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彦骅 《武当》2008,(5):53-53
中国传统养生学将学生理论称为“养生为道”,而把养生的方法称作“养生之术”。养生之道概括了中国所特的医药学、饮食养生、宗教养生、民俗养生、武术养生等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大类。  相似文献   

3.
崇德尚武弘扬传统中国武术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清 《中华武术》2005,(4):36-37
(一)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从武术发展的历史看,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理论中包含着浓厚的古典哲学思想。我国古典哲学中的“道”“气”之说以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理论等,均是武术理沦的重要依据。“气”被视为武术养生的哩论基点;“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拘和谐统一,成为武术运动追求的一大境界;  相似文献   

4.
杨群力 《武当》2003,(1):26-28
一、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1)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养生功能分析,阐释了武术散打在健身养生中的价值应用。目的在于为探求武术散打教学训练的健康内涵和养生价值,揭示人体技击运动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结论认为:武术散打训练能够提升人体机能、素质,但在养生价值上的应用尚需开发,需借鉴练养结合的传统技击,从而达到康强的健康要求,实现“天人合一”及和谐健康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6.
1.养生对武术的主要影响进行技击实战,健康的身心是首要的。以技击为核心的武术能够接纳养生,这是一个必然的前提。武术训练的事实证明,融合养生术以后的武术内功训练,对于提高习武者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确实有着更为突出的效果。2.养生对武术之影响的历史意义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作为目的,传统武术对古代养生的引进与消化,给武术发展带来的更多是益处与实惠。养生观念对武术的改造,是有极为重要的事实基础作为支撑的。武术本来就有“动以养形”的强大功能;当其中加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动态特征的体育仿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以“动态”这一事物特有的外部表象探讨中国古代体育仿生学,重点对古代养生保健操、百戏和武术中的动态仿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雅文化作为一种较为高位的文化,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于雅文化的影响,技击搏斗的太极拳进而创立了以养生为主的杨氏太极拳,使套路武术开始走向高位;二、当今武术在塑造武术形象时,要高瞻远瞩地树立雅文化意识,避免彰显出武术暴戾原形,努力寻求武术与文化的高度结合,在文化的深化中提炼完善武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三、在当今的武术拳种中,要树立当年的“文”“武”之分,以“文”带“武”,以“武”养“文”,公平对待,使武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是峨眉武术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稀缺与特色资源,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滞后于社会发展。文章从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内容及内涵,同时对如何促进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武术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称得上养生运动,是中华传统体育的瑰宝。武术养生的核心价值就是遵循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利用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去积极主动地保护生命和保养身体,使人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武术养生产业对改善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武术养...  相似文献   

11.
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近些年来,学校武术的开展困难重重,师资匮乏、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武术敬而远之,为试图改变学校武术现状,建议发掘武术文化内涵,倡导武术保健养生意义,借鉴奥运推广策略,推进武术在学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最好动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是在《周易》哲理指导下,集中医、道家养生和武术健身于一体的“智者之拳”,是练养兼修、性命双修(静心养神锻炼体魄贯通内气)的内家功夫拳,是特殊的最好的动功。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群众性气功健身活动发展需要,加强气功社会化发展的健康引导,科学普及气功养生知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组织气功男、医学界、体育界及其它有关科技里众多的专家在长时间广泛调研、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编定了一套优秀的气功健身功——“中国气功养生八法”(原名“气功养生操”),作为向国闪外推广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武当武术赞     
徐耀进 《武当》2009,(11):1-1
在中华武术史上,自古就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传统。确实,千年以来,中国400多种民间拳种大浪淘沙,流传下来仅仅几种。尤其是武当武术,因为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所以枝繁叶茂,从而成为中华大地上一朵奇葩,并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又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崇尚的养生之术。  相似文献   

15.
“大金刚养生功”又称“金刚养生功八势”,源自少林大金刚拳的“内功法”。可在“丹田”功基础上练习此功。拳法主张“入寂禅修,拳禅一体”,也就是通过锻炼,达到内、外功夫的统一,意念、呼吸、劲力三者合一,通达一体,充实拳法击技。此功法具有技击、健身、养生三大功效。其功法简洁易行,神形兼备,效果显著,近年来深受武术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袁康就 《武当》2005,(10):29-32
当我们提到武当拳术,一定会想像它是一种以柔为主、且柔中寓刚的武术。这个观念的产生,之所谓“养生为本技击为末”,但此说法并非准确,取而代之的应是“养生与技击二而一、一而二,它既养生又技击、既技击又养生”。这个说法的立论依据,是来自老子思想的“橐龠效应”。武当拳的养生与技击功能,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很多人抱有一种观念是,能够以技击伤人的功夫,都不与养  相似文献   

17.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方法,对中华武术与人体养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武术与气功、中医在同一文化领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体养生体系,从而证明了中华武术在人体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武术与养生同属于人体文化性质的范畴,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并在同一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武术与养生的长期相互融合促进了二者的共同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高校课程教学有关文件及实际调查结果,选定养生保健、武德教育、武术段位制和地方传统武术作为高校武术教材的基本内容,再加以创编、完善,从而形成新时期的高校武术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