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教师发展和革新孕育其中.探讨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现状,了解教师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及行为方式,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教师群体的存在状态及教师文化对教师成长的影响.笔者从分析教师群体中存在的"马赛克"文化入手,以求寻找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为合作文化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起着阻滞作用.自然合作文化,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流动的马赛克"文化,是对人为合作文化的超越,是教师自然合作与自我发展的有机融合,时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文化形式.构建"流动的马赛克"文化,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然合作,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是行之有效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地区农村难以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发展学校",但可以通过县级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校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合作中,各责任主体应担当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学校通过规章与制度建设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合作的教师文化,探寻联系校的运作模式,以加强学校的功能;教研机构及其教研员的责任是拓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和与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教师责任就是形成对专业发展的正确认识,立足校本的主体性发展,生成实践知识与智慧。  相似文献   

4.
"教师发展学校"是首都师范大学最早引进美国"专业发展学校"而建立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运行两年来,合作双方不仅在理论与实践上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结合点,而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双赢".本文从实践的层面,重点围绕教师发展学校的终极目的、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实际操作原则以及实施范围的拓展四个方面,对"教师发展学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城乡教师流动有利于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的实效性。但是,现阶段城乡教师流动亟需从"量"均衡向"质"内涵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内涵关键在于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价值取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有三大具体策略供参考:关注教师流动过程中的专业共同体的建立、合作文化的形成和问题的境域性是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城乡教师流动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教育均衡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都迫切需要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合作不仅可以激发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还能促进乡村教师个体从同事身上获得专业支持,改善教学实践,从而降低教师流动带来的损失,对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度访谈10所乡村学校的30位教师发现,指向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合作是激发教师合作动机并做出合作决策、促进教师之间批判性互动并不断反思和改善教学实践的过程。而为了促进专业发展,还应为乡村教师合作提供以下四个基本条件:完善乡村教师合作所需的组织结构支持;营造深度交流的反思型学校文化;促进合作教师之间的知识互补;增强乡村教师作为合作主体的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逐步深入,高中教师缺乏自我专业发展主动性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教师文化层面上具体表现为工具职业文化的误导、行政驱策文化的束缚和人为合作文化的规约。改变教师缺乏自我主动性的"被发展"现象,提高西部高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应破除工具职业文化的误导,建构以"专业"为导向的新职业文化;冲破行政驱策文化的束缚,激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突破人为合作文化的规约,构建促进自然合作的"流动的马赛克"文化。  相似文献   

8.
"非私人化教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人化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非私人化教学"氛围,使"非私人化教学"日常化、习惯化、制度化,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非私人化教学"是建立在学术自由基础上的团体协作。"非私人化教学"氛围是学校之优劣的标志性差异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形成学校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源,建立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与非官方的教师专业团体和组织,可以促进"非私人化教学"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合作文化与高校文化的融合,它对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合作文化的效用,需要对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自然合作文化重新认识,突破三种文化形态的界限,从而有效地整合高校教师的文化资源,构建“流动的马赛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从学校的需要出发而进行的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理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校本培训借鉴该理论有益于营造有利的学习气氛,创设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孕育合作文化,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