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由习语和等效翻译的概述入手,从“等效“的角度分析了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对习语翻译采用的方法。讨论部分阐述了习语翻译要力争隐含意义、形象和形式上的对等,而这三者中又以隐含意义的对等为前提。文章结论部分提出习语的翻译要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习语的文化内涵,在读者理解上达到“等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英汉互译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接触到英语习语的翻译时,译者常需仔细推敲,切忌望文生义,使习语的翻译既符合习语使用的习惯,又符合习语的隐含意义。本文试从某些习语所产生的背景知识出发,来论述正确地理解习语是翻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习语,而习语翻译历来是翻译的难点.该文比较了英汉习语在比喻、风俗、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习语翻译的原则,即译出隐含意义.进而提出了直译、借用、意译、直译意译兼用等具体的习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英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汉英习语所反映和负载的文化内涵及差异是多方面的;英汉习语的翻译应符合习语使用的习惯,符合习语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5.
阳艳萍 《广西教育》2014,(3):126-128
以大量的习语实例分析英汉习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提出在进行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应确保原文所具有的隐含涵义的准确翻译,同时根据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准确表达出习语具有的褒贬意义及使用正确的语体,由此探讨反映文化差异中的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语与汉语中有大量的习语,由于民族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及历史的不同,习语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翻译时不能单纯地直译,而应既要注意形象意义,又要注意隐含含义。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大多数习语采用比喻形象,喻事明理,是一门形象化语言。习语意义并不是其所构成词汇意义的简单相加,而往往是字面意义引申出来的隐喻意义。因此,习语语言表现力在于其深层隐喻意义的准确传达。根据语用翻译观点,语用效果等值翻译是传达习语隐喻意义的一条重要准则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是翻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英语中有大量含有动物形象的习语,它们和英语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风俗习惯和社会实践等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动物习语有的意思明显直露,有的富于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在本文翻译批评角度分析了英汉动物习语翻译过程中的误译问题.  相似文献   

9.
余启华  于霞 《考试周刊》2007,27(37):47-48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同动物的关系密切,所以在人类的语言里包含了大量的与动物有关的习语。而由于各个国家的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又导致了在各国的语言里出现了同一种动物表示不同的文化意义,以及同一种文化意义却用不同的动物来表示等有趣的现象。本文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里的动物习语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翻译方法:直译、归化、释义,希望对读者在动物习语的英汉互译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汪湉 《考试周刊》2010,(14):110-110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翻译时如何在忠实原习语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不可望词生义的日语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4):104-106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日语成语中可以看到大量汉语成语的“影子”,这就往往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研究日语成语时陷入“望词生义”的误区。本文从日语成语的概念、来源分析了日语成语特有的意义,进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  相似文献   

12.
Numbers are a special kind of language sign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have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counting numbers. But due to the different religions, history, social customs, nationalities and so on so forth, the meanings of some numbers had been extended and got other meanings. This kind of numbers combined with idioms has formed a special numerical culture phenomenon. The foot pr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language is left on idio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i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中拥有大量的习语资源 ,由于在感知取向上、生活方式上、色彩取向上及动物象征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其文化底蕴自然也有所不同 ,我们在传译汉、英习语时不应该简单地就词论词 ,而应该注意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去挖掘两种语言特有的喻意形象和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习语,而学外语的人经常在理解这些习语时感到很困难,因为有些习语的含义不能单从字面来判断。每个习语都有它的典故、背景和特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Almost all languages consist of plenty of idioms.They are the wisdom of human beings.Idioms are peculiar and fixed conventionalized multiword expressions in a language.In1925,Smith gave the definition of idioms as,"We use‘idioms’for those forms of expression,of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or of phrasing,which are peculiar to a language,and approved by its usage,although the meanings they convey are often different from their grammatical or logical signification."(Smith 1925)  相似文献   

16.
体验主义认为,语言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从身体的基本部位之一———"面孔"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可以证明自然语言中的大部分习语和普通词汇一样,其抽象语义也是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而获得的;在不同语言的习语中,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7.
习语属于极其活跃的词汇,人类对习语的感知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英汉在民族心理、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隐喻认知颇有迥异之处。学习习语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它的"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而要了解语言词汇特定的文化内涵,也只有做到对词汇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习语,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8.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因此在习语的使用上,特别是在运用形象比喻上各有特点。习语的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使得它在体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上,比其它语言成份在体现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源自《战国策》的成语共160条,主要通过直接摘引、加工改造原文语句、概括寓言故事以及综合同类或相关事物而成。这些成语不仅是后人观察战国时代汉语的一面镜子,亦是探讨成语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从发展演变情况来看,多数成语无论形式还是意义都是古今一脉相承的,但也有变化的一面。其变化规律体现在三个方面:结构由非“二二相承”式向“二二相承”式转变、语义上朝着适于大众理解接受的方向发展、演变过程中传承性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又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反映了一时一地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奇闻轶事等。从汉语成语的角度研读古代扬州文化别具一番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