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卢梭的教育思想常被教育史学界誉为教育重心从成人转向儿童的重大转折,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由此形成了流传百年的美丽“神话”。借鉴儿童史、社会史等学科研究成果,从儿童服饰、儿童艺术、成年人对儿童的态度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等来看,14—18世纪欧洲社会在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念发生的重大变化,说明欧洲近代儿童观变迁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并非是卢梭的先知先觉。从卢梭教育思想对1819世纪欧洲教育的影响来看,教育史上这一所谓的“哥白尼革命”,不过是一场因崇拜卢梭而虚构的“革命”。虽然卢梭曾对西方教育的历史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人为夸大这种影响并无助于科学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卢梭的思想饱受争议,正确认识和评价卢梭的人性观和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来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卢梭认为,人的真正本性不在于启蒙思想家所说的理性,而在于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自然人”。与自然人性观相一致,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塑造成“公民”,而是培养“自然人”。为了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应天性,给儿童自由。  相似文献   

3.
徐航 《文教资料》2011,(2):129-131
《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观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更能为现实的儿童教育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因此,研究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卢梭的儿童观可分为教育目的观、师生观和教学观,并可在此基础上寻求其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胡君进 《中学教育》2020,17(4):5-17
卢梭的儿童观作为教育史上一次哥白尼革命的地位正在遭到质疑。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并非卢梭的首创,其只不过是一场因崇拜卢梭而虚构的人造神话。然而这样一种质疑忽视了卢梭儿童观的真正革命性,即一种上帝为教育立法的神义论原则。在卢梭这里,其试图将上帝的造人意志引入对儿童自身特性的理解,并将其聚焦到儿童身上的先验善意。先验善意作为儿童身上最初的自然性,是一种先于经验并超越于具体经验的原初意志,亦是人最先被造物主所赋予的东西。卢梭儿童观的最大革命性和特殊性就在于重视并依循儿童身上的先验善意,这既体现了上帝为教育立法的原则,也意味着现代教育有了真正的神义论基础。充分思考和澄清卢梭儿童观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有助于推动丰富、多元的卢梭教育思想研究图景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卢梭的儿童观有着丰富的内容:儿童是柔弱的存在;儿童是感性的存在;儿童是自然的存在;儿童是自由的存在;儿童就是儿童;儿童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和发展规律。研究卢梭的儿童观的“合理内核”,对当代的儿童教育的变革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寓意。《新爱洛伊丝》中卢梭的“自然”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方式中的善待自然、人性情理中的善待自我、生存状态中的善待他人。这不仅是卢梭“自然”观的美学内涵,更是其美学思想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7.
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针对当时封建教育的弊端,基于“性善论”道德哲学观、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消极”道德教育思想。卢梭虽然主张到青春期才进行道德教育,但在青春期以前仍然应当注意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发挥教育者的榜样作用,避免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这些主张对现今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年)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生观包括:1.在批判天赋观念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人心“白板说”(Tabulerasa);2.洛克看到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提出了“儿童究竟是儿童”的主张;3.儿童应从家长的“臣仆”逐渐成为“朋友”;4.“儿童是具有理性的动物”;5.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6.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洛克的学生观是卢梭所以能够成为儿童的发现者的教育史前提  相似文献   

9.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一个善于洞察儿童心灵,探索儿童精神世界的教师。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卡连柯、赞科夫和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又长期坚持教育实验,坚持在小学上课,探索改革中小学教育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具有他本人鲜明个性的、新鲜的、富有实践活力的教育思想(包括儿童观)。 在儿童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如果说卢梭的儿童观是对“儿童的发现”,那未,阿莫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卢梭教育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点,着重从教师观、学生观、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对比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卢梭教育思想中的悖论。揭示卢梭教育思想中的悖论,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教育思想中虽然存在这相互矛盾的地方,但是他的教育理念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生观从建国初传统学生观的延续、文革时期学生本位异化到改革开放后的反思以及今天的更新,一直处于变革中。在分析我国学生观的现实特征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观念定位,才能正确引导未来的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儿童观给现代教育以重要启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解放儿童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让儿童主动探索学习,让儿童创造性地学习,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儿童从家庭、教师和社会所寄予的沉重期望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在其重要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儿童教育思想:把儿童看做儿童、培养儿童求知的兴趣、尊重儿童的天性、了解儿童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儿童需要爱的感化。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当今的教育现实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理论的悖论——兼论儿童教育的两个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围绕儿童发展问题,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发展观,并反映到相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代表了人类对儿童发展认识的两个极端,由此形成了教育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即洛克的经验主义教育观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我们必须从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理解这两个传统的哲学基础、教育观点及其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悖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法文化形而上层面的自然法体现着西方"因自然而人事"的一个重要思想传统,其悠久的"法则"意识浸透着整个西方文化。洛克、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也深刻地受到各自古典自然法思想的影响。自然法既是他们儿童教育观念相互联系的思想根脉,又是他们儿童观相互分歧的思想基础。如果从古典自然法这一角度来解读他们的儿童教育思想,我们将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西方儿童教育观念所赖以形成的语脉,以及认识到一种儿童教育思想的形成所需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论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情感,心理,性格和生命表态的相近,以及现实的期待,为郁达夫与卢梭进行心灵对话提供了依据,人性善的观念,内在宇宙的敞开,文学的主情倾向以及回归自然说,构成了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塑造的主要内容,受到“先见”和“此在”因素的影响,卢检验思想进入鬃达夫文化心理结构时既“同化”又“异化”,其间是“和而不同”的关系,但“和”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卢梭的人文精神通过郁达夫等人的薪火相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人文精神传统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自然人。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家。直到今天,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认识和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人生观教育的一种方式可以被看成一个事实,它基于这样的人性假设:人性是积极、建设性的,是可信赖和有限可塑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生观教育中,教师应当从批评者和主导者转变为促进者,和学生建立"主体-主体"的新型关系,人生观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人生成长和人生观形成的过程。学校是学生人生成长和人生观形成的社会环境,也是改造社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并以此提升学生人生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真谛,指出对人类新儿童观建立的贡献最大者,莫过于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孩子,研究孩子,欣赏孩子,使孩子一跃成为教育过程的焦点,使孩子问题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课题。针对我国现行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人手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一点启示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