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声思维记录是西方学者的一种实证性翻译研究,是一种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力图通过这种实证性探究,着重揭示译者大脑的思维认知过程及操作过程。本文采用有声思维的方法收集翻译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数据,通过对实验对象与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及翻译单位等的关联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译者翻译时的大脑思维过程及其对翻译策略与翻译单位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贺晓丽 《考试周刊》2007,(33):48-50
在传统译论中,翻译过程一般被描述成直线式的文字转换过程。本文作者将心理学中有关人类思维的相关知识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转换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出在翻译研究中关注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翻译活动中译者起着重要作用,对译者翻译心理的研究有助于译者改善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在大文化背景下,以集体无意识心理学为基础的翻译研究能够通过对集体精神现象的结构分析,揭示出集体无意识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翻译思维、翻译审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思维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或称精神活动,是人的大脑细胞所固有的一种物质运动形式.从具体的翻译行为来看,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译者依据原丈充分发挥个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过程.从事翻译.既禽要译者进行抽象思维,对语言的概念意义和退拜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特定的上下文作出取舍;又雷要译者对原丈的意象进行感悟,进行形象思维,根据特定的上下文把握原丈的意境;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审美经脸以译文再现原文的意境.汉英两个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是思维活动,翻译的过程体现了两个民族的思维习惯方式.  相似文献   

5.
科技翻译与汉语译者思维模式密切相关。科技英语翻译必须遵循汉语译者思维活动模式和认知过程,从词汇层面、句式层面和篇章层面克服汉语译者思维模式障碍,寻找最佳关联,创设语境,完整表达原作内涵。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与翻译密切相关。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转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使汉语和英语对同一事物或概念的表达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中西思维方武的民族性,根据译语文化特点,在词汇、句法等层面做适当思维方式转换,以最大程度地引起读者的同等反应,实现翻译的文化交流功能。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A5):89-90
翻译中存在逻辑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是造成逻辑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翻译活动中,经常出现基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而形成的各种逻辑问题,这些逻辑问题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活动和翻译质量。因此,译者有必要对原文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思考,在必要时介入并加以调适。本文以汉语和俄语为切入语,在阐释翻译过程中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逻辑调试。  相似文献   

8.
邓颖 《文教资料》2006,(10):173-174
定势思维对译者的影响不容忽视,它影响着译者在翻译方法选择上,对直译和意译的侧重。在颜色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利用定势思维的积极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选择能映照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翻译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本文从译者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人生观等主观因素对文化理解所产生的影响三方面论述了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意在揭示翻译活动的一些内在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0.
陈彦华 《文教资料》2008,(13):214-218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定势往往给翻译实践带来负影响.本文试结合翻译教学,分析译者思维定势的成因,并结合哲学中的释义学理论研究找出减少其负影响的若干途径,从而使译者思维结构得到改善,拓宽其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激发对文化差异进行探讨的兴趣,进而使翻译更合理、更多样化,更体现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邓颖 《海外英语》2013,(8X):127-128
将有声思维运用于翻译过程研究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该文将基于有声思维的角度,通过对非专业译者和专业译者对比试验分析,对在导游词英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及这些策略的产生的原因做试探性分析。找出翻译策略产生的心理根源,以期对翻译教学和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结果.思维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翻译活动的基础.正由于思维内容的全人类性,各民族之间才可以通过语言的翻译进行思想交流.语言和思维紧密相关,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通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大量的实例,从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风格的差异八手,进一步探讨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使译者重视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从而译出准确性更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倍受瞩目。通过三名译者对同一翻译文章所体现出的有声思维记录,比较和分析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遇到相同的翻译问题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可以找到更为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戴凤姣 《现代语文》2013,(7):156-158
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汉英思维模式与汉英语言结构,试图构建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论文学翻译中的灵感思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并非是对原文的复制和克隆,而是基于原文的再创造,它要求译者综合运用审美理念和翻译思维。灵感思维作为艺术思维方式的最高境界是翻译创造和译者主体性的集中表征。但灵感思维在国内翻译研究中一直受到遮蔽,从而导致对翻译主体性的漠视。从文学灵感思维认识论、文学作品的特点和翻译过程等三个方面探索灵感思维,将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对文学翻译灵感思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兰芳 《天中学刊》2004,19(4):86-88
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思维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而思维的差异性又对翻译造成障碍。在语言翻译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思维的独特性。只有这样译出的作品才能够自然准确,更符合译者的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高水平翻译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翻译与译者的思维活动具有密切联系,是用不同语言表达同一思维内容。鉴于此,提出以思维活动的视角整合既有翻译教学方式的优点,构建基于思维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和翻译学习规律,还有利于提高翻译学科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翻译在本质上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涉及到译者的认知策略选择及自动化处理机制。《翻译行为、翻译过程及翻译策略》一书所述有声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了解译者解决翻译问题时采取策略的具体程序,更好地阐释翻译思维过程,有助于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译者在讨论翻译时往往忽略翻译过程,本文借用翻译通道这个概念来阐述翻译时大脑思维的实质过程,即翻译就是隐喻。翻译过程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而非躯体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焦点注意指向的是翻译的整体活动,不是指向思维过程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译者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传统的有关译者和原作者关系的认识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翻译的动态过程、译者的思维、心理与情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而对译者和原作者的关系加以探讨,肯定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介入和译者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以期确立译者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