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通常被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研究文化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时,日益注意到文化的动态属性。如狭义的文化概念把文化归结为与意识生产直接有关的意识生活和意识成果;而广义的文化概念则不仅把人类在物质和精神生产中的一切成果,而且把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都视为文化。无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解释,都注意到了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拉夫尔·林顿认为“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方式”,而C·A·冯·皮尔  相似文献   

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在今天是社会广泛知晓的一个专用名词,但在十多年前,在我国却是一个少有人知道的文化概念。早在1950年,日本颁布的《文化财产保护法》中首次提出“有形文化财”的概念,而延伸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指出:“根据《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定义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旱已不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还是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就曾经指出:“今日的网络.不仅结合了现代科技,更连接了人类、组织和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并由此产生了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融合为物质基础.以数字化信息发送和接收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物质文化形态——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网络早已不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还是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就曾经指出:“今日的网络,不仅结合了现代科技,更连接了人类、组织和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相似文献   

5.
“文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也指具有自身特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形态,还指拥有特定历史主体性和文化同一性的人类群体。有关“文明”内涵的不同界定和使用,反映了学者的学术背景及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一、消费时代的到来和商品过剩
  “消费”这个词最初只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消费”开始涉及到我们文化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随着人的意识能动性的提高,“消费”开始脱离了单纯的经济学范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饰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文明”,第二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意识形态”,第三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一般知识”。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应该做认真的分析和鉴别,以便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文化”一词。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界定与功能 关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和界定。何谓文化,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有下列几个定义对于我们界定文化的概念是有指导意义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法国);“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德国);“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不同于自然界的自然形成的一切”(原苏联);“文化即文明开化,泛指人类生活的一切内容”(日本);  相似文献   

9.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对于“人文”概念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绝不单纯就“知识”而言,更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这真是一个难题,很难说得清楚。每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不一样,在古代,可能儒家的那一套就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在今天理解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文化或文明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较多的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文明更多的强调社会的进步状态。基本上与阶级社会的历史同义。作为历史文化概念,“西方文化”是随着西欧在15、16世纪的兴起而被逐渐强化和固定起来的。“西方文化”是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源自于希腊和罗马的欧美文化,是欧美地区的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概念及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和定义,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至关重要。但若把网络文化作为分析对象给予概念上的界定,则很难在一个简单的命题式的界定中说明网络文化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借鉴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法研究网络文化的概念,可以认定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生成的新兴文化形态,是网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诸舍体,是人类一种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化学中,“副文化”和“主文化”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所谓副文化就是指在某一特定社会中,在文化特质上与主文化有某些不同或相反的群体文化,如小团体主义、行帮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偏见、迷信等。副文化多流行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中,特别是小社会群体中,它具有特殊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温馨提示     
《新作文》2006,(1)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概念。我们一般说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只是“文化”的特指,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恢宏的古典建筑,神  相似文献   

14.
请学会欣赏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种文化:第一种叫“前喻文化”,是指年轻人只有向成年人和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文化里,年长者的经验和知识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他们也特别具有权威。第二种叫“并喻文化”,是指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才能获得生存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相似或历史延续性质。一般说来,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等概念。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所以,说“民族传统”,就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说“文化传统”,也往往是就一个具体的民族而言犤1犦。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外在的一些客观东西,如器物、典章、制度等,而文化传统却是一种内在于心的东西,如人的精神、心态,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作用于人们心理并影响其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广告文化论》的引论部分。文章首先在全面回顾文化概念演化的同时建设性地给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系统观。认为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结构文化、精神文化三种基本要素相关构成的人类社会行为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宏观意义的广告文化概念进行了全面全新的定义和阐释。并进一步对广告的文化本质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讨论探析。认为:广告是一种综合文化因素较强的结构功能关系复杂的文化现象,它以人类社会结构形成之初的“群类意识”为思维起点,以“广泛告之于众”的基本方式为根本结构关系,以最终实现对社会生活方式或生活内容的适应性调节作用为主要功能目标。广告的文化属性由1)社会性,2)结构性,3)目标性三个根本特征整合构成。广告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深切体现出了1)文化波动性,2)社会整合性,3)结构同一性三个基本的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化概念的考证与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关于文化概念的研究由来已久,也十分广泛。正是由于其“广泛”、没有定论,也显得庞杂、令人难以把握。文章在充分吸取学者们研究成果有益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自己对文化作狭义理解的倾向,并且认为只有使用狭义的理解,其概念才是严格意义的文化。并在这个前提下将文化的概念表达为“人类社会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群体精神及其所附载体”。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个概念所具备的六个特点,并从不同角度对概念的形成给予了印证。  相似文献   

18.
人文,一般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素质则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和素养.人文素质综合二者概念就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一般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素质则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和素养。人文素质综合二者概念就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既包括了文化知识,也包含了对人的道德方面的含义。在中国古代,人们重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大学》中就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提高道德思想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净化个人灵魂,从而达到教化百姓,使人的思想进入真善美的境界。这是一种大的人文思想范…  相似文献   

20.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文字,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还是外延1.答: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这个概念的外延。3.答: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社会关系”这个概念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社会关系”这个概念的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