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美国著名高等学府,也是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肇始之地;这里的校园空气从诞生之初即弥散着科学与民主的浓烈芳香这里的学术土壤白培植伊始便孕育着现实世界的累累果实;不仅如此,1877年这里招收了美国大学中的第一名女生,而1879年这里又录取了美国大学第一名黑人学生;这里凝结着美国公共教育先驱们的崇高理想。这里就是美国常青藤高校联盟中第一所完全世俗性质的大学  相似文献   

2.
大学与环境关系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美国大学与教育一文化环境关系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民间捐资兴学之风与美国私立大学的兴盛;拓荒时期文化传统与美国大学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用主义文化传统与美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发展;美国文化的宽容及大学学术自由与创新理念的培育。这对于我国大学主动扬弃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在大学内外营造一个适于大学自主发展的学术环境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确立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授制成为美国学术界的公认法则。它维护了大学教师集团的利益,也促成了美国社会对学术自由的重视和追求,提升了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本文从政治民主文化的角度对美国大学教授协会进行解读,认为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创建和发展根植于美国特有的政治民主文化,利益集团的成熟以及美国法律制度是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功效得以发挥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最早的理论基础是英国传统的“替代父母制”。进入20世纪以后,这一传统理论才失去指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人事服务”和“学生服务”。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动荡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发展理论应运而生了。199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发表了“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简称“SLI”)的文章。这样SLI项目在美国大学人事协会的倡导下出台了。在这篇文章中,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了SLI观点所基于的设想,以及为此学生事务领域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一、“SLI”的基本观点1.SLI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美国大学数学学科的发轫阶段。美国大学数学学科的发轫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其中关键的推动因素有三:一是早期留欧美国数学学人的影响,二是美国数学会的创办及其学术活动的影响,三是“第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及其后续学术活动的影响。美国大学数学学科的先驱们为数学学科的发轫做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在大学中创办了以研究为导向的数学系部;组建起专业性数学团队并开展数学研究;初步建立起现代数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办并发行数学专业期刊。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美国大学里涌现出最早的一批数学学术高地,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高,数学研究活动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并产生了众多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尽管还没有改变美国数学整体落后于欧洲的局面,但却为20世纪美国全面超越欧洲、迈向国际一流数学强国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讯     
关于教育全球化和商业化的争论《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穆尔在2005年第4期的社论中对教育全球化和商业化的现象进行了剖析(Moore,2005)。穆尔指出,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正在受一些教育者无法控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就是典型的例子。GATS正促使教育从一种致力于国家社会和文化目标实现的公共事业转变为供应者和消费者都不断增加的可以购买和出售的商品。面对这种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趋势,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全球化和商业化对于教育消费现象的产生,以及更多的教育选择机会的提供有积极的意义,学生在…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美国大学和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工作。学生事务及其管理一直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内容体系。我们从中可获得改革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之友》2005,(12):61-61
尽管托福考试得了高分,但国内高中毕业生不能直接进入美国前30名的大学,因为他们几乎不可能向名校提供美国高考成绩。事实上,托福考试仅仅是一种英语水平测试考试,并不是进入美国大学的高考成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高中进入大学的考试,即高考。美国的高考形式则灵活许多,美国大学理事会组织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每年组织7次考试,SAT考试成绩被称为美国第一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在市场干预逐渐加深、国家控制渐趋增强、自由文化趋于主导及内在发展需求渐趋强烈等背景下,呈现越来越显著的商业化倾向.美国大学商业化在相当的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及社会的各种需求,促进了大学的快速发展.但大学过度的商业化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学科的非均衡发展,大学教育逐渐背离其自身应遵循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本土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中源起及发展的轨迹,提出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是以其实用主义等本土文化及现实问题为基础,对英国传统的自由教育进行发展变革的观点。文章进一步指出,理性看待课程的实用化、调和学术文化变革、培育知识责任、培养世界公民是本土化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内涵。文章最后对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的本土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学科研资助体系经历了私人捐赠、企业投资和联邦拨款先后加入的发展过程,最后形成了资助来源多样化的科研经费模式。通过对美国大学科研资助发展历程进行描述和分析,总结出美国大学的科研资助发展具有资助对象由个人向研究所、大学转移,资助目的从个人兴趣向商业利润、国家目的变迁,资助内容从兴办大学、研究所向资助科研项目转变的特点。资助模式的转变对美国大学、科研人员和科研活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美国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与经验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应注重预算编制合理化、流程规范化、指标细化,应建立绩效预算管理和责任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高等院校、高校教师专业组织和以政府为代表的科研资助者三类主体的不同规约组成了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规范体系。相关规范以维护源自洪堡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学术自由"等理念为出发点,就高校教师对学术、学生、同事、所在的学术共同体、社会的专业责任进行规定,并设计了严谨的执行处理机制。总结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相关规范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捐赠基金市值的大小日益成为美国诸多名校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2004财政年度排名在美国高校捐赠基金市值前10位的学校研究,发现他们不但无一例外的均为美国著名高校,而且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中也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文章针对这些高校在捐赠收入的校内配置程序、方法及特点方面做进一步探析,并为我国高校在捐赠收入的运作及校内配置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道德手册:美国大学德育的翻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在关国的实际访谈,采集到众多商学院学生对于道德手册的真实评价。道德手册体现了美国大学对于伦理课程有效性的诉求,其内容展示的整全、德目呈现的清晰以及通篇的学术性保证,实乃大学德育模式翻新的绝佳范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美国学术协会与研究型大学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术协会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和影响,包括确立研究导向、建立学科基础、设立学术期刊、推动学术交流等。研究认为,美国各种学术协会为推动美国学院和大学的转型,建立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学术规则和交流平台,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发性推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美国、加拿大高校教师管理背景及教师管理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美、加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基本模式及其主要特点,并就中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美国高校兼职教师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美国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索兼职教师未来职业走向,从中得到启示,借鉴美国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的经验,推进我国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发展及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兼职教师培训体制;完善兼职教师薪酬制度;搭建良好的兼职教师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学学术自由演绎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化视角分析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演绎进程,可以看出,就精神文化层面而言,崇尚自由是美国大学学术自由发端的动力;就传统文化层面而言,实用主义是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主流价值取向;就组织与制度文化层面而言,专业组织、法规条例以及协商制度是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外部保障与规范;就道德文化层面而言,学术责任与学术道德是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内部反省与自律.美国大学学术自由在精神文化中产生,在文化冲突与演绎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rose to fame and fortune during the Cold War, when both student enrollments and funded research shot upward. Prior to World War II, 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wed little interest in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d little support. The war spurred a large investment in defence‐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Cold War expanded federal investment exponentially. Unlike a hot war, the Cold War offered an extended period of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public subsidy for expanding student enrollments. The result was the golden ag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The good times continued for about 30 years and then began to go bad. The decline was trigger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 decline in the perceived Soviet threat and a taxpayer revolt against high public spending; both trends culminating with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in 1989. With no money and no enemy, the Cold War university fell as quickly as it arose. Instead of seeing the Cold War university as the norm, we need to think of it as the exception. What we are experiencing now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s a regression to the mean, in which, over the long haul, Americans have understood higher education to be a distinctly private g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