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然性1、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资本运作与资金利用能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资本运作的步伐已是深化新闻业的改革和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不仅是指如何利用传媒企  相似文献   

2.
品牌经营是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化。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也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但是,如何恰当的进行传媒定位创新呢?一些传媒的老总常常抱怨,说他们为了跟上市场演变的步伐,不断给传媒重新定位,花了大量的钱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传媒受众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服务方式,但是,真正去做了,效果并不好。历史毫不犹豫地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传媒带进了品牌时代。尽管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但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先行者之中。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全面碰撞。近年来,国内传播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思考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机遇和挑战;二是探索如何进行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媒体已具备了一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面对加入WTO,外资传媒对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新一轮冲击,中国媒体仍然处于相当的劣势状态。如何应对新的冲击,首要的就是对中国的传媒进行产业化改造,而要完成这一改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对当今的中国传媒进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3.
世纪初中国传媒业与资本市场:政策与机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媒业是文化产业与信息服务产业交叉的一个边缘性产业,具有明显的独特性。通过简要分析世纪初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国际背景、现状与市场潜力,本文指出中国传媒业实行体制转换并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体制转换过程中投资政策的变化趋势,明确指出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和国际化是中国传媒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并由此介绍了平面媒体、跨媒体平台等两大领域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4.
韦晓芬 《视听界》2006,(3):36-37
影视剧制作是影视艺术业的重要环节,影视剧制作单位是影视艺术业的承载实体,影视剧制作单位的产业化管理就成了影视艺术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产业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发展战略决定了影视艺术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决定了对影视剧制作单位实施产业化管理的必须。但是,就影视剧制作单位而言,真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错位的经济体制目前影视剧制作单位的体制改革,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轨阶段。体制的过时和陈旧性在产权、生产目的、管理者的属性等各方面均有集中反映。项…  相似文献   

5.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1978-1992年,是我国媒介产业化改革的第一阶段:即市场经济探索阶段的媒介产业化改革。这一阶段作为30年媒介产业化改革的起步时期,最具有代表的大事件包括:1978年开始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广告经营的回复和发展,自办发行的出现和推广。这些改革事件在中国传媒业从"意识形态的媒介"向"产业经营的媒介"的过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开拓意义,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价值。本文旨在回顾并梳理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背景和过程,评述这一时期这些重要改革事件的实践价值,并揭示这些事件对后来媒介产业化改革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7,(8):35-37
在中国传媒业集团化建设如火如茶的今天,如何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成为所有传媒企业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期刊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期刊业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期刊质量普遍提高,出版总数日益增加,广告增长幅度也居各种媒体前列,一些名牌期刊脱颖而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这些期刊的成功经验,其共同点在于走期刊产业化道路.因此,研究期刊产业化问题对我国期刊业的发展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在2000年前后成都商报与华西都市报的最初对抗中,上述效应并没有显示出来,反而是成都商报略胜一筹。其他的例如经济观察报与21世纪经济报道之争、潇湘晨报与三湘都市报之争等,都很难看出集团化对中国传媒带来的好处到底有多少,甚至部分媒体在集团化之后出现了业绩的严重衰退。倒是单打独斗的传媒更显示出体质上的“轻装优势”,当初各地青年报的崛起也多是基于此特征。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是当代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既是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中国传播力、公信力和文化影响力问题的治本之策,因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传媒年会三次聚焦融合发展就是证明,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仍以"媒体深度融合"为主题,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谢耘耕  倪握瑜 《传媒》2006,(12):18-23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 作为最能引导潮流的创意产业,中国传媒业在这一年注定风生水起. 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急流勇进,到新兴媒体开始向传统媒体与产业伸出和平之手的善意之举2006年,中国传媒业在经历了2005年的惊醒、迷茫、元奈后,无一不开始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各种调整与创新,新老媒体正经历一次涉及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尹鸿 《今传媒》2011,19(3):18-26
回顾中国传媒业近几年的发展,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涨幅度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新媒体成为了近年来传媒领域的热词,同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与杂志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无论任何一种媒体都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传统媒体面临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移动技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媒体必须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把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人力同技术等优势相融合,使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好。本期选取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王雪野副教授和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诸平三位专家特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尹鸿 《报刊之友》2011,(3):18-26
回顾中国传媒业近几年的发展,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涨幅度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新媒体成为了近年来传媒领域的热词,同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与杂志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无论任何一种媒体都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传统媒体面临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移动技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媒体必须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把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人力同技术等优势相融合,使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好。本期选取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王雪野副教授和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诸平三位专家特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王雪野 《今传媒》2011,19(3):26-30
回顾中国传媒业近几年的发展,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涨幅度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新媒体成为了近年来传媒领域的热词,同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与杂志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无论任何一种媒体都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传统媒体面临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移动技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媒体必须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把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人力同技术等优势相融合,使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好。本期选取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王雪野副教授和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诸平三位专家特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诸平 《今传媒》2011,19(3):31-34
回顾中国传媒业近几年的发展,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涨幅度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新媒体成为了近年来传媒领域的热词,同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与杂志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无论任何一种媒体都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传统媒体面临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移动技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媒体必须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把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人力同技术等优势相融合,使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好。本期选取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王雪野副教授和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诸平三位专家特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传媒产业化的纵深发展,广播人也在不断地探索着自身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媒体高风险地依靠单纯广告收入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各种各样的广播媒体经营方式被人们实践着。而无论如何,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它必须以内容为生存的支点,广播的竞争归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原本相对单纯的中国传媒正在日益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强大压力一个来自以市场经济和利润指标为主的产业化或商业化,另一个则来自全球化或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主流传媒的影响.前者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主要是物质的,即追逐利润或经济效益正在腐蚀传媒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后者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主要是精神的,即国际主流传媒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中国传媒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则越来越小.本文通过对人口、现代化、亚洲模式等实例的说明,来证明上述两个方面的压力在中国媒体宣传中的具体表现,并期待更多的读者对此给予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有人把当今的中国传媒业形象地比喻成一杯由“暴利”和“泡沫”调和而成的“鸡尾酒”。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这一“泡沫说”,但都无法否认这一现象的存在。这里我们从大众传播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方面来探讨一下与这一现象相关的理论。 一、媒介产业化理论 首先应该说明,关于“媒介产业化”的理论,目前由于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提法仍在理论界未达成共识或在政策上未取得“合法地位”,所以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清晰的理论体系。而在实践领域,则对“媒介产业化”这一概念给予了较为统一的肯定认识,媒体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媒介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3):94
2013年1月11日,由传媒杂志社主办,今晚报社和南开大学承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等主管部门领导及百余位传媒界人士参与的第八届(2012)中国传媒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年会以"媒体转型与技术创新"为主题,对2012年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状况及传媒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媒介已逐步走入市场,特别是2012年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下,中国传媒行业开启了以"传媒转型"与"社会化媒体"为特点的集团化发展之路,中国传媒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一些新闻媒介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对自己定位还不是很准确,给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广泛树立传媒工作者的正确舆论导向意识和责任意识已迫在眉睫。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特约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建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