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晚清对留英归国学生的奖励和任用,是清政府留学录用政策的一个缩影。晚清归国的官费留英生,甲午战前以同文馆留英生和船政留英生为主,清政府对他们的奖励办法是直接授奖,并给予官职或军职,基本上都得到了任用,体现了清政府在与外洋交涉以及在兴办海军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掌握西方专门知识人才的重视与依赖。20世纪初,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多,清政府改变直接任用的办法,以考试的方法授予留学生出身或官职;对早年留学归国且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留学生则直接赐予功名,以视优奖,从而表明中国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得到了清政府的提倡;在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留学成为社会培养精英阶层的途径之一,逐渐为社会接纳。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的海军教育,肇始于水师船政学堂的创办。这是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在体会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后,以学习西方“求强求富”为目的,开始筹划海防,创建海军,其前提和标志就是创建海军水师船政学堂。关于创建水师学堂的动因,是极其复杂的,对清廷统治者和开明地主洋务派而言,更是极其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与晚清海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新式海军教育是近代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制器、练兵和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晚清海军教育以兴办水师学堂为先,首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自19世纪80年代起,军事留学生陆续学成归国。作为早期比较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其中一部分人与晚清海军教育多有联系,或投身海军教育,出任海军学堂教习、总办等职务,个别的还亲自创办海军学堂,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近代海军教育的思想理念。留学生群体由此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但由于留学生群体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当时沉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晚清海军教育仍存在着诸如从事海军教育的留学生师资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的过分偏重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晚清的水师学堂是为适应当时加强海防、防夷制夷、创建近代海军的需要而设立的。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太平军和英法列强的打击下,清朝的“天朝大国”的优越感损失殆尽,统治者强烈地意识到,“今日之敌,非得其所长,断难与抗。”因此,扑灭太平天国后,学习西方坚船利炮和整顿海防之事便提上了日程,正如左宗棠奏折中所说:“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顿水师不可;欲整顿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而船政要达到能造船、能驾船、能海战的关键目的,“根本在于学堂”。所以,1866年,左宗棠奏准开办了福州船政局,并附设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是晚…  相似文献   

5.
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清政府启动了重建海军的艰难历程,不同于战前力主学习西方,战后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上倾向于学习日本,在船舰购造、海军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与日本建立联系,派海军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清朝海军建设中的日本因素,实则是日本在衡量利弊之后,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清实施怀柔政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清朝海军实力虽有所提升,并开始走向近代化,但不仅未能回到清政府甲午战前处于世界前列的水平,反而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少数开明官员海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李鸿章积极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海军人才,极力促成留学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他开创了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应当客观的对李鸿章海军教育实践的功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福州船政局在近代海军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兴衰过程影响着晚清官绅的心态转变。船政初创时期,出现洋务派与守旧势力的论战,多数人还是对船政局抱有希望,船政颇有成效而信心大增。但在外部的冲击下,官绅阶层出现分化,对船政局产生"纠结"心理,甲午战后,又对福州船政局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福建船政学堂章程及规章制度与其教育的成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章程制定,挖掘其在招生就业、专业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生管理及办学模式等方面的特色,探讨其对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韩强 《历史学习》2003,(12):14-15
现行高中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写道: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对于北洋和福建海军,教材在中日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中均作了介绍和交代。唯独对于南洋海军,教材和教参均未再提及。一、南洋海军的兴衰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除了制造枪支弹药外,也开始建立船钨试造船只,至1868年它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自制兵船,这成为南洋海军的开始。1875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的亲外甥)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真正筹建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的主管为水师提…  相似文献   

10.
简述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明清官方与民间涉海活动中得到普遍的推崇与信仰;认为晚清时期福建船政、福建海军与北洋海军也崇拜妈祖,并形成一整套祭拜礼仪,这种信仰格局是由福建船政局奠定,波及北洋海军,发挥着精神慰藉与道德教化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英国海军院校教育的培训体系、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外训交流、思想教育和社会化保障等六方面进行了分析 ,对我海军院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为了向日本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中国政府派遣了大量学生赴日学习。清政府派遣海军留学生赴日学习,始于1905年,此后又于1906年、1908年派出两届共100余人赴日学习。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也曾派出少量的留学生赴日学习海军。尽管这批海军留日学生人数及其影响远不及当时留英、留美海军学生,但是作为中国海军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成为海军参加此次革命的主力;参与近代海军的日常教育与训练,特别是参与东北海军的组建与发展,对东北海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参与中国海军战略战术的建设与探讨,对中国近代海军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英美特殊教育热点透视及启示——二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的近期教育发展表明,更多数量的残疾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但是,还有很多领域急需进一步的发展。在美国,残疾学生的情况曾一度比较乐观,但也出现了反对残疾学生教育的偏激观点和激烈争论。联邦政府在“学习障碍”上的扶持资金数量引起人们对残疾文化的深入反思,这种残疾文化被认为是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弱点,而不是优点。尽管英国当前有关残疾人事业的立法得到了有力的贯彻实施,美国也建立起更有益于残疾学生的广阔教育框架,但是,一边是大力扶持学习障碍学生,另一边是残疾人即便具备从业素质也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两边的不对称、不协调为我们深度研究残疾学生教育公平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巍  曾贞 《比较教育研究》2012,(5):58-61,67
目前,学生与大学机构之间的纠纷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英国独创了高等教育独立审查员制度,首次将学生投诉处理纳入全国统一的程序标准,并以法定形式任命专门的、独立的机构代为执行,采用低成本的方式,达到快速、公正解决大学纠纷问题,既保障了学生权利,同时避免了高等教育领域较多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5.
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心理素质,如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借助网络特点与长处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同时消除、杜绝负面影响 ?本文拟从高校网络发展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途径、意义与面临的机遇、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为老牌的高等教育强国,一直在高等教育改革上不断探索。尤其是自1995年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来,英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文章从高校、学生、教师、经费等方面,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情况,并指出,高等教育强国既是一个规模的概念,也是一个质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工读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研究运用卡特尔 1 4人格因素问卷 (CPQ)对工读生人格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 :工读生的焦虑性较高 ,控制自己的能力差 ,容易冲动 ;性格体现出中间型偏外向的特征 ;工读生整个人格特征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世故性方面 ,大年龄者和女生更为世故。  相似文献   

19.
学生宿舍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一大空间,也是学生行为、思想、情绪表现的第三课堂,要花大力气加强学生宿舍建设,发挥其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其意义是很好地推动高校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