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志珍 《甘肃教育》2008,(16):38-38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本着因材施教,用教材,不唯教材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同时,教师还要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坚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放眼课堂和教材之外。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教师为了应对考试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积对语文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以满足当代社会对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的教材使用观深刻影响着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目前语文教师的教材使用观不够科学,经常把教材当作练习册或读本,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突出语文教材的校本化,时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教材使用观是语文教师走出教学泥潭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串联单元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教学中,教师要精准解读教材,关注语文要素的体系性和层次化,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强化整合、实践,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使单元教学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零碎走向统整,使单元语文要素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个人的阅历不同,鉴赏能力不同,其感受和领悟出的内涵必然会有差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很有必要运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统编语文教材注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双线并进的编排体例上,还体现在单元内各个板块的共融共生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准解读教材,从整体视角考虑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课堂上,教师要关涉、整合和实践语文要素,使语文要素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以及不同课文中得到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按照双线结构组织单元教学,这个单元是语文知识能力的单元。教材通过双螺旋组织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分布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什么。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课后习题,明确语文各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着力落实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刘康 《考试周刊》2009,(37):23-24
新课标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教材观,使有限的教材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和无限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语文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凭借。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材就是指语文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用书(即“教参”)。张志公曾指出:“教材一旦编印出来,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物,教师之于教材就有了双重性:既被教材所制约,又反过来制约教材。教材终于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教材研读技能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顺应教材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旨趣、学生的阅读意向、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的系统知识和相关专业理论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各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等准确把握,对每篇课文的知识系统、范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等内容要素进行科学而艺术地加工、转化和创生,实现教学要素的优化组合,达成教学目标的技能.区分语文教材研读类型,把握语文教师教材研读技能的训练策略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透彻地阅读教材文本、准确地解读教材本义、深度把握教材内涵是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解读、认知并且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全面归纳教材体系,认识到教材的难度差异,提高教学效率。一、立足生活实际,增强语文教材的趣味性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难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中介与凭借,没有语文教材,或者没有好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学都不可能有好的效果。但有了好的语文教材以后,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教学。因为这里还有一个教材的教学处理问题,也就是教材的教学化问题。如果语文教师不具备足够的文本解读能力,不能将教材中的意义元素充分转化为教学元素,那么教材的中介作用和教学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就无法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4.
彭昕 《教师》2008,(17):22-23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大量优美短小精练的文章。可教材本身只是个范例,如何巧妙地运用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和努力践行的方向。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式必须也应该是师生互动,是教师用语文教材去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  相似文献   

15.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体现于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方面。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是基于"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需要,为多元主体间提供平等对话平台的需要,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凭借,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托。教师应摒弃教教材的思想,树立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语文活动的重要依托。新课改下,教师的教材观渐渐地发生了改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要努力尊重教材,但不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善于重组教材、包装教材,要形成“大教材”的意识。然而,这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随意的增删和重组,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深度解读教材、宽度拓展教材、薄度回归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和学生展开语文学习的主要凭据,包括语文教科书和用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材料。语文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近年来,由于新课程与教学理念的倡导,教材编审、发行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语文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现了多种版本、多样风格的语文教材。但总的来说,各类语文教材还多是以选文为主体,旨在通过选文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选文、编排、注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候,报纸上传来不少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论:既有叶开教授质疑小学语文教材的脱离实际。亦有业内人士批评语文课本的淡化语法……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既有来自教材的原因,亦有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存在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