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长林 《文教资料》2005,(31):128-129
在众多的描绘秋的古典诗词中,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同样是秋,何来悲喜之别呢?其实,秋作为客观的存在之所以有悲喜之情,皆缘于诗人的悲喜之情。因此,秋只是成了诗人情感的外现。所以说,秋风秋雨总关情。下面,我们从“秋之悲”和“秋之喜”两大方面具体来感受秋与诗人情感的内在联系。秋之悲悲秋,说白了,只是借秋景以抒悲情,借景抒情罢了。梳理悲秋之作,其悲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羁旅之思、离别之苦、年老之悲、身世之叹和失意之感。羁旅之思:秋季,天地空旷,凉风透衣。长期在外的游子,一…  相似文献   

2.
生:老师,书上注释⑩“凭谁问”,解释为“靠谁来问”,但我感到困扰,这“谁”应该理解为谁呢? 师:问得好!你这一问,正是稼轩慷慨一问,而所问的答复也恰是词人耗尽一生求索的答案. 师:从语法上讲,“谁”是疑问人称代词,词中可理解为“哪个人”.那么,问题来了,“谁”在词人心中到底是哪个人或哪类人呢?  相似文献   

3.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词作的主要基调是什么?能否概括一下?生:我想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独”,另一个是“壮”。由上阕的孤独转为下阕的豪迈。师:你觉得开篇起调的“独”作孤独讲?生:是的,下阕开头说“携来百侣曾游”,“曾”启示我们这是过去发生的事,词人和伙伴在年轻时一起来过橘子洲游玩,而现在却是形单影只,好不落寞。生:词开篇点明季节是“寒秋”。  相似文献   

4.
◆反复推敲,品析语言美《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中这样描写湖水:“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我这样引导学生品析“嵌”字的传神精妙。师:为什么不说草滩上有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而用“嵌”呢?(学生有些茫然。)师:我们先来弄懂词义,你知道“嵌”是什么意思吗?生:“嵌”的意思是把比较精致小巧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师:说得对,比如可以说戒指上嵌着……生:一颗钻石。师:还可以怎么说?生: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师:钻石、眼睛等等都是精致小巧的东西,但课文中却说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为什么这么…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与作者的情感形成映照,蕴含着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出物哀美学的思想。本文以物哀美学的视角来对《故都的秋》中蕴藏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从秋之悲凉、词之细腻、情之真切三个层面来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对故都、故国的怀念与热爱。  相似文献   

6.
生:杨老师,听说写作方法中的侧面描写,又称作烘托法。请您给我讲讲好吗?师:好。你大概听说过这样——首打油诗吧:“江山一笼统,井底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中没提一个雪字,却把大雪猛的气势描述得形象逼真、生动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 ,大诗人、大散文家为了找到一个准确传神的动词 ,往往煞费苦心 ,有的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如 :贾岛“推敲”的故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一词的故事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也有不少传神准确的动词 ,抓住这些动词 ,含英咀华 ,比较品味 ,能培养语感 ,陶冶情操 ,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请看以下教例 :飞”出来的情谊教例 :草原》师 :请同学们仔细读下面两句话 ,注意划线的词。“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联系课文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 :我体会到了穿着色彩鲜艳…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段〗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  相似文献   

9.
师:大家一定熟悉这样一句广告词———联想1+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联想的特点是什么?生:由此及彼,由甲及乙……从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师:注意,这里有两个要素:一是“与之相关”,二是“其他事物”。请思考:由“绿”会想到什么?生:植物、春天、希望、青春。生:唐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师:好。修辞中的比喻就是利用联想来完成的。什么是想像呢?生:将已有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师:对。请大家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想像。(随即板书“圆”)生: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生:高高的石拱桥,地动仪,圆周率。师:修辞中的比拟就是靠…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诗句。生读:《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师:同学们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生:诗句中都有“山”。师:不错,都写到山,而且山的前后都有一个“空”字。这位喜用“空山”意象的诗人就是盛唐山水诗人王维。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首有“空山”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看看他又为我们创造了怎样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生活六说     
青春说青春,绿色的春天。“杂花生树”,春天的色彩;“群莺乱飞”,春天的旋律;“木欣欣以向荣”,春天的生机;“泉涓涓而始流”,春天的活力。春之奋斗,迎来夏之繁茂;夏之奋斗,迎来秋之丰硕;秋之奋斗,迎来冬之充实。冬呢?冬又孕育出盎然的春天!青春,美丽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上海宝山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潘小明老师在讲授“循环小数的认识”一节时 ,创设了新颖的导入方式 ,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为后继学习作了巧妙的孕伏。实录并作简析如下 :师 :同学们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生(齐) :春、夏、秋、冬。师 :再说一遍。生(齐) :春、夏、秋、冬。师 :继续往下说。生(齐) :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教师作手势让学生继续说。学生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了 ,最后满面疑惑不愿意说了。听课教师会心地笑了 ,掌声热烈。)师(面带微笑) :怎么停下了?生 :说不完。师 :哦 ,说不完。能不…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师:“天际”呢?生:天边。师:那么这二句诗该怎么理解?生:孤单单的一只船远去了,帆影在晴朗的天空尽头消失了,只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生:当时,老朋友(孟浩然)乘坐的船渐渐地远去了,帆影消失在碧水蓝天相连的地方,“我”望不见老朋友了,只能望见滔滔江水向天边奔…  相似文献   

