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写政治生态。本文梳理了国外政治人物与民众沟通的策略与技巧;包括确保网民能够看到"你的"政治信息,到网民最常去的地方与他们交流,展现政治人物个性化的一面,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差异化工具,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持续改进政治传播效果,整合社会化媒体与其他网络媒体等。  相似文献   

2.
郭可静 《今传媒》2014,(12):48-50
社会化媒体是被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新媒体形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大选的过程中对社会化媒体的运用,证明了社会化媒体已成功改变人类关注世界的习惯。本文从社会化媒体用户互动行为中的"关注模式"和"对话模式"入手,并结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提出的定位坐标系需求,对以微博为代表的六类用户深入研究,分析用户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3.
张艳  李卉 《新闻前哨》2023,(7):54-55
典型人物的报道,是以典型或先进人物为报道主体,聚焦人物身上新近发生的行为或事件,本质是通过典型人物来唱响主旋律、引领正能量的人物通讯。它在写作上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与精神世界,是最常见的新闻通讯题材和主流媒体的拳头产品。本文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7年来跟踪报道盲人女大学生黄莺勤奋进取的故事、树立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励志典范为例,浅析典型人物时代意义的诠释时机和时效。  相似文献   

4.
以中央、省级电视媒体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以来,地市级电视媒体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很多地市级电视媒体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模式,理论界认为区域媒体是地市级电视媒体公认的发展方向,所谓区域媒体,即依托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形成的地区空间,媒体在对受众及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进行深入理解挖掘和表达的基础上,运用市场集中化和差别化营销战略,凭借区域化特色吸引受众,在区域市场上塑造强势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5.
刘立华  毛浩然 《当代传播》2011,(5):31-33,36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中国有必要加强其他国家或是不同的文化对中国表述的研究。本研究以话语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以《纽约时报》的相关案例为语料,旨在解读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话语模式和策略以及该现象的话语修辞动因。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在呈现中国故事时往往突出细节,喜好运用个体故事和声音来呈现宏观叙事,在建构两元对立凸显矛盾和冲突的同时也往往使用"伪平衡"的声音扩展策略。从宏观角度来看,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呈现出一种互动的特征,同时也凸显了其辩论和讽刺的传统,这一传统又与西方的宗教历史话语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以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为例,从其新闻文本中的叙事角度、叙述人物、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民生新闻报道模式是如何高效引导舆论并创新舆论引导艺术的.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8.
李雁 《出版广角》2016,(1):51-53
官方话语作为政府通用或认定的正式语言,对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和沟通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日报》为例,通过分析其翻译实例,构建官方话语中政治常用语的翻译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我国媒体传播过程中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微信自腾讯推出,发展势头迅猛,其开发的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推送、多人群聊和移动定位等相关功能广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以通讯、社交、营销三大功能为一体,立即成为继微博之后个体和企业追捧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其中,以原创内容为主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独树一帜,信息传播包含文化、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相关案例,解析其运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影视媒体是受众广为喜爱的视听传播载体。影视传媒以电视或者电影为主渠道,将文学、绘画、音乐、表演、舞蹈等丰富艺术形式用图片、声音、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当代中国,新生活的画卷正在新时代中徐徐展开,生逢伟大的时代,影视媒体应自觉运用艺术的手段向人类精神世界最深处开掘,从艺术维度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拓宽精神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影视传媒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做出分析,提出看法,希望能为影视传媒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贡献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妙  郭全中 《出版广角》2016,(15):18-21
2013年杰夫·贝索斯接手《华盛顿邮报》后,对其从内容、形式、平台、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转型,使《华盛顿邮报》从一家传统的地方性政治报纸逐渐转变为一家面向全球的数字科技媒体,取得了明显的转型成效和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华盛顿邮报》近三年的具体转型策略的梳理,试图找出当下数字媒体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为未来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求中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做好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多领域合作颇为引人注目,中国媒体走进非洲,与当地媒体集团形成新型竞合关系。研究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不仅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竞争策略培育我国在非媒体的核心传播能力,还能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提供支撑。本文尝试将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归纳为横向、纵向、斜向三种,并分析每种模式在形成媒体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完整价值链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国媒体在非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因其"去中心化"的虚拟组织模式,正在冲击和解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传统运行模式。为了适应自媒体发达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政治化"社会的成功型构需要建构一套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社会化运行体系:即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国家认同教育是其核心政治内容;以虚拟空间与现实平台相统一的实施方式是其基本方式;以教师和学生意见领袖同构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其主要推动力;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是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吕日周、仇和等在改革进程中涌现出的相对比较激进的公众人物,正是经媒体的广泛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极大争议。那么,媒体对其是如何报道的?媒体对于他们的“争议”又是如何讲述的?这样的讲述是否客观地再现了他们的真实情况?媒体对于“争议人物”的新闻报道应采取怎样的叙事策略?这正是本文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笔者将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南方周末》为例,  相似文献   

16.
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其路径是以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自主建设顺应时代、更有价值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以此为核心和突破口打造融合传播体系;其目标是以媒体融合促生态质变,在新时期的传播格局中营造一个权威、开放、领先的芒果全媒体生态;其根本任务是通过运用全媒体策略,创新全媒体表达,占据宣传高地,充分履行党媒使命责任,形成以我为主、引领舆论的全媒体主流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17.
刘婷 《东南传播》2012,(5):32-34
新加坡是世界上媒介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现代亚洲的信息中心。它有一套独特的政治文化模式,有着一支高效廉洁的传媒队伍。新加坡的媒体模式与所处政治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本文将从新加坡的威权政治和多元文化的语境出发,探讨新加坡媒体的生存环境,分析在威权政治主导下新加坡政府的传媒观,探析新加坡传媒与政府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的传媒发展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0,(9):66-66
产业化和市场化使分散经营风险的策略被媒介业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媒体把多元化投资作为增加收益、扩大生产的途径。纵观中国传媒业多元投资历史,从总体看不能令人满意,许多投资方案以失败告终或不了了之。造成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一、传媒体制改革不彻底,政府干涉太多。世界上知名传媒集团基本上都是股份制上市企业,产权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9.
新闻网站是两会报道的重要力量,其融媒体报道方式对两会报道乃至媒体深度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华龙网为例,分析其在2021年两会报道中的融合模式创新——通过创意、技术的运用,打造出一批融媒体产品,形成融合式报道、沉浸式报道、互动式报道等融合模式,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或机构成为承载信息资源内容的重要载体,数字图书馆受技术、平台、资源内容的限制失去了曾经作为文献资源聚合、传递和服务的中心地位,其资源聚合方式与传播形态的转型已经大势所趋。文章以媒体深度融合为背景,分析了当下数字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的全面性、互联性、协同性、持续性等维度面临的突出困境,提出了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强调从全媒体视角实现资源聚合与协同的传播模式,从多模态视角实现资源融合与用户参与的模式,从产品化视角实现资源整合与业态运营的模式,探索数字图书馆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重新承载资源建设、知识服务的思路和面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