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浅谈黄粉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粉虫,也叫大黄粉虫、黄粉甲,又名面包虫或麸子虫,属昆虫纲拟步行甲科粉甲属.黄粉虫一年为一个世代,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8页提到黄粉虫的探究实验,笔者通过观察、实验等对黄粉虫有了以下了解:  相似文献   

2.
利用Kurzweil积分理论,建立了测度微分方程的平均化定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Kurzweil积分理论,建立了测度微分方程的平均化定理  相似文献   

4.
以经活化处理的优质蛹虫草试管种为母种,分别以16℃、20℃、24℃、28℃四种不同温度制备蛹虫草液体菌种;通过比较各温度实验组制备液体菌种的形态、生物量大小及其主要培养性状,以实际栽培试验性能特征及产量结果为主要指标,探索蛹虫草优质液体菌种制备的适宜温度。结果表明,以20℃、24℃制备液体菌种性能依次最佳,16℃制备菌种次之,28℃制备菌种性能下降明显、出草产量明显较低。说明蛹虫草液体菌制备适宜温度以20~24℃为宜,过高制备温度不利于保持菌种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糯米和蛹虫草为主要原料,采用酒曲发酵,研制了一种蛹虫草糯米保健酒。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酒曲添加量、蛹虫草粉量、黄酒干酵母添加量及发酵温度等四个因素对蛹虫草糯米保健酒品质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酒曲添加量为1.5%,蛹虫草粉占干糯米质量的7.5%,发酵温度30℃,黄酒干酵母添加量为0.08%。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蛹虫草糯米保健酒,不仅香气浓郁,鲜甜可口,风味优雅,而且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蛹虫草栽培技术为基础,探究了蛹虫草黄酒的生产工艺.结合安康富硒资源优势,以大米为培养基,经灭菌、接种等工艺生产富含蛹虫草有效成分的大米培养料,辅以本地富硒大米,生产富硒蛹虫草黄酒.富硒蛹虫草黄酒兼具蛹虫草和黄酒的有效成分及营养价值,优化了安康黄酒的生产工艺,丰富了安康黄酒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蝇蛆蛹羽化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提高,羽化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低于5"C则不羽化,高于45℃蝇蛆蛹则大量死亡,羽化的最佳湿度为50%-60%,低于15%蝇蛆蛹大量干死,高于95%蝇蛆蛹则大量霉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蛹虫草栽培研究现状以及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探究了蛹虫草栽培中菌种选育、复壮、培养基成分、栽培条件等关键因素,并展望了蛹虫草栽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磁处理对蛹虫草菌丝生长量的影响,为磁处理在蛹虫草菌丝生产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通过设置不同磁感应强度与不同磁处理时间的组合条件对蛹虫草菌丝进行磁处理,并采用菌丝重量法研究磁处理对菌丝生长量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磁处理条件对蛹虫草菌丝生长量的生物学效应不同.产生正生物学效应的最佳磁处理条件为1.25 T/10 min.  相似文献   

