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镀层的晶粒尺寸和织构是影响热浸镀锌钢板的镀层性能的重要因素。主要探讨了镀层退火处理对镀层晶粒尺寸和织构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EBSD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退火前后镀层的晶粒尺寸和织构,结果显示,通过镀层退火工艺可以得到均匀细小的镀层晶粒组织。同时,采用镀层退火处理可显著降低通常被认为对镀层冲压性能有害的锌孪晶现象,EBSD分析显示镀层的0002织构在镀层退火后显著增加,有利于提高镀层的冲压性能,减少冲压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对DC53K模具钢的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到900℃保温3h的退火工艺退火效果较好,其退火硬度在21.9HRC左右,退火组织获得了类似共晶碳化物十二次渗碳体+索氏体基体组织。另外,850℃×4h后720℃×4h的等温退火工艺对DC53K模具钢的退火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显微组织及工艺分析发现,T91钢管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开裂的原因与冷轧过程中的中间退火热处理制度、热处理炉的温度均匀性有关.要减少T91钢的开裂,可对冷轧后的钢管进行及时、充分的中间退火处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退火温度对超低碳钢冷轧薄板进行退火不同时间,然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的分析。结果表明,退火后的薄板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与退火工艺有关。在不同温度退火相同时间,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延伸率开始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后下降;低于700℃退火,强度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延伸率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增高。高于700℃(包括700℃)退火,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开始退火时间延长而迅速降低,而后趋于稳定。延伸率开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温度罩式退火工艺处理试验用钢的力学性能、磁性能和组织成分,结果表明:在化学成分、保温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增大,屈服强度降低,延伸率提高。WDEL450磁极钢实验罩式退火最佳温度为690°C,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6.
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方法结合硬度测试手段,对等离子体喷涂铁合金涂层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结构及缺陷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缺陷的回复行为,提出退火回复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用单晶Si(111)和载玻片制备了SiO2薄膜。对薄膜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测试不同退火温度下SiO2薄膜的微结构、透反射曲线和红外吸收谱。研究表明:退火后SiO2薄膜仍为四方结构,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晶格常数与标准值相比均稍小。退火温度对薄膜平均反射率影响不明显;薄膜平均透射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射频溅射法在单晶硅基片上沉积了(FE88ZR7B5)0.97CU0.03软磁薄膜样品,对制备态样品进行了直流电流退火处理。结果表明,最佳退火电流为800 MA,在13 MHZ频率下,最大纵向巨磁阻抗比从制备态的8%上升到最佳退火态的17%,明显提高了巨磁阻抗效应和磁场响应灵敏度。详细分析和讨论了样品的巨磁阻抗效应随退火电流变化的特性和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反映退火碳钢含碳量的客观数值,弥补传统金相观察法存在主观估计偏差缺陷和需要制作金相试样的过程周折,实验中采用简易的硬度测量法对退火碳钢的硬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退火碳钢含碳量与硬度线性相关的特性.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硬度与含碳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此实现对未知退火碳钢的估计.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及杠杆定律法对未知碳钢含碳量进行估计,结果与硬度测量法测定的含碳量基本一致.与金相图谱比对再次验证实验结果.硬度测量法可以实现对未知退火碳钢更客观、更准确的估计,并节省了制作金相试样的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T10钢进行了研究,找出了T10钢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理想的球化退火新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相应的新工艺实验,得到了T10钢较理想的球化体组织,同时降低了T10钢的退火加热温度、缩短保温时间,其硬度可比普通退火低50~100HBS,更好的改善了T10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二甲胺、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用该配体和二氯化铜合成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NMR)及紫外光谱(UV)对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配体的合成工艺条件.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表现出较好的可逆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纯铜熔体中以 Al-RE 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富 Ce 混合稀土,探讨了 RE 加入量对电工用铜母线铸态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纯铜基体的纯净度随RE加入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当w(RE)=0.02%时,结晶组织最为细小,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添加RE可显著改善纯铜的导电性,其影响作用取决于稀土化合物的分布状态及基体的纯净度,当w(RE)》0.02%后,导电率略为降低.当w(RE)=0.05%,可使纯铜获得较理想的综合性能,基本满足高强高韧高导铜母线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对大型工件进行退火处理都有一定难度,而对结构紧凑、不同组件又有不同的性能要求的大件进行退火处理更加困难,如何克服对主件处理时不影响其它组件的性能呢?本文采用陶瓷电加热器进行局部热处理的方法,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铅铜离子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浓度为1.0,4.0,8.Omg/L的Cu^2+溶液,浓度为1.0,4.0,8.0mg/L的Pb^2+溶液以及Cu^2++Pb^2+的浓度(mg/L)为1.0+1.0,4.0+4.0,8.0+8.0,8.0+1.0,1.0+8.0的混合溶液对鲫鱼进行急性染毒实验,在染毒24,48,72h后,分别取鲫鱼尾部血液制作血涂片,镜检并统计红细胞微核.结果显示,Cu^2+,Pb^2+不论是单一染毒,还是联合染毒,都能诱发鲫鱼红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微核;Cu^2+与Pb^2+的联合染毒对鲫鱼的遗传毒性表现出协同作用,尤其是低浓度的Cu^2+与Pb^2+联合染毒效果最为明显;鲫鱼红细胞对Cu^2+损伤后的修复能力明显好于Pb^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热处理机组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退火工艺优化的方向,对加热与冷却的控制工艺做了优化调整。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艺优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退火制度。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是改善和优化钢铁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热处理后工件组织分布直接决定了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传统的热处理工艺开发多采用经验和半经验的方法,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难以精确地控制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模拟技术的出现,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也随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典型的热处理组织模拟以及材料力学性能预测方法,探讨了温度变化、相变及相变塑性对热处理后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就热处理数值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添加Al的Fe-0.6%Si无取向电工钢主要{hkl}的点阵畸变、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织构,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添加0.3%Al后,Al N质点的存在增加了冷轧晶粒的点阵畸变,降低了有利织构组分的相对点阵畸变储能和γ-纤维织构(111//ND)的密度,导致成品中的有利织构组分减少,磁性降低。延长退火保温时间是改善添加0.3%Al的Fe-0.6%Si无取向电工钢磁性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比较了CuSO_4、NdCl_3助染时酸性大红GR、酸性大红3R、酸性橙Ⅱ对羊毛的染色反应。对酸性橙Ⅱ、CuSO_4、NdCl_4助染提高了色牢度,对酸性大红GR、酸性大红3R,色牢度则没有提高,CuSO_4染样时样品鲜艳度降低,NdCl_3则使鲜艳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In powder compa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 powder affect the compaction behavior and thequality of the pressed green body and its relativedensity, porosity, pore size distribution, sinteringand the consequent microstructure of the final sin-tered body. Superfine powder is prerequisite forpreparing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 materials (Liu,1996; Lange et al., 1983; Lange, 1989). At present,most of the chemosynthesis methods are not suit-able for preparing industrial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