14.
(生初读课文后)师:这一课的题目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生:(齐)称象。师:(指课题)“称”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呢?生:“你”字单人旁换上“禾”旁就是“称象”的“称”。生:写“禾”字旁时,第5笔“捺”要改成“点”。师:我们来书写“称”———(师生书写)师:小朋友知道怎么用秤称东西吗?师:(指一生)噢,你会称,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生上讲台,先作用秤钩钩起所称之物状,次作提秤状,再作移动秤锤状,后作审视所称之物斤两状)师:(笑)你做得真像。你怎么会称秤的?生:我妈妈下岗后在菜场摆摊卖菜,星期天我也去帮忙。师:课文里说了几种称象…  相似文献   

15.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极端危险处境 ,从而更深地理解邱少云牺牲的壮烈 ,在教学这一课时 ,可紧紧抓住“作者心情复杂”这一小节 ,由提问到逐一深化 ,扩散学生思维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邱少云意志之坚强、思想境界之崇高这一主旨。师 :请一个同学读读第7小节 ,看看“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生 :“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师 :怎么复杂?说具体点。生 :担心、矛盾、祈求、痛苦。师 :担心什么?生 :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 ,或者突然叫起来。师 :为什么这样担心?生 :因为邱少云才21岁 ,很年轻 ,经受锻炼少 ,怕忍…  相似文献   

16.
吴奇 《语文学习》2020,(1):13-15
解读诗歌时,我们不妨来个“诗文对读”,通过联系思维,找到解读诗歌的另一条路径。师:通过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诗中曹操的形象。生:忧人生苦短。生:忧贤才难得。生:忧功业未成。生:一个伟大的忧者形象。师:对曹操评价,历来毁誉参半。东汉名士许劭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中用大白脸直接宣判曹操为“大奸贼”。  相似文献   

17.
【案例】理解“浩浩荡荡”。师:“长江之水,浩浩荡荡流向东海。”这一句中,除了说水势浩大,还点出了水流的什么特点?生:流向东海。师:也就是说,水有明确的……生:目标。师:对。再看看,“流向东海”(重读“流”)还告诉了我们什么?生:是流动着的。师:对,是运动着的。现在谁来说说“浩浩荡荡”什么意思?生:“浩浩荡荡”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浩大地奔向一个目标。生:“浩浩荡荡”的意思是形容气势磅礴地向一个目标前进。【感悟】形象性、具体化是小学生思维的一大特点,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或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时,常常会出现浅表…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奕 读,师指名读) 师:你们能说出“奕”的几个 师:读得不错。这两个字意形近字吗? 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查字典,理生:“恋”、“弈”、“蛮”…… 解其意思) 师:“奕”与“恋”、“弈”与生:“无瑕”的“瑕”是“玉上“峦”有什么不同? 斑点”的意思。生(脱口而出):下面部分不生:“应接不暇”的“暇”是同,上面部分相同。 “空闲”的意思。师:是吗?(出示写有“奕” 师: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弈”“峦”“恋”等字的投影)大家字的写法呢?再仔细观察、比较一下。 生:这两个字的右边跟“假”生…  相似文献   

19.
听课一得     
教例 :二年级《程门立雪》(师出示生字“杨时”的“杨”)师 :同学们 ,谁认识这个字?生 :这是杨树的“杨”。师 :你怎么知道的?生 :我看过一本童话书 ,上面就有几棵大杨树。师 :多好呀!一个爱看图书的小女孩。生 :这是杨柳的“杨” ,我们家门前有杨树、柳树。师 :也不错 ,注意平时观察 ,联系生活实际。生 :这是“扬州”的“扬”……(同学们哄堂大笑)师 :(面带微笑)没错。(生惊讶)是没错呀!他的话还没说完呢?生不语师 :(板书“扬州”的“扬”)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生 :(恍然大悟)……“扬”字把“扌”换成“木” ,就是杨树…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赞歌     
课堂上精彩瞬间的鲜活形象常在不经意中浮现眼前。学生得意,教师欣慰,师生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的醉态可掬,是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师:春草图景是绿的世界,春花图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这一节,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学生默读。)生1:繁花似锦。生2:姹紫嫣红。生3:蜂蝶争春。生4:花香扑鼻。……师:你们说的,有的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形象,有的是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哪个词用得特别传神?这个词哪个诗句里见过?(学生插话)“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有的是通过嗅觉获得。感觉器官全部调动起来,因而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立体的春花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