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做"句式变换"专题练习时,有一个句子里使用了"通感"的辞格,要求学生依照句子样式写一个句子,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没有做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应该不难,学生怎么不能做出来呢?后来评析时我给学生讲了要用上"通感"的辞格,但是学生却还是不能写出含有"通感"的句子。于是针对这个题目,我给学生列了一个选择:1.会写,但不知道要求2.知道要求,不会写3.不知道要求,不会写我们知道学生要想做好题目,就要既知道题目要求,也要能写作,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不知道要求,还  相似文献   

2.
关于造句练习的指导 ,常会出现两个弊病 ,一是追求学生练习的高质量 ,指导过程显得细致、繁杂、耗时大 ;二是造句作业难以避免简单、雷同。教学中如何克服呢?我做了一次尝试。造句练习《可爱的草塘》中的“清澈”“自豪”。我向学生宣布了这次造句作业的三个要求 :1 全班不得出现两个一样的句子 ;2 把别人或学习辅导书上的句子调换些词造成的句子不行 ;3 每句造句不得少于一行字 ,且须工整洁净。要求提出后 ,我担心难倒一批学生。作业本收上来 ,出人意料的是 ,这次造句情况出奇得好。除极个别确实有困难的学生造句较简单外 ,其余的都达…  相似文献   

3.
有些造句练习,几个字就能组成一个句子,不必多动脑筋.为了使学生思路灵活,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造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句子中间补充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如用“和煦”造句时,学生造了下面的句子: 小树苗在和煦的阳光下生长. 我要求学生再将这个句子扩充.学生想了一会儿又造了下面一些句子:  相似文献   

4.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信息反馈原理,我设计并运用了四段式练习课的课堂结构,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明确任务 上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提出本课任务、要求,或是出示错题以引起学生注意,为练习做好心理准备。我在上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时就是这样开始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有讲有练。但是,在练习中,要练什么?应怎样练?练习设计得好坏,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努力追求练习的“质”。这个“质”就是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确有实效。目前,常见这样几种练习:识字练习,要学生把字写几遍,甚至几十遍;词语练习,列出上百个成语,让学生填空字;句子练习,没完没了地改病  相似文献   

6.
王强 《考试周刊》2010,(30):146-146
学生的读写练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一个环节。但我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不少学生在课后的读写语言活动中不懂得如何高效地做练习。要么盲目地做,不知道哪些练习最适合自己;要么埋头苦做,不知道要做多少才适当,也不知道如何最有效地从练习中消化、理解所学知识,以为多做练习就能掌握知识。时间花了不少,但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以前在我眼中,数学练习课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因为老师为了达到巩固已学的新知识,会设计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似乎只要学生把那些题目做对了.就说明他们掌握了已学的知识,否则就没有掌握,还要继续练习巩固.因此.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很怕上练习课,那代表了练习再练习.  相似文献   

8.
我引导学生复习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的联系时,采用改编练习方法。首先,我用小黑板出示一个简单应用题:“渡头桥学校运来3000公斤煤,用去1200公斤,还剩多少公斤?”学生读完题后,马上列出了算式,口算出了得数。接着我宣布本课内容是改编练习,并作改编示范:“渡头桥学校运来3000公斤煤。每天烧20公斤,烧了60天,还剩多少公斤?”针对改编示范题,我要求学生对比原题,找出它和原题的差异,使学生明确改编要求是只改条件,不改问题,将原题改为含二步或二步以上计算的复合应用题,然后放手让学生做改编练习。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20多年了,对教学这一块有很深的感触.针对练习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几种类型,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我们都知道,数学练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巩固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小学数学的练习对答案要求的标准程度高,并且数量较大.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错,很多数学教师为此感到懊恼.以下是我从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学生在做练习时容易出错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数学练习课总是单调、枯燥、乏味,不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仔细想来,平常的练习课无非就是讲练结合,即做一题讲一题。这样往往会使课的容量里包含着许多等待的过程,导致最后的结果是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练习课是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的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果练习课一味地进行大量练习,不仅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数学练习,常常是当堂讲什么就练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形成模仿例题做练习的思维定势。当堂练习效果还好,一旦和其他知识混在一起,就不知如何解答。因此,教师应从整体出发安排练习,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认真审题,认真分析对比,作出正确无误的  相似文献   

