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鲜于绰《传信录》是记载“元丰后期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的一部史书,而杭州大学(信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图书馆所藏题为鲜于绰所撰的《皇朝中兴传信录》则是记载南宋绍兴初年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通过对鲜于绰生平的考订,对历代《传信录》引用,著录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一书内容,引书的分析,断定《传信录》与《皇朝中兴传信录》无论从体例看,还是从内容看都是两本不同的著述,《传信录》确有其书,今已失传。鲜于绰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不可能撰写南宋时期的历史,现在传世的《皇朝中兴传信录》不是鲜于氏的原著,纯系后人伪作,本文还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相关卷次进行比较,认为《皇朝中兴传信录》全篇抄自《三朝北盟会编》,而且抄袭手段十分掘劣,所抄内容也没有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展开,抄袭者不过偶然将它们凑在一起,草草成书,论文最后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传世诸版本进行对比,发现其内容与《四库全书》本最为接近,由此推测它 可能是清人伪作,而假托从《永乐大典》辑出。  相似文献   

2.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叙西南地理主要征引的地记有《汉中记》《巴蜀志》《益州记》等.这三种成书于晋宋时期的古代地记,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书.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地记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本文主要对此三种西南地记进行探究,分别对其作者情况、亡佚时代以及文史价值等进行辑考、论析.  相似文献   

3.
《回疆通志》详细并全面记载了清乾嘉时期新疆南疆八城与哈密、吐鲁番二城的人文、地理、建置等社会状况,成书时间与书中记载史实时间至近,可谓是当代人修当代史之杰作,且节录当时作者所见文献的相关史料,其史料价值较高,本文通过对作者、成书及文献价值的简要考述,就教大方。  相似文献   

4.
唐代僧人清彻著《金陵塔寺记》一书久佚,通过《建康实录》所引《塔寺记》及《寺记》、《太平广记》所引《塔寺记》的辨析,可知即是《金陵塔寺记》的佚文。由此进一步可知清彻《金陵塔寺记》在《建康实录》成书前已成书,系清彻早年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明代莆田人姚旅的《露书》是一部当地人记当地事的最早的类书,其学术和史料价值已引起学者的关注。简考姚旅的生平及其《露书》成书过程,并从其记录考证方言词汇和方言语音两个角度,重点探讨《露书》在方言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剑国先生认为干宝作《搜神记》在曹毗《杜兰香传》前,必不能取《杜兰香传》入书.故其《新辑搜神记》一书中删掉了“杜兰香条”.但通过深入考察曹毗、干宝的生卒年及作品成书时间发现,二者写作时间接近,再结合干宝《搜神记》著录方法来看,亦有抄录曹毗《杜兰香传》之可能;从之后的各种类书中所引《杜兰香传》篇名之不同来分析,似乎也不能断定诸类书未曾引干宝《搜神记》;西王母形象至东晋初已演化为道教女仙,与《杜兰香传》主题吻合.  相似文献   

7.
《瑯嬛记》一书的作者及成书时间,一直不得而知,通过利用历史文献,采用实证的方法,推断出该书成书的大致时间及作者情况,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直接以武当山命名的地理学著述,通过辑佚考辨,探究其作者、内容、性质、成书年代及散佚时间,对于研究早期武当山志的编纂历史、武当文化的挖掘整理,都有特殊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汉中记》即是其所征引的比较重要的地记文献之一。《汉中记》或创作于西晋或东晋初,其书大约在元代时就已经亡佚。本文对《汉中记》的作者情况、亡佚时代进行了考证,并讨论分析了其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俄藏敦煌文献Дх.10787《解梦书》较为独特,所记载的梦象、占辞可与其他解梦书互为补充,对更加全面地研究晚唐五代敦煌地区民俗信仰及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前贤对Дх.10787《解梦书》的录释之中存在一些讹误,个别字词的校释尚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故本文试对此卷中若干文意扞格之处稍做考证。  相似文献   

11.
宋代晁公武所编《郡斋读书志》,以文献著录及其解题形式体现出巨大的学术价值,并影响和推进了我国目录学的发展。在《郡斋读书志》所著录书中,唐五代文献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其中著录和记载了许多唐五代文学史料。这些资料至今大多已佚,通过《郡斋读书志》的解题能清楚地了解其内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唐代科举选官制度和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情况的考察,本文提出:唐代的科举制度造就了一个不同于往古的读书士子人群,也造就了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唐代士风--科举士子所共同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心理、文学风习等,是中国散文体短篇小说在以往叙事艺术积累的基础上得以成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精神内容和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3.
游仙题材在唐前沿着两条路径前行,经过秦汉的低伏,汉末魏晋的高涨,至东晋以后而渐趋边缘化.这既是文学现象,更是文化现象.游仙题材近千年的起伏及世俗化趋势跟我国思想史上理性精神的发展脉络有着某种对应关系.通过对游仙题材的历时性考查,再参照以理性精神在唐前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对各阶段作品的解析,可以理清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本事诗》是一部专门记载诗歌创作、传播及品鉴类故事的诗本事专著。尽管它的内容带有综合性,兼具文学、文献及理论的价值,但其主要价值仍在文学批评方面。《本事诗》可称为"唐人诗话",它不仅是先宋诗话发展的高峰,也是宋代诗话成型的重要先导。  相似文献   

15.
印度文学与唐代传奇——立足于佛典影响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较为成熟的中国小说,首推唐人传奇,它当然是我国学长期发展的结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佛教对唐传奇表现题材的扩大、形象创造及结构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显的,并使唐传奇在艺术上开拓出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作为道教文化的宣传者,唐传奇吸收道教的文化底蕴,一方面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阐释道教思想,另一方面展现了自身的独特生机。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其理论与唐传奇紧密结合,道家深奥的学问借助唐传奇的文学体裁得以通俗易懂地展现。唐传奇与道教有着多重关系,除了互利的方面外,道教具有禁欲思想,而作为文学,唐传奇具有人文情怀和启迪作用,二者在宣传"人欲"方面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17.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18.
《酉阳杂俎》是晚唐时期的一部史料笔记小说,该书对其时科举士子的生活多有记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晚唐科举士子的各种社会心态,如明经不如进士、仕途空幻、喜奇话异、重视高门等,颇可补正史之阙,具有重要的社会史料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后世因循此论,几为定论。然而唐人的小说观念就著述主体而言实际上并未自觉,这从著述主体上来说是如此,从唐代的传奇接受者而言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至少不能如我们现在笼统的理解,应该从文本客体自觉和著述主体的无意识与接受主体的制约两个方面去理解,才是符合唐人小说观念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是虚实结合和羽翼信史的典型代表,但学术界很少对两部小说作比较研究,尤其忽视对《东周列国志》的研究,这与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通过素材与模仿、史实与虚构、艺术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三国志演义》的素材不仅来源于三国史料,也接受了列国故事的影响;冯梦龙辑演《东周列国志》,虽然仿效《三国志演义》的表现手法,但整体上仅仅是对历史材料作艺术处理,限于“信史”的创作观和历史素材的特点,致使结构松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