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你觉得数学美吗?你能欣赏数学的“美”吗?最容易感受到的数学美,是几何图形的美。圆是美的,五角星是美的,对称的太极图是美的,那么算术和代数里有没有“美”的对象呢?有。例如同学们一定会觉得以下的公式很和谐、整齐,因而很美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如何提高高等数学的学习质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尝试在教学中融贯数学之美,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美学价值,享受美的熏陶,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转变由怕数学到爱数学,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科教学总是坚持一贯的理性、严肃、压抑,让小学生很难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其实数学美并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样外显,它是一种带有哲理性的美。需要教师深刻展示数学知识的内在美、积极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感美,从儿童的独特视角出发,以自由愉悦的方式,引发学生心灵共鸣,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数学美”?法国数学家是这样分类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中心对称图形,外观很美,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素材.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主动去运用数学呢?我们也常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趣事、史话,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都是暂时的,不能产生长久的效应.只有把数学美寓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尝试,学生和老师都找到了一些感受,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5.
数学美具有在语言、体系、结构、模式、形式、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丰富表现形式。数学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以审美的眼光和激情去充分发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科学美,并把它同典型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之熏陶,感染学生。要锤炼富有感染力的美的教学用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威力和魅力;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剖析问题,用美的数学方法论进行审美教育;要主动进行数学审美资源的开发,别让美丽悄悄溜走。  相似文献   

6.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呢?对此,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我觉得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努力挖掘数学的内在美,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生好奇心、好胜心,也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广大语文教师总是希望把“美”带给学生,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探美的一把金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永全 《新疆教育》2013,(9):155-155
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得以提升呢?  相似文献   

9.
陈红娟 《新疆教育》2012,(18):76-76
数学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接触的一门学科,它在我们的学生生涯中占了很重的位置。我们往往把数学理解成很枯燥乏味的东西,对它丝毫没有兴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数学本身包含着很多很多的美,只要我们细心体会,数学的美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数学变成了枯燥、单调的代名词,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是怕数学,觉得数学很难学.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数学之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数学王国到处盛开着美丽的花朵,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自然、简洁、对称、和谐、奇异之美,从而发自内心地喜爱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到20世纪的庞加莱、阿达玛,历史上数不清的数学家无数次地宣称数学是最美的科学,集和谐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于一身.而且,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似乎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数学的美丽.但是,现实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很多老师说,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可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怎么会觉得数学苦燥无味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4.
黄龙光 《职教论坛》2002,(16):46-46
“数学太枯燥乏味了”,很多同学都这样说。为什么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教师不善于运用数学美和科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不少学生对音乐、小说、电影、美术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其中容易产生美的感受。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尝试。一、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建筑物很美,通过观察学习不难发现这些建筑形象都是由中学数学中的点、线、面、三角形、四边形、圆、抛物线等组合而成的。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学说里,数学表述为美学。数学的简捷也能产生美。如相同数的加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认识发现数学中的美,如:数学的概念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奇异美以及美妙的对称等,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中有很多美的东西,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这样不仅陶冶了情操,又让学生发现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奇异美、和谐美、简洁美、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训练解题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的美来自大自然中的数学情趣,来自它自身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之美,它的美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还体现在生活及生命之中。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之美有四个层次:美观、美妙、美好及完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张山 《师道》2007,(9):27-28
在数学家的眼中,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可是在我们的孩子眼中数学却很枯燥,很没趣味。不能再让学生学得那么痛苦,要怎样才能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呢?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把二者有机整合起来,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有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集中表现为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与奇异美等五个方面。它是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真实、概括和抽象的反应。数学美是数学教学中极具挖掘潜力的内容之一,数学中以美为媒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对启迪思维与开发潜力,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美是一种内在美、结构美、逻辑美。它不仅有语言符号的简洁美,而且有定理公式的统一美;不仅有图形的对称和谐相似美,而且有思路方法的严谨奇异美。美育是心灵的体操,是智慧的风帆。那么,在当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美育,实现数学的"美丽"转身呢?一、展示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