12.
第六册[题旨说明] 1.第1题,是继续培养学生默读和观察能力的练习。除继续按默读的要求让学生默读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思考,边勾画,用“说说”的形式交流自己默读、观察和理解的结果。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2.第2题,是指导学生认识比喻句的练习。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例句,注意带点的词语,感悟例句这种写法的好处。3.第3题,是指导认识和体会量词重叠后表示多的练习。可指导学生从课文里找出有“一面面”等的句子读读,再让学生去掉一个量词,然后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从中…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第一学期末的两周以内,我就开始教儿童写简单的句子。未写前,我先教儿童懂得怎样造句和说话。初次造句可用黑板、桌子、面等词,引导儿童说句子,如“值日生擦黑板”“桌子是木头做的”“面是麦粉做的”,或用“大鸡”一课中的“一会儿”说话,儿童了解了“一会儿”这个词的意义,就能说出“鸟一会儿飞到树上,一会儿飞到地上。”“小鸡一会儿走到这里,一会儿走到那里。”最初多给一些名词叫儿童说,随着儿童掌握的词语的增多,才逐渐叫儿童学着用形容词说话。在这个基础上,再叫儿童把所说的写出来。在第二学期,可逐渐增多写句子的次数。但应明确,这种练习主要是使儿童巩固字词,因此要求要简单,有很多的字,儿童还没有学过,写起来有困难,不能要求他们写。学过的字,如遇儿童写不出时,可引导儿童回忆课文内容,有时可叫儿童翻书。从一年级一学期起,每教完一课,在巩固复习和  相似文献   

14.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开始书写简单的单词和句子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设置了以语篇为形式的仿写练习,目的在于通过一个简短的片段来让学生感悟单词或句子的整体运用。我觉得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书  相似文献   

15.
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每课时利用复习旧课的时间,除提问、听写外,还搞一点识别正误、区别句意的练习。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了解作业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知道如何改正.例如:当问到“你刚才到哪儿去了”的句子,学生总爱把 have been 写成 have gone。于是我写出这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16.
进行英语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英语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在选编、设计练习时,一方面要注意在练习中渗透德育内容,发挥其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要注意习题的难易程度,题型要新颖,针对性要强。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讲究方法。如,让学生在娱乐中练习,在教师启发下练习,多种练习形式相结合,等等。听力练习是学生觉得头疼的事,他们因为听不懂,所以觉得枯燥乏味。很多教师也不愿指导学生做听力练习.认为做这件事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练习时,就注意使之具有层次性:约三分之二的练习题比较容易,大部分学生能听懂;三…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教学中,下述情况时有所见:在造句练习中,学生经常造这样的句子:“骄傲——我不要骄傲”;“钦佩——我很钦佩他”。此类句子在语法上虽不能算错,但从修辞角度看,由于缺乏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依托,句子中根本没有反映出这些词的确切含义与具体用法,因此“句不达意”。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在造句练习上常遇到困难,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兴趣,二是内容贫乏,三是不善表述。因此,教师要重视造句的指导。造句指导不仅要让学生做到用词正确通顺,更重要的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句子写得既生动又有新意,逐步养成其能够努力表达自己独到感受和思想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裨益。下面。笔者从造句练习的问题、要求、对策这三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索解题的方法,开拓学生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复习求体积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下列一组题:1.做一个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规定,第一学年作文练习的内容里有:“回答教师设计的成套的问题,用一个完整的句子回答一个问题,然后把各个句子连起来说。”第二学年作文练习的内容里也有:“回答教师设计的成套的问题,把回答的问题连起来说。”这种练习,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通过经常的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步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句与句之间的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