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制度正义是教育公平的首要价值。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现状不容乐观,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依然严峻。教育公平保障体系必须建立在制度正义这一伦理基石之上,把制度正义贯穿于教育制度的供给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平等地分配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根据受教育者的差别配置教育资源,对处境不利的人予以教育资源补偿,以此构建教育公平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义究竟是什么:公平、权利还是美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义究竟是什么?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公平,他用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来保障;诺齐克认为正义应该是个人权利的自由保障问题,他提出了包含有持有正义三原则的权利理论来反对罗尔斯的判别原则及其分配正义原则;麦金太尔反对把社会公平与个人权利作为伦理学的主题,主张回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向传统美德伦理寻找答案。三人的见解各有千秋,理想的正义论应该是三人的合题,即公平与权利、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3.
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伦理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其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处理好底线伦理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其与道德结构、文化生态以及政治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来由表及里、由单维而多维加速加深加剧的伦理分化利中有弊,比如伦理分化深层的天伦分化就冲击诚信底线;治理诚信危机、坚守诚信底线是当务之急,有道、有术。其道,在确认敦睦天伦和整个伦理本体,以从本根坚守诚信底线:伦理因发生分天伦和人伦,天伦生诚信,是诚信之本,诚信是天伦之果;诚信结人伦,是人伦之因,人伦是诚信之果;因了诚信兼任天伦之果、人伦之因,天伦和人伦一体共生,内生中华伦理永恒、传统中式信仰;敦睦天伦,就坚守诚信底线,进而从根本敦睦人伦乃至整个伦理,维护社会本体、中华伦理永恒,赓续传统中式信仰。其术,在对共睦天伦和整个伦理,国家责任比有关各方责任更重大。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正义     
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不外乎公平.失去公平与正义,必将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甚或动荡.教育是实现公平的利器;社保是实现公平的制度保障;实施宪政,约束公权是维护公平与正义的坦途.  相似文献   

6.
随着优质教育公平时期的到来,承认正义从微观过程中弥补分配正义的相对优势作用,逐渐获得认可。相对于偏向宏观制度保障的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将实践教育公平的重点置于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和满足,从祛除蔑视和促进承认两个维度构建学校内部公平体系。尊重学生基本权利、满足爱的需要、开放评价体系、承认多元能力,是实现学校内部公平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制度伦理力求通过制度之善来积极影响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对制度伦理的不同取向,即制度自由、制度民主、制度平等和制度正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制度正义为制度伦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再从制度和正义的内涵入手,演绎出制度正义的根本是制度中"生命、自由、平等"三个维度。通过对教师作为"人"的生命关怀、"专业人"的自主尊重和"利益主体"的应享分配三方面分析,使制度伦理的正义取向蕴含于教师教育制度之中,从制度上关怀教师。  相似文献   

8.
“正义”既是个古老的概念,又是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一直是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背景对正义应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新时期正义概念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分配以及与保障分配结果相适宜的法律与道义品质,离不开平等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9.
制度的正义是与制度公正不同的概念,制度公正主要解决分配的程序和结果的“各得其份”的问题,只是社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制度的正义不仅是制度公正的补充,也是制度公正的目标和指向.制度公正带来的种种问题,也无法通过公正的规则来解决,只有在制度正义的目标导引下,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全面地解决社会分配问题,才有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内在价值冲突决定了政治伦理化实现的底线与限度;个体生存、群体生存以及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决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实现必须以实现个人美德、社会正义以及环境正义之间的价值共契为限度;而这一"价值共契"的实现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  相似文献   

11.
底线是辩论中证明己方观点成立的简要话语,通常以公理、常识为前提。辩论的逻辑底线指用演绎推理方式表现出的辩论底线,目的是保证底线符合思维的正确形式和规律。构建辩论逻辑底线的关键在于通过演绎推理实现公理或常识与观点之间的联接,方式有直接联接和间接联接两种。逻辑底线是辩论的灵魂和基石,在辩论中发挥着进攻突破点、防守阻击线的作用。有关逻辑底线的常见失误有:违反充足理由律,逻辑底线不坚实;违反矛盾律,逻辑底线前后不一;违反同一律,辩论没有围绕逻辑底线展开。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制度通过内含的伦理精神对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进行价值引导,影响着教育者的教育道德价值观养成和教育德性的生成。这便是教育制度的德性所在。在现实教育中,无论是人们对教育制度的价值观念认识,还是具体文本的制定和实施,都存在着缺陷,导致教育制度的内在德性被遮蔽。教育制度的德性彰显要求我们真正做到以人文性为教育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学生为教育制度文本的真正主体,以公正为教育制度实施的德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司法不公正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而司法不公正的原因主要在于司法人员认为“不必公正”、“不敢公正”或者“不愿公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提升司法权威,改革司法体制,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让司法人员重视公正、敢于公正、愿意公正,真正使司法公正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重要的防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4.
程序正义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因而是真正的正义所在,中国的诉讼改革中,只有真正引入程序正当主义,彻底改变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落后观,在诉讼程序中,确立法官中立的司法理念,改变制约法官中立的各种制度,唤起人们对法官职业的尊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不公的现状,也才能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司法这条保障人民权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制度正义是对这种稀缺性资源安排、运作和分配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制度特性是制度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与特征,体现在强制性、有序性、有效性和缺陷性等方面,本文从制度的特性方面探讨制度正义形成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浪潮引发的全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在既不能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又不能依靠经济全球化进程消解全球问题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国家利益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通过各主权国家进行不断地“对话、商谈和交流”,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以维护和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为第一价值原则,在利益上实行公平地共享与让与,整合出合乎正义与公平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17.
底线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应该如何解释?实践中存在着缺乏限定性、取向精英化、忽视教育的特殊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何以发生?政策、理论遭遇到复杂性实践、隐性制度化依然延续旧传统、评价失衡造成的发展困境等都值得检讨。实施兜底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合格均衡的评价取向、体验均衡的教育关怀、特色均衡的差异思想,有望推进一种底线均衡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道德建设:提升境界与操守底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基本构成是提升境界和操守底线。教师道德建设要提升精神境界,尊重职业是出发点,精通职业是过程,献身职业是落脚点;教师道德建设要操守职业底线,耻感是教师做人的基础,气节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操守,良心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自制力;教师道德建设,提升境界和操守底线重在日常坚守。  相似文献   

19.
干预的制度前提是国家立足于自由经济机制的社会根基,国家能够自觉职守社会公共利益,保持高尚的理性道德身份,拥有高于社会或个人的理性与能力;或能够接受法律对自身的约束,使其能以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行为约束底线。国家经济运作的模式是社会掌控物资资本,国家掌控精神资本,前者生产物质,后者生产生产力,精神资本决定物质资本,精神资本在国家生产力中居于绝对超越物质资本的优胜地位。自由与生产事业两者总是分不开的,干预必须限定在实现自由目标的框架内,干预是实现自由的手段,自由是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