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涉及两个同类量之间倍数关系的题目很多,它们以多种形式出现,如整数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分数中的“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还有比和比例问题等。它们都是反映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教过上述内容后,教师不  相似文献   

2.
张静 《山东教育》2010,(1):78-79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结合表内除法教学用除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其中有“表内除法(一)”中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它们都是直接运用除法含义思考解答的实际问题,以及“表内除法(二)”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说:“读书求懂,先求不懂。”如果说“求懂”是读书的目的。“求不懂”则应该是读书的过程。因为只有带着一个个不懂的疑难问题“先求不懂”.即经过一个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的过程,才能达释疑解难,答疑解惑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倍数应用题是同一组数量关系,但由于条件和问题变化,解题方法也就不同。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因为这些变化而出现错误,特别是求一倍数的应用题。教学“九义”六年制...  相似文献   

5.
有关说明 在统编教材第四册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安排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而儿童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又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因此,不少学生在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见到有“倍”字的应用题就用乘法计算。针对这些问题,按照义务教材的思想,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倍”的正确概念,突出“倍”的概念产生于两个数相比较,是经过“比”所得到的结果。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的道理。 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思路相同,其关键都是从问题入手,找准谁跟谁比,用除法来计算。本节课的复习,我是这样安排的:  相似文献   

7.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除法的一种应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儿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儿童在学习乘法时,已学会“求—个数的几倍”;在学习乘法九九表内的除法时,已学会“求—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些都是学习“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础。教学这部分教材,就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这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由“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导出来的,但是比“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又抽象些,而且容易和前面讲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混淆。这部分教材的教学,首先要使儿童进一步明确“倍”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讲解怎样求一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肖敏明老师的《到底选哪一个》一文(以下简称“肖文”),笔者认为“肖文”谈及的问题确有讨论价值。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两个特殊性,在此提出一点想法,与广大同仁商榷。一个特殊性是:几乎所有的相关材料里都看不到求容器体积的问题,这说明“求容器的体积”是一个争议性较强的话题。另一个特殊性是:求一个容器的体积时,有时弄不清到底是该求它的形体体积还是求它的材料体积。从表面上看“,肖文”中的争议是从“体积”的概念引发的。即:一种说法是“所谓物体的体积就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另…  相似文献   

9.
分数应用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三类问题,这些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试结合个人长期教学教研工作中的体会,主要对前两类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比较抽象,往往容易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混淆。突破这个难点,要讲清两点:1.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什么意思?2.用什么方法解答?教材上例8再次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同时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三册应用题主要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与“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三种应用题。在一、二册已学过“求总数”、“求剩余数”和“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些应用题之间有的结构特征相似,但解法不同;有的数量关系相同,但条件和问题互逆;还有的题目中关键词语相同,但数量关系不同……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比训练,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解题方法,对照比较区别异同,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临界问题”是中学物理中非常经典的一类题型,表现为物体的状态随时间发生变化,当满足某些条件时,物体会处于一个特殊的物理状态,某个或多个物理量取临界值(常见的有“最大值”“最小值”或“零”等等).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并不满足于求解临界值本身,同时也会非常关注物理量取得临界值的特殊条件.正是因为如此,学习者或多或少都积累有这方面的数学经验,诸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极值”“不等式求极值”“三角函数求极值”“微分法”等等求解析解的办法.然而,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说:“读书求懂,先求不懂。”如果说“求懂”是读书的目的。“求不懂”则应该是读书的过程。因为只有带着一个个不懂的疑难问题“先求不懂”,即经过一个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的过程,才能达释疑解难,答疑解惑之目的。这个过程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把它描述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读书就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然后释疑再到无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理解为“于不疑多有疑”,尔后释疑,最后到“都无所疑”。在这里,发现问题(有疑)…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学生往往凭经验解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学生的自我感觉很好.为了不让学生的经验主义作祟,我特意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2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发展“四基”“四能”并培养几何直观。2.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沟通倍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解决乘法问题的内在一致性,发展模型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成功的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求多角和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屡见不鲜.解答它们,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将求多角和的问题逐步转化为求一个或几个凡边形的内角和有关的问题.现举例介绍,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分数(百分数)乘除法问题实际上是把整数倍发展为分数倍,其数量关系则是由“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转化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由“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转化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相似文献   

18.
在求数列通项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由一个原始对象按照某一规律,在自身基础上新增出若干个子对象.这类问题,我们不妨称为数列的“增生”型问题.下面举例说明求“增生”型数列通项的几种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相差关系”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此类题由“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两大类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在认识上出现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相遇问题”是六年制小学第八册应用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通过第40页的两个例题讲解了行程中,相向运动求路程和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两个问题,在复习时应抓住“速度和×时间=距离”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