、上下一条线“云手”有…  相似文献   

20.
侧手翻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体操教材之一。它是少年儿童喜爱的一个动作。在小学五年级教材中、中学初三男生教材中出现。经过长期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教学效果普遍不好。初三男生比小学五年级学生完成侧手翻动作更困难。因此,需要研究侧手翻教材出现的最佳期,以便更好地提高侧手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