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相继完成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改革,在数量与规模上扩大自己,在硬件设施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蓬勃发展的新闻事业不断给高校新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仅有硬件发展的高校新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闻事业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新闻教育必须思考自己的培养目标是否能适应新闻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空前的.目前,我国各高校新闻类教学点已有近千个,每年毕业生数以万计,高校各新闻院系为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往往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上煞费苦心,而忽视了人文方面尤其是新闻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新闻理论研究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事业发展离不开新闻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新闻事业越发展,新闻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越变化,对新闻理论研究的要求就越迫切。有了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实践才能更加自觉,更加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更加具有实效。当前,随着新闻工作面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初期,陕西的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事业都是空白,新闻社团活动也基本没有。这些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也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紧密相关,同报纸、广播、电视等主体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密不可分。陕西新闻教育事业发端于6O年代初期。1960年7月,西北政法学院开设了新闻系,招收了一届两班本科生80多人,1964年毕业后停办,这批毕业生大多成为各新闻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直到1999年5月19日才又恢复新闻学专业设置,成立法制新闻系。这是我国北方地区目前唯一以法制新闻学为专业方向的新闻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技术发展为主线,梳理了三十年来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程,探索技术驱动和新闻教育改革的关系。本文认为,只有坚持新闻核心理念的培养,新闻教育才能适应技术发展和新闻事业的需要,才能适应学科发展和高校转型和分类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至今,陕西的新闻教育走过了整整50年,半个世纪的历程,辉煌荣耀可嘉,前程发展自需斟量.据统计,陕西目前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有27所,也即我省一半以上的高校都开设有新闻专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闻教育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顺势发展,然而,新涮教育却不得不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新闻传媒在选用人才时宁愿选择法律、经济、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生,而不录用新闻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因而新闻传媒人才需求缺口与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缺口不能对接.  相似文献   

8.
林喦  李昱慧  黄鑫 《今传媒》2009,(8):94-96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生超过15万人.①令人遗憾的是国内每年庞大的新闻专业毕业生队伍却不能满足媒体市场的需求.探究问题的实质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与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高等新闻教育发展"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新闻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据2004年11月21日在西安举行的教育部全国高校新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透露,目前我国高校所设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已达480个①.全国高等新闻教育呈现出老牌新闻院系"锦上添花"、改革开放初就创建的新闻院系"你追我赶"、顶尖级名牌高校新建新闻学院"争先恐后"、各种类型高校创办的新闻传播专业"遍地开花"的新局面②.纵观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推动我国高等新闻教育发展,离不开领导、带头人和机制三要素.  相似文献   

10.
孙伶俐 《现代传播》2007,(6):146-148
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革新.随着通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新闻事业的深化改革,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从单纯的主持人播报新闻到主持人电话连线记者现场播报,从新闻录播到直播,甚至将新闻的定义改写,从大家熟知的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即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变成"新闻即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李舒 《中国记者》2012,(9):102-103
在我国,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闻传媒营造的信息环境已经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一样,成为国家、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环境要素.可以说,新闻教育作为一项培养新闻事业从业者的工作,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更对促进国家强盛、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周志懿 《传媒》2010,(8):72-73
大众媒介在现实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传媒人,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益处也许更大.经验表明,文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高质量的文艺批评;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不断的证明和证伪.同样的道理,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严肃认真的新闻批评、传播批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任何人都离不开网络,新闻事业也是如此。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新闻离开真实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全面掌握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背景、原因、危害,从而更好地为新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新闻工作者不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新闻档案管理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互联网发展视域下,新闻档案管理工作受到新闻行业的高度重视,各新闻单位积极研究互联网发展视域下,新闻档案管理工作方法,以提高新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本文着重分析了互联网发展视域下新闻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了互联网发展视域下新闻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途径,以提高新闻档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形式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媒介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大学新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这样才能够达到大学新闻教育目标。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策略,提升高校新闻教学质量,推动社会新闻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丁伟  邱平  邓伟 《东南传播》2011,(5):97-99
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南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以下简称南疆高校)的新闻教育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各类新闻专业人才,已成为新疆各条新闻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尤其对南疆新闻事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同时,由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南疆高校新闻教育的发展必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上存在诸多限制和不足。本文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为南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各路精英汇聚广西,促进了广西新闻教育的诞生.70、80年代,由于几位开创者的辛勤耕耘,广西新闻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到了90年代,正当别的地方新闻教育快速发展时,由于广西地处南疆,经济落后,新闻事业发展缓慢,自己的人才留不住,外面的人才引不来,广西新闻教育进入了慢车道.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新闻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应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和台湾传播协会的邀请,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杭州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理工大学10所院校的新闻院、系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在台湾举行的“两岸及香港新闻实务教育研讨会”及“新闻教育与新闻事业学术研讨会”。与会期间,新闻教育界同仁考察了台湾新闻教育的情况,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新闻事业的长足进步,需要有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也需要对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专家,这些都离不开新闻教育。当今世界正向信息时代大步迈进,社会对新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因长期隔绝而了解甚少的台湾新闻教育情况做一介绍,以期能为新闻教育的研究起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有关其教育“理念”’、性质等本文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19.
复旦大学新闻系主编的《新闻大学》与读者见面了.对于上海以至全国新闻界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新闻大学》的编辑方针表明,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培养新闻专业人才贡献力量.为达到这一目的,它把最主要的篇幅用来传播新闻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介绍新闻编辑、采访、写作的基础知识,反映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情况、问题和经验.新闻事业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在当今这个时代,许多重大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往往离不开对新闻力量的正确发挥和运用.正如胡乔木同志曾经指出过的那样:"新闻是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从目前的形势看,要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谈新闻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对于新闻事业来说,也不例外,如今,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新闻发生,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新闻,人们也必须了解外面所发生的事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事件的构成需要具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