10.
硒具有抗氧化、调节体内维生素代谢、保护细胞膜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作用,被称为人体微量元素的"抗癌之王".蛹虫草是硒的优良载体,富硒蛹虫草的功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体免疫力、调养肺肾等方面.通过介绍富硒蛹虫草栽培过程中菌种制备、富硒原料选择、培养液制备,以及栽培管理中的技术要点,为规模化培育富硒蛹虫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8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和大风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气温、降水及大风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3℃/10a,年1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秋季增温明显,春夏季次之;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9.44mm/10a,气候变湿显著,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气温在1991年发生一次突变,变暖趋势显著,降水在1986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过程;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呈现波动下降过程,大风日数线性趋向率为-30.5d/10a,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76(m/s)/10a,春季大风发生频率最高,为33%,静风频率为10.32%;主导风向以偏西风(WNW)和东南风(SE)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以防水层卷材为研究对象,对70℃条件下受持续荷载作用后Pvc防水卷材拉伸性能的变化进行了实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70℃高温条件下,初始伸长率越大,持续荷载对PVC防水卷材拉伸性能的影响越大。初始伸长率为57.4%时,卷材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超过70%,平均拉伸强度上升了71.8%。(2)在70℃高温条件下,持续时间在1~7d范围内,持续时间对PVC防水卷材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温度对桐柏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浓硫酸处理(浓硫酸浸泡12 min)的种子分别置于5℃、10℃、15℃、20℃、25℃、3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发芽测试,每天记录各个温度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共观察记录一周,最后计算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桐柏野生大豆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0℃~25℃,萌发过程受温度和时间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35~65℃恒温水浴对津春5号、新白玉、津研4号3个品种的黄瓜种子进行热击处理15-40min,结果表明45℃,20min处理津研4号种子的萌芽率明显升高,达到95%,平均株高和健壮度均较好;而45℃,30min处理津春5号与新白玉种子的效果较好.浸泡(8h)加热击(20min,45℃)依次处理以上3个品种的黄瓜种子,其萌芽率分别达到68.3%,74.7%和97.7%.表明适当温度和时间的热处理可以提高黄瓜种子的萌芽率.  相似文献   

15.
室内测定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的饥饿耐受性.结果显示尼氏真绥螨的耐饥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少(p<0.05);各螨态的耐饥时间随发育历期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4个试验温度(30、25、20和15℃)条件下,处于饥饿状态的尼氏真绥螨各螨态的阶段死亡率均具有正态分布特点,并可根据正态分布特点得出尼氏真绥螨的饥饿半致死时间(T50)和致死时间(T95).在30℃、25℃、20℃和15℃条件下,饥饿处理时95%的尼氏真绥螨个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2.4、3.8、5.6和11.3天.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沙子研磨和98%浓硫酸浸泡方法对野生大豆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用沙子研磨2 min或用98%的浓硫酸对种子处理2 min、4 min、6 min、8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然后在25℃的培养箱中连续培养、观察7天.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明显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尤其是经过50min浓硫酸处理,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提高,发芽率最高达98%.  相似文献   

17.
在半固态成形工艺中,对温度的波动幅度较小的初始固相率的选择是顺利实施半固态成形工艺的先决条件.借助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方法,通过试验研究镁合金AM60固相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镁合金AM60固相率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当初始固相分数从20%过渡到30%,初始固相率波动幅度为(12.8%~19.2%)/℃;当初始固相分数从30%过渡到40%,初始固相率波动幅度为(7.8%~10.4%)/℃;当温度在577.9~589.9℃区间内,镁合金AM60固相分数则始终维持在62%上下.因此,镁合金AM60半固态成形工艺中,其合理的初始固相率为62%.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GIS软件技术,利用栅格计算器将截取的1961-1998年沂沭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栅格数据分成四个时段加以计算,求得20世纪60-90年代沂沭河流域气温时空分布情况,并利用3D Analyst中的Create Profile Graph工具获取研究区在纬线与经线方向上的地表高程变化及其对应的多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气温空间分布特点是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平原高于山区和丘陵.20世纪60-80年代,气温略有变化,而90年代平均气温较80年代上升1℃左右,这种异常变化可能与全球性大气环流变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9.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碱处理和酶解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酶浓度、碱浓度、反应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1∶30料液比加碱3%于75℃处理70min,再用0.40%的胰蛋白酶37℃下作用135min,漂洗至中性烘干,提取率可达30.95%.将提取出的膳食纤维按4%的比例制作高纤维面包,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开发出新的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萃取和酶解法提取大杯蕈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超声波萃取法(MAE)和酶解法提取大杯蕈粗多糖,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温度40℃,在功率500W的超声波下处理60min后获得最大的多糖得率为13.48%;而将料液比1:25的试样于80℃水浴下浸提时间1h后,再加入5%的果胶酶,在45℃、pH4.5的条件下酶解0.5h后,可获得19.08%的粗多糖。进一步将酶解法和MAE法及传统的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酶解法优于MAE法和热水浸提法,是超声波法的1.4倍,热水浸提法的1.8倍,而提取时间却大大缩短了,该法具有高效、节能、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