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中图书馆的举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满足西部大开发中读者热切了解真实西部的需求,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料,开展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的西部开发信息宣传报道和定题咨询服务,同时注重发掘、整理和利用馆藏西部历史典籍,让西部传统文化遗产体现应有的文化价值,以实际行动为中国西部开发建设做出图书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海丰(无棣)吴氏家族是清代山东以著述等身、藏书万卷闻名的文化望族。吴氏家族一直十分重视对先人文献及其他文化成果的收集与整理,在保存古代文献资料与文化典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河东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典籍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涉及面广,品种齐全,载体多样,价值极高。我们对河东典籍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丰富河东文化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河东特有的历史文化意涵,了解河东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学术承传等,把握民族发展的脉络,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4.
论元代道教典籍的抄写与刊刻——以仙传和宫观山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道教典籍数量众多,仅收入《道藏》的道教仙传和宫观山志就有30多种。尽管印刷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手抄的道教典籍仍然存在。元代道教典籍的刊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道藏》本道教典籍的刊刻,一是单行本道教典籍的刊刻。  相似文献   

5.
典籍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其表现有三:一是将典籍内容神化;二是崇拜典籍本身;三是认为典籍聚散由神灵主持。典籍崇拜文化丛由神灵观念、祭祀仪式、禁忌等文化元素所组成。本文阐述了典籍崇拜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出先王崇拜观念、尊祖敬宗思想、崇古的社会心理及典籍的聚散无常是典籍崇拜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并分析了典籍崇拜现象的合理因素和荒谬成份。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对中国传统典籍进行阅读推广,提出对中国传统典籍进行分类指导阅读推广,并以此分类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各类不同推广策略。[方法/过程]界定适合阅读推广的中国传统典籍范围,建立以阅读推广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典籍分类书目体系,梳理研究中国传统典籍推广现有模式及案例。[结果/结论]建立起一套以阅读推广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典籍自主分类体系,面向不同阅读群体提出各具特色的推广模式,促进中国传统典籍阅读推广工作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构建面向典籍文本的语义本体,能够促进典籍文本的挖掘与分析。然而由于典籍文本与现代文本在语法上存在较大差异,给面向典籍的语义本体构建带来了困难。[方法/过程]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探讨针对先秦典籍的本体构建方法。以国际上文化遗产领域通用的CIDOC CRM为框架,设计先秦典籍本体模型。针对典籍文本内容的特点及句法特征,将规则抽取与条件随机场方法相结合,提出一套本体实例自动获取技术,并以《左传》为实验语料进行测试。[结果/结论] 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本体实例抽取技术能够较好地提高面向典籍文本的本体构建效率。基于规则的本体实例抽取实验F值在93%左右,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本体实例抽取最佳特征模板的F值为82.51%。在本体实例获取中,词性信息和位置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祖先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创造出辉煌璨烂的文化,古代典籍便是古代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史实,累积着古代人民的经验与智慧,是时代的见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研究古代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然而,古代典籍在长期的流传中,不断地遭受人为的损毁和自然灾害的侵蚀,逐渐地减少,其损失是极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药典籍特点出发,分别提出了开中医药典籍献信息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现代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19日上午,在国家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国家图书馆、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领导以及“中国典籍与文化”讲座部分主讲人、听众一同在热烈的掌声中迎来了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开办六周年暨《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一辑出版的时刻。  相似文献   

11.
典籍筋滥于人类文明之始,是人的创造物,它一旦被创造出来,就获得了独立于世的意义,为自然之物,无需顶礼膜拜,也不必禁焚抽毁,然而在历史上,典籍的命运神秘莫测,或被神化,或被禁毁,典籍崇拜现象时有发生,祭书即是现象之一。祭书是指将古代典籍当作祭主行奠祭祖的一种仪式,它反映了古代读书人对典籍的尊崇心理。祭书之名,虽始见于清中叶,但将典籍作为祭主来祭拜,早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南齐书·臧荣绪传》记载,臧荣绪幼年孤苦,纯笃好学,为当时的高逸之士。“荣绪停爱五经,谓人口:‘昔吕尚奉丹书,武王致斋降位,李、释…  相似文献   

12.
先秦献捷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这种军礼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持续达2000多年。但是,由于文献资料零碎散乱,历代的礼家乃至今天的学者对此问题要么只言片语,要么含糊其辞。钩稽先秦典籍和辅以青铜器铭文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对先秦时期的献捷礼的主要内容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的原因,回族医药学在我国医学文献中很少再现,古代医书上也仅有零散记载.人们对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严重制约了回族医学的发展.本文根据已整理出版的古籍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对回族古代医药典籍文献的内涵、类型与应用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使用文献资料法对八段锦与道教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发现八段锦深受道教文化的滋养与影响:八段锦的最早描述全部见载于道教典籍,八段锦的功法特点和习练要领深受道教"虚""静"思想"、自然"观念"、贵人重生"思想、重视"气"等思想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华 《图书馆论坛》2007,27(6):180-182,252
我国是世界上保存图籍最为宏富的国家之一,这与历代重视典籍分不开,自汉、魏以来就设立秘书监进行专职管理。明代对此有所因革,朝廷典藏改由翰林典籍管理。其初由于朝廷重视,典籍发挥了身处翰林的特定优势,进展良好;自明中叶后,随着政局转坏,典藏亦渐趋衰败。其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教典籍数量庞大,我国历代官私书目中收录的大量道教典籍,从分类方法和著录范围乃至著录旨趣上,与道经目录都有很大不同;历代官私书目之间在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古代官私书目的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道教典籍的发展演变和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李古月 《图书馆》2023,(9):106-111
史志目录对于考察典籍亡佚时间有着重要作用。顾实于《汉书艺文志讲疏》中多次利用史志目录判断典籍亡佚时间,惜其结论时有瑕疵。文章补正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中的失误,进而探讨在考察典籍亡佚时间时史志目录的使用问题及该方法的局限,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交通运输历史悠久,从黄帝拓土开疆,首筑道路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古往今来,历代史册典籍,中外学者的著述,记载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并具有不同于其它文献的三大特点: 第一,数量浩繁,涉及的文献类型广泛。古代交通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国  相似文献   

20.
余锐 《传媒》2023,(20):41-43
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围绕青年受众主体地位,创新传统文化大众表达,展现中华典籍思想传承,凸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满足青年群体多元需求。《典籍里的中国》依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互补、联动,实现多渠道立体传播,进而提升传播效能,强化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