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洁 《大观周刊》2010,(37):150-151
随着中国民工潮的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对留守儿童充分的信任,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吃苦教育。  相似文献   

2.
发挥市县公共图书馆优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都应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市县图书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可行性、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就图书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与服务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曾若平 《大观周刊》2011,(28):220-220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由此衍生出特殊的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家庭结构,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低,安全无保障。心理健康程度低,等等问题愈来愈凸显,逐渐引发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尤其在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本文拟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现状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希望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文化关怀的措施,以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国内地方媒体如何建构与呈现"留守儿童"相关议题,分析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日报》"留守儿童"议题的新闻内容与呈现方式.分析资料显示,《重庆日报》"留守儿童"的报道以在要闻/综合版面为主;新闻呈现方式上,主要是以消息为主、通讯/特稿/深度报道为辅,其后是评论;消息来源上仰赖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教师与学校领导、留守儿童及其家人;报道的语气以正面为主,中性次之,负面最次;在报道主题呈现上,以改善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为主题的报道最多,其次是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与重视,再其次是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在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呈现上,中性形象报道最多,正面形象次之,负面形象最少.  相似文献   

7.
谭皓 《大观周刊》2011,(31):198-198
改革三十多年,在农村服务城市的格局下,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当2亿多农民工挥洒着汗水建设服务城市时,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和对问题的现实性对策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莫家银 《大观周刊》2011,(45):23-23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需要分析原因,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妇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县级团委要会同教育局,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建立需要帮扶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库。据悉,团区委还将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概括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图书馆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农村儿童快乐阅读工作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妮  翁思洁  朱云 《今传媒》2014,(6):168-169
近年来,留守儿童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成长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境况成因,并提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的合理的建议,从政策层面、教育层面、媒体层面关注与呵护留守儿童,真正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图书馆蒲公英梦想书屋项目为例,通过公共图书馆开展留守儿童社会补偿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与各级图书馆、学校、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联合开展留守儿童社会补偿教育的思考,以便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留守儿童社会补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使得大批未成年孩子被迫留在家里,脱离了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社会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据调查。这些儿童的成长,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管理难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新化县农村中、小学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发现新化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生活上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欠佳,心理问题较严重。并就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淇县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呵护明天的太阳》反映的是鹤壁市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的事。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00万,其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少数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如何?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爱他们?带着这样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5.
大量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背后,是被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关爱,相当多的留守儿童迷恋媒介交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表明,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课题.本文结合郑州大学12名志愿者针对河南省30名留守儿童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在行动”,探讨了参与式行动方法在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并对如何实现留守儿童真正的、最大程度的参与,以及如何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赋权”目标进行反思,以期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蓓 《全国新书目》2012,(7):138-139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扩展与延伸,是重要的教育基地,在关心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工作中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改善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严重,面对信息洪流的冲击,提升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西部地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农村校园图书馆与农村社区图书馆构成的三级支撑体系成为推进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其中,西部地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应主动地走进留守儿童的视野与活动范围,农村校园图书馆应培养留守儿童的媒介审视与批判意识,农村社区图书馆应培养留守儿童的媒介参与能力和信息反哺能力,以提升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淇县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呵护明天的太阳》反映的是鹤壁市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的事。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00万,其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少数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如何?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爱他们?带着这样一种责任,淇县电视台记者走进了鹤壁市的机关、学校、乡村、厂矿,开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博物馆对分众化教育的提倡,学前儿童应受到博物馆的充分重视。然而,由于对这一群体的忽视,我国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仍处于缺失状态。博物馆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并为自身培养未来之观众。史密森早教中心以其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成为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的典范。本文试探讨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的意义,并借鉴史密森早教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实际做法,以期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补偿教育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品德、行为和智力发展形成正面影响.通过调整农村书屋资源构成、设立补偿教育监管人员,联合乡镇图书馆和家庭,构建多角度、不间断引导留守儿童向上的补偿教育环境,规范留守儿童思想、行为,以达到提升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效果的目的.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