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因为,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明史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水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0,(2):F0002-F0002,F0003
水是生命之源。回眸人类历史,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长江与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逐水而居、傍水而生、恃水而兴已经是人类发展中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城市·水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2):F0002-F0002,F0003
水是生命之源。回眸人类历史,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长江与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逐水而居、傍水而生、恃水而兴已经是人类发展中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谭松 《陕西教育》2020,(1):10-10,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往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文明交往论的丰富内涵,才能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明交往的深入理解。本文以十字军东征为例,着重论述了对历史教学中以文明交往论为主体的文明史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青少年是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因为他们今天是国家的小主人,明天将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在中小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增强生态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对于建设生态校园、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原创性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而形成的新型文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以往的文明形态进行合理扬弃而凝结的文明成果,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社会主义文明的崭新形态、实践文明的别样路径,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人类与自然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下发展起来的文明,而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更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重塑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受到全球的特别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内容,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已成为当务之急。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优良的生态文明意识迫在眉睫,因此,探讨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历史语境推动了四次大的文明复兴运动,其中中国文明的复兴是极为重要而独特的。中国文明是人文文明,其基本特征是以辩证理性为指导,与多元文明相融合的创新精神。中国文明的复兴将对世界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许多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政党文明和政府文明、公民文明的协调发展,政治理念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观教育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内容,提出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文明     
正汽车不顾行人呼啸而过,是不文明的,而司机看到行人主动停车礼让,是文明的。不文明的行为让人觉得自己的某种权益受到侵犯,心里很不舒服,甚至怒火中烧,而文明的行为让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内心得到滋润,心情愉快。"文明"一词有很多的学术含义,但在普通人话语中,它是一种内心感受,是人是否得到尊重的内心感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意味着对人的尊重程度越高,内心感受越幸福。我们渴望一个文明的社会,实际上就是渴望彼此得到理解,得到尊重,得到关心和爱护。文明的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人性化的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就是人  相似文献   

13.
德育观念:道德知情权和道德使用权——道德为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转型与观念和人的某种断裂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时代处于什么样的文明之中:中国社会当下正在经验着历史上最大的文明冰河的转型初期——从农耕文明(河流文明,即内河文明)向工业文明(海洋文明)的文明转型,这个文明转型需要以世纪来论的时光。这个文明转型应该是人种、气质、道德、文化、精神、生活方式、社会、民族、国家和政府诸意义的全盘转型,而不是某一个方面的修修补补,  相似文献   

14.
文明话题的探讨是一个古老而又时新的课题,以美国文明形成、发展为对象并结合实际对美国文明的特点进行探讨,从中得出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文明冲突论"使国际政治研究获得了一个崭新的维度——"文明"的维度,但它的根本缺陷在于认为文明在国际政治中仅仅是作为划分敌、我、友关系的尺度而起作用的。其实,当前整个国际政治的现状就其本质而言,相当程度上就是各大文明板块经年累月的互动在国际关系中的反映。文明对国际政治的塑造常常是通过各文明间的遭遇所导致的相关国家的社会文化变革而发生的。因此,在当今多元文明并存的条件下,从一个更根本层次上参与塑造国际政治的将是由各文明的交融互动所催发的文明自身的演变兴衰,任何对当今国际政治的深刻理解都应建立在对"文明"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湘西世界进行了赞美,而对于都市文明进行了猛烈批判。本文就沈从文特殊的人生经历,探究沈从文对都市文明肆意批判的真正原因,并通过他的小说创作,揭示出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而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社会文明的演进史,是人类对自己生活环境和自我要求不断提高的历史。社会文明的实质是人类自身的文明,人类不断创造着社会文明,而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又是文明社会教育与熏陶的结果。社会文明建设和人类自身文明的塑造,教育是基础,惩戒是手段,缺一不可。当前我国建设文明社会,成效显著,但还不尽如人意。疏于监督、惩戒不严是主要原因。因此,抓教育的同时,也要抓惩戒,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度。  相似文献   

18.
王益龙 《教师》2015,(6):14
如今地球上的生态危机已经逐渐让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关于生态文明而进行的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一环。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督促和引导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为采集狩猎社会、耕作农业社会、机械工业社会、智能信息社会,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劳动对象、生产方式和主导产业,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如果形象的以颜色命名人类文明史,与以上四个发展阶段相对应,依次可称为茹毛饮血的红色文明、毁林开荒的黄色文明、三废排放的黑色文明和环境保护的绿色文明。绿色文明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新战略,要培养新世纪绿色文明的建设者,需要加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而地理课程可看成是绿色文明教育的园地。一、绿色文明的内涵绿色文明是人类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挑战而做出的…  相似文献   

20.
玛雅     
《课外阅读》2012,(3):65
玛雅是玛雅人、玛雅语和玛雅文明的统称和简称。玛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玛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