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它能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其实,日记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提倡“以学论教”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让“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就成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阅读一些语文教学刊物,学习了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通过强化细致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管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阐述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观念的改革和教学形式的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评价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韦业利 《中学文科》2007,(12):76-76
语文阅读教学就像一台戏,教师只有当好导演的角色才能提高戏的质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发言,就不是一个好的导演。在阅教学中教师应做敲开学生阅读之门的“敲门砖”,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解读文章的钥匙交给学生。也就是说,应当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因此,眼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语文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深化“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要淡化形式主义的模式,使语文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要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设计教学。如多实践、多积累的母语学习规律;遵循“感知→感悟、理解→感想、感情”的阅读过程。正确处理“感悟”与“理解”的关系等;要从着眼于“教”到着眼于“学”,既放手让学生“自主”,又随机点拨,关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既重视定量分析,更要重视定性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从四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寓教学于美的欣赏中;第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培养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第四,平等待生,激发学生,融教学于爱的渗透中。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抓好了以上四点,那么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语文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整合能力的培养,即多种知识资源和学习能力的整合;关注学习动态过程的优化,即注重个体体验、多向互动和拓展创新;关注学生精神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但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长期工作,要尊重学科规律,研究切实方法,而非形式主义的冒进。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语文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屏 《现代语文》2006,(4):57-57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主动求知的欲望,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有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已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心中学习,在成功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结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我觉得数学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迅速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贯彻到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责。而最能呈现这场变革的主战场,就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一般认识 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征和方式上表现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为倾向。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我们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大系统,可以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内容分为若干子系统;二是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养成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会影响学习者的一生;三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和学习认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培养等结合起来;四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有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和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正在进行一次语文教学的革命——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而语文教学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顺应语义学习的规律。为此,我们确立了语文作业设计的两条原则:1.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2.作业设计要由习题化转变为生活化、实用化:本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