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车辙试验,分析不同沥青用量下的车辙指标。在不同沥青用量的试验均符合动稳定度要求的条件下,追究其车辙深度,得出最佳沥青用量,并用马歇尔试验来检验沥青用量是否符合标准。最终得出,在以高温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与马歇尔试验比较,以车辙试验确定的沥青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选用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不同车辙作用次数进行车辙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断面进行分析其隆起系数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以面积比的隆起系数表征沥青混凝土车辙隆起和凹陷将更为准确,选一步分析了沥青混凝土在2000次车辙作用后面积隆起系数接近一恒定值,最后通过对车辙板试验后横切后观察,发现混合料是立体三维迁移,细集料及沥青胶泥侧向迁移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中面层AC-20型普通沥青混合料掺加0.0%、0.3%、0.4%、0.5%“车辙王”抗车辙剂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其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添加抗车辙剂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同时能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4.75 mm通过率、油石比、粉油比均存在一最佳值。在油石比因素分析中引入GTM参数与动稳定度和车辙变形速率建立关系,确认GTM方法是一种抗车辙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加入水泥、消石灰等外掺剂后的沥青胶泥性质研究,认为加入消石灰替代部分矿粉可明显改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进一步的车辙成因分析表明,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均较重要。研究结论对道路工作人员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路损害类型较多,其中车辙是主要病害之一,公路建设者们提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法。方法之一就是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车辙剂。笔者将探讨抗车辙剂的技术性能、作用机理,并且通过室内多组试验数据,运用数学计算方法,确定了该抗车辙剂合理的掺量范围等关键设计参数。这对实际工程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掺加PR PLASTS抗车辙剂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其高温稳定性,发现掺加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果表明PR PLASTS抗车辙剂适合在交通量大、交通组成中重车比例高的高速公路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增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基于此,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及荷载水平下的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水平对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应用Burgers模型对试验进行了模拟。该试验结论指出,Burgers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蠕变试验的蠕变柔量曲线,并使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的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增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基于此,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及荷载水平下的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水平对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应用Burgers模型对试验进行了模拟。该试验结论指出,Burgers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蠕变试验的蠕变柔量曲线,并使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的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在各个地区得以普及,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车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重要的破坏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危害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探究车辙在沥青路面的主要形成原因,车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重大危害,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防御与治理,那么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也无法达到预期时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室内试验以及试验路观测情况进行评价和对比,添加外掺剂的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抗车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施工工艺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晶 《中国科技纵横》2011,(24):166-166
沥青路面水损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决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地区。沥青路面水损坏问题的本质是沥专与集料在静、动水压力作用下的持续粘附能力,这也是该问题的核心。为此,文章围绕沥青路面水损坏的特性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水损坏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地区沥青路面开裂破损情况调研资料为基础,阐述了低温地区沥青路面开裂状态,并进行成因分析,从选材和结构设计提出基本的防治建议,对同类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和材料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采用的是马歇尔法,这种方法正在逐渐暴露了大量不足。新型设计方法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是superpave设计方法。此设计方法的成果是superpave沥青路面即高性能沥青路面。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是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新型混合料主要介绍SMA,它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结构,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颜建春 《大众科技》2014,(10):55-59
优良的级配设计是保证沥青混合料以及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条件。级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沥青混合料形成一个稳定结构。为了使沥青路面产生更少的病害从而延长期使用寿命,并且具有密实、抗滑、稳定的特性,选择良好的配合比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采用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里级配的范围十分广泛,对于设计者来说需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与交通量来进行选择,如何在如此广泛的范围里设计出适合当地最优的级配曲线是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最重要的一步。针对近些年来沥青路面的发展,要使得所建设的沥青路面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和高性价比,对密级配的组成结构进行优化处理是设计任务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方案选择中影响因素多,具有多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立路面结构方案选择的指标体系,引入基于混合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沥青路面结构方案选择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模型的建立、求解、结果分析和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采用空隙填充法进行抗车辙型密断级配KH-2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各项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表明KH-25沥青混合料组集料含量较常规的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增大,属于密断级配骨架密实结构,施工不离析,密实耐久性好,抗车辙能力强,是良好的沥青路面的中面层材料,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同构思维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总结,从概念同构、图形同构、意向同构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同构思维的概念与分类,并反思了在标志设计中运用同构思维的意义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旧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旧混凝土修复改造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沥青加铺层设计的技术关键则是如何控制和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碎石化技术是指采用专有的破碎设备对原旧混凝土路面进行比较彻底地破碎,缩减混凝土板块的有效尺寸,从而降低混凝土板的缝隙在荷载和温、湿度变化下的位移,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本文简要介绍了碎石化技术的原理和工艺,重点介绍了碎石化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关键和沥青罩面层的设计方法,为该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工程尤其是高速公路工程的沥青路面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病害,国内外早已开始广泛关注并研究改性沥青,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并逐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推广。本文结合国内外对改性沥青的研究及应用的基本情况分析探讨了几种改性沥青的相关性能并指出SBS改性沥青是今后我国路用改性沥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空隙率对于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透水性能、抗冻性能有很大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寒区使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路面时,为了保证抗冻性能,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应控制在16.5%-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