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巨大,但我国传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的量和质上均难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应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出发,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政府加大投入、社会全程参与、高校主要承担的多元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改变观念,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应用的社会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巨大,但我国传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的量和质上均难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应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出发,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政府加大投入、社会全程参与、高校主要承担的多元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改变观念,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应用的社会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大学上水平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相对国外一流大学,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人才薄弱、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针对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分类管理的特点,以及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分类管理和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专业化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紧缺,制约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理工类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规律、彰显特色、面向市场。双学位、辅修专业和特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亦应以合适的方式获得强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还应该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并注意和社会知识产权实务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构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其次是管理人才,再次是经营人才.培养目标应当逐步从单一培养法律人才走向重视培养管理人才,加速培养经营人才,尤其是培养最紧缺的专利类技术知识产权管理与经营人才.建立我国高校完整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系统,应进一步拓宽我国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教育普及面,壮大师资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的精髓在于应用,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专业结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与企业实践需求严重脱钩的情形。校企对接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人才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将在校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对接,实现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社会资源整合与共享,有力提升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质量。优化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校企对接模式的路径,需要校方和企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教学师资以及实践基地等五个方面来共同参与和完成。  相似文献   

7.
大力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符合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利益。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因此高校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与教学多方面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实验与实习课程的考核。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文章结合实际,就高校知识产权人才教育与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目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出发,分析现行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十分紧缺,西部地区尤其突出。知识产权人才作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拥有理工科背景是西部地方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引下,西部高校应当结合地方特色,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引进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层级清晰的分类型人才培养体系、设置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加强学生实务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说明了林业类高校知识产权概况,然后分析了林业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林业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包括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相关领域部门互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适应电子信息类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国高校尤其是电子信息类高校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此,电子信息类高校,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开阔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视野;其次,要注重实训培养,着力构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再次,要强化协调统一,积极营造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努力搭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模式,在继续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同时,加大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增设产权硕士、博士的培养,增强目标定位、招生、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供给偏差与培养方向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需求与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偏差。从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需求的视角,提出解决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接口问题的调整措施。本文认为让高校其它专业人才熟悉电子商务知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高端人才;培养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人才可能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体,中小学教育是起点,具有战略性;中、高等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重点,具有现实性.加强知识产权继续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必然延伸,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是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同时要夯实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师资培养、教研交流、教材编写及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知识产权成果的重要产出主体之一,其中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是高校发挥产出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鉴于学科背景、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当前国内高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和产业的现实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对当前高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之困境进行剖析,明确社会急需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应然内涵,提出优化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应用层次分明、满足产业与创新发展需求的“一体、两翼、三面向”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集群。  相似文献   

16.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实现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在于知识产权人才补给。目前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尚不能满足知识产权相关行业的需求,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多方面的实践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师资力量紧缺且不均衡、知识产权专业定位不明确、知识产权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积极推动成渝高校协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这一协同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校内+校外"的资源共享平台、"内培+外引"的师资联动机制和"知识产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专利战略是企业占据市场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而专利战略的成功与否和专利人才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的专利人才需求有极大的空间,然而,专利人才的培养却无法满足社会对专利人才的巨大需求。本文认为高校培养专利人才应抓好以下工作:在教师中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培养教师的专利保护意识;在理工科专业中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尤其是专利课程,引导学生专利申请的热情;同时,还要把企业与高校结合起来,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利人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上兴起了知识产权诉讼专门化改革的浪潮。知识产权诉讼专门化需要配备专业法官,而专业法官依赖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制度化供给。为顺应这一改革潮流,许多国家和地区强化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其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需要高校培养供给相应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则必须通过对人才培养供给的改革适应和满足这一需求,从而有效地发挥自身职能并获得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都存在与经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对此,高校需要从五个方面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合理、动态灵活设置与调整学科专业的机制;强化技术技能型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与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接轨。  相似文献   

20.
广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是开拓东盟中医药市场的桥头堡。但是,广西的中医药企业在开拓东盟中医药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匮乏、培养前景不容乐观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东盟市场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如加大对中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相关人员和民间医师的知识产权培训;广西高校需开设与中医药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使知识产权教育进入广西的中医院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