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历史上,犹太人很早就来到了中国,但中国人对犹太人的认识经历了从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中国人对犹太人的态度始终是友好宽容的,并在给予他们同情的同时,又对其政治活动尤其是犹太复国主运动给与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巴勒斯坦1929年发生的动乱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首次由于西墙之争而引发的一系列大规模流血冲突。这次冲突是阿犹双方矛盾长期积累后的爆发,影响深远,被视为巴勒斯坦问题的分水岭。这次骚乱刺激了犹太复国主义发展的步伐,激发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发展的高潮,导致了阿犹冲突的全面升级。而作为委任统治国的大英帝国,正是在动乱后,开始对巴勒斯坦政局作出新的评估,并随之作出政策调整;同时随着美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的介入,加剧了阿以冲突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近代辽宁犹太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辽宁犹太人主要为俄系,其形成为社团的仅有大连和沈阳。他们同中国其他城市的俄系犹太社团一样,在社团活动方面均听命于哈尔滨的犹太人社团。他们在迁徙辽宁的过程中,多经过了在哈尔滨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4.
二战期间,德奥制定的排犹政策迫使大批犹太人再次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生活,而中国大陆由于远离欧洲战火,自然成了当时犹太人逃避灾难的最佳地方,因此大批的犹太人或自发或有组织地来到中国避难。犹太人在华期间,中外各界人士对其进行了大量援助,使犹太人最终回到了他们的祖国———以色列。  相似文献   

5.
近代哈尔滨犹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在谋求"强身健体"和"复国"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关于体育思想方面的巨大精神财富。在追寻"中国梦"的步伐中,恰当地理解和认识近代哈尔滨犹太人体育文化的特征,直面当代中国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近代哈尔滨犹太人体育文化中找到可以为我所用的有益内容,从而促进我国当代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思想改革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开封犹太人被汉化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对犹太教信仰的放弃。在开封,犹太教经历了一个懦化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开封犹太人逐步接受儒家思想,放弃犹太教信仰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参加科举、与外族通婚、遵从汉俗等诸方面。这最终导致开封犹太人的完全汉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而要拥有黄金屋,必须头悬梁针刺股,苦读。犹太人却不这样。当孩子刚刚懂事时,父母就会给孩子打开犹太教的经典《圣经》,在书页上滴一点蜂蜜,象征性地让孩子感到书籍是甜的,读书是个甜蜜的过程。无数平凡的犹太人在这个甜蜜的过程中变成巨人。站在世界各行各业的顶峰。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中国对犹太人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期间,德奥制定的排犹政策迫使大批犹太人再次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生活,而中国大陆由于远离欧洲战火,自然成了当时犹太人逃避灾难的最佳地方,因此大批的犹太人或自发或有组织地来到中国避难。犹太人在华期间,中外各界人士对其进行了大量援助,使犹太人最终回到了他们的祖国——以色列。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犹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一些永不消逝的温情与魅力的伟大东西,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闪耀在寂寞的清晨,那是对于人类灵魂永恒秘密的充满激情的探索。”早在唐代就有犹太人从陆路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但较多的犹太人是在北宋以后从印度转道进人中国的。当时,在中国的犹太人主要活动是经营商业。  相似文献   

10.
田园 《华章》2010,(19)
犹太人是一个神奇的民族,他们在千年的流浪中顽强的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然而生活在中国开封的犹太人社团是一个例外,他们在生活了800年后才同化于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开封犹太人的同化既有内在因素(犹太教的自我封闭性,民族传统教育的疏忽等),也有其外在因素(中国宽松的宗教政治环境,科举,通婚等),还有一些偶然因素(开封水患等).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开封犹太人的同化.  相似文献   

11.
在犹太民族在华散居的历史上,开封犹太人尤为令人注目。自唐宋年间,犹太人经陆路和水路达到开封后,便开始了具有犹太民族特色的社区生活。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宗教、风俗礼仪等活动中,经过700多年的修养生息,开封犹太人自然地融合到中化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地理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考察金末中州的诗学发展。金末诗学代表人物元好问在对唐诗学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走访了中州的各个地区。这一过程分为三乡论诗、汴京交游、嵩山著述、南阳求索四个部分,最终元好问唐诗学理论涵盖体现了中州区域内各方诗论家的观点。金末中州文学地理具有中心性、包容性及活跃性的特性,并在元好问唐诗学探索的过程中集中反映出来。可以这样认为,金末中州文学地理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并孕育出元好问唐诗学这一时代文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游仙题材在唐前沿着两条路径前行,经过秦汉的低伏,汉末魏晋的高涨,至东晋以后而渐趋边缘化.这既是文学现象,更是文化现象.游仙题材近千年的起伏及世俗化趋势跟我国思想史上理性精神的发展脉络有着某种对应关系.通过对游仙题材的历时性考查,再参照以理性精神在唐前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对各阶段作品的解析,可以理清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乐伎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唐代更成了一个颇具规模且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从乐伎促进了唐代乐舞诗的繁荣和乐伎促进了唐诗的传播和保存两个方面论述乐伎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碾是古代中国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加工器具。唐朝时,其应用之广泛与纯熟达到一个新高度。唐朝特权阶级为了谋求水碾加工的巨额利润,在河渠之上广设水碾,造成加工用水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矛盾。为了保证农业用水,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运作,唐朝政府一方面强制拆除水碾,另一方面在《水部式》中规范水碾的使用,通过行政与立法两种手段力图对关中水碾进行有效管理。但这些措施均由于特权阶级的抵制而不能取得长久效果,系统制度化的水碾管理体系未能建立起来。最终,唐王朝放弃了对水碾的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至清朝共二千余年。其政治体制,“天子独尊,宰相统摄百僚”的制度开创于秦朝。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隋朝创立的天子之下“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这种政治体制;创立的科举制度,空前扩大了社会基础。隋朝短暂38年,为隋唐统一天下的草创、为封建社会后期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划历史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茶的出现,历代诗人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茶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当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这一首首茶诗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了唐朝诗人对茶的浓浓情意,充分体现了唐朝诗人与茶的深深情结。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化是中国的一代盛世文化.与此相对,天平文化也是日本的盛世文化.只不过,唐代文化早在日本天平文化之前,且其对天平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日本的天平文化,可说是盛唐文化在日本的移植,融合与创新.由于当时日本在唐朝先进文化吸收上的种种特质,自然而然,她就创造了当时与中国相邻的别的任何国家所远不可及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2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由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吸引了大批外国使节、商人、僧侣、留学生等来到中国.处理好与外国人的关系,保证唐朝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是唐朝制定涉外法律的一件大事,也是解决好唐朝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