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文从用户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出发,对用户隐性知识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用户隐性知识的构成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并基于知识挖掘的概念探讨,提出了什么是用户隐性知识挖掘,以期为用户隐性知识挖掘的继续研究指引方向。随着WEB2.0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图书馆界越来越关注其服务对象用户隐性知识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作用和价值,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索。但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学术界对用户隐性  相似文献   

2.
苏世彬  黄瑞华 《科研管理》2007,28(2):27-34,92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积累和创造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另外一方面,风险认知和风险管理突破以资源、成本和规模为导向的传统模式,知识在风险认识和风险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而对合作创新知识转移风险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点问题之一。鉴于隐性知识在合作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从隐性知识转移发送方出发,本文研究了合作创新隐性知识转移风险的特点,并运用风险矩阵对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的风险进行研究,同时运用蒙特卡罗仿真对合作创新隐性知识转移中各种不同风险的影响等级、发生概率进行模拟,从而得出了不同风险的风险等级,该结论对于合作创新隐性知识转移中重点风险的防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中的隐性知识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实际运用中,越来越显示出隐性知识所带来的优势。隐性知识的不断挖掘和有效利用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隐性知识难以表达的特征,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通过简要分析隐性知识在实际挖掘利用中存在的障碍,旨在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信息管理以信息为中心的管理弊端,强调将人与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围绕着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知识产品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知识服务是馆员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挖掘信息内对用户有用的知识单元,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动态交互、面向知识内容以及服务方式个性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喻华林 《科技广场》2012,(10):162-165
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知识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其智力与经验都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隐性资源。我们对隐性知识进行挖掘的目的是让更多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实现情报信息的最大价值。本文在探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馆员隐性知识挖掘的重要性,提出了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挖掘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毛静华  刘红丽 《现代情报》2005,25(9):184-186
隐性知识是企业的宝贵资产,挖掘、保留和共享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讨论隐性知识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建库的形式将企业的案例、技巧和思想火花等收录起来,从而达到挖掘和保留隐性知识的目的,为知识创新创造奈件。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一楠 《情报杂志》2007,26(8):60-62,59
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转化已成为知识创新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从隐性知识的内涵、测量与获取、传播与转化等方面对国内外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国家的创建,要求大量的国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合作创新是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知识产权风险在亚洲排名第二,在合作创新的隐性知识转移中存在着大量的商业秘密风险。为此,本文探讨了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证据理论对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提取,为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的量化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良好的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营销业绩的重要基础。共享经济时代,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特别是平台企业拥有的数据以TB计。知识挖掘是从数据库中抽取隐性的、未知的、带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信息的过程。通过首先论证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必要性,然后概括客户关系管理的几种关键知识挖掘技术,总结归纳客户关系管理中知识挖掘的模式,并提出精准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FP算法,从企业内部的海量信息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得到有用的信息类隐性知识.以FP算法为工具,建立了企业信息类隐性知识挖掘的FP-tree模型,并给出了挖掘的具体步骤,通过算例演示了企业信息类隐性知识挖掘的具体实施,并与经典的Apriori算法进行了比较,表明FP算法对企业信息类隐性知识挖掘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人们参与竞争的重要资源,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以及合理转化为能被人们掌握、利用的有用知识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隐性知识转化中,分析其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技术优势,从创建学习环境、构建技术平台、提供实现技术、模拟自主行为等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证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出一种有利于隐性知识转化的虚拟现实系统,试图以一个新视角探求原有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杰  李新功  李超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914-1919
 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得隐性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的组织间转移。文章以企业为研究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组织间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途径,认为产学研合作和水平型合作中隐性知识的转移较强且途径比较丰富,但后者受到竞争关系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员隐性素质的分析,提出了隐性素质开发利用和提高的几点措施建议,以及挖掘图书馆员隐性素质对图书馆创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竞争与合作同在的时代,谁掌握了知识,谁就在这个时代拥有“话语权”。毫无疑问,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这种发展态势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创新是学校得以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作为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的主要源动力,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也即是使隐性知识编码化、文档化,是企业进行专利权申报、获得专利权的前提,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技术专利化为研究视角,通过构建隐性知识外化过程中的博弈模型,得出企业对高、低位势隐性知识主体的激励力度以及知识主体完成某项创新成果的概率等都是影响企业技术专利化的因素,进而提出,加强对高位势隐性知识主体的激励力度、提高对低位势隐性知识主体激励的重视程度以及实施产权化策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隐性知识的分类、转化及管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晔武  朱文峰 《情报杂志》2005,24(3):96-97,99
对隐性知识的现有分类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了基于企业竞争力的隐性知识分类方法 ,认为追求和确立竞争优势是知识创新和转化的动力源 ;提出了隐性知识创新和转化的四种模式 ,探讨了隐性知识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知识"包括可以直接编码的显性知识和抽象的隐性知识,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隐性知识的价值必须通过显性知识的转化来实现,并通过这种循环转化而形成了一个螺旋形上升的知识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中医医案中包含的隐性知识具有巨大的价值,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医案进行分析,挖掘 临床医案中的隐性知识,有利于知名中医个人知识经验的传承和中医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方法/过程】收集中 医医案中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并对主诉和现病史进行数据清洗,通过基于cart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挖掘中医医案 中的隐性知识,探究病症与患者症候各个属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本文以胃脘痛为例,发现了胃脘痛与患者 症候各个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为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隐性知识挖掘研究提供借鉴。【创新/局限】本文采用的 cart算法判断胃脘痛与患者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与医案中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该方法相关性准确率高于ID3算 法、C4.5算法和SLIQ算法,判断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隐性知识体系作为知识创新的关键,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着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进程。隐性知识快速转化为显性知识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知识的吸收及再创造。在深入分析产业集群隐性知识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产业集群隐性知识的维度层次,建立隐性知识层次间相互转化图和隐性知识显性化模型,最后利用维度层次及模型分析的结果,提出产业集群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是企业对由知识和技术构成的智力资源的占有与配置,谁能拥有更先进和优化的智力资源,并能充分运用其为社会服务,谁就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企业智力资源能否得以有效利用,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有走出传统管理模式的“老圈子”,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构建企业新的管理模式,才能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管理创新要求管理者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使用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管理创新是以观念创新为开端,理论创新为指导,组织创新为依托,技术创新为手段的一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