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意义]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更要求情报学学科融入新时代,积极探索数智化人才培育路径。[研究设计/方法]从认知到应用全方位策划“情报学+”数智化人才的培育理路,明晰育人体系,重点描述人才核心素养模型的搭建以及对人才培育路径的思考,展现情报学育人的本土化、特色化、智慧化。[结论/发现]情报学学科未来应致力于培育服务新时代各工作领域和研究情境的复合应用型情报学人才,不断探索更完整的人才培育闭环。[创新/价值]以中国哲学思想赋能新时代情报人才培育的理论遵循和实践路径,体现哲学思想现实价值的同时,为情报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强国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创新精神的出版人才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进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在融合发展趋势下取得出版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突破,但也面临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进程较慢、高校出版人才培养出路问题尚未理顺等问题。对此,新时代出版人才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党管出版”“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促进出版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复合型和专业化的人才结构,加快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以推动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也为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出版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与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从而不断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力影响力。面对新的文化使命,出版业须打造融合出版内容精品,筑牢出版事业发展根基,着力发展前沿出版科技,提升国际出版传播效能,建设中国特色出版学科,构建出版业发展新格局,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少儿出版面对3亿多青少年读者,肩负着文化传承、价值传递的重任。少儿出版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始终遵循中央关于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要求,坚持把正确出版导向作为少儿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统一。作为少儿出版人,我们要坚持以孩子为中心的创作和出版导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培育精品力作上花更大力气,结更多硕果。  相似文献   

5.
张久珍 《中国出版》2022,(23):14-16
面对时代形势、国家需要、科技进步和人民需求,出版学科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出版学科因其自身的跨学科特质和时代要求的复合型素养,更加注重深度融合下的高层次人才培育。相较以往传统育人模式,新时代出版学科人才培养更加强调从时代之需、理论之需、行业之需出发培养战略型、学术型和应用型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政产学研用齐心协力共创共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现代化人才建设列入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企”不仅成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出版社作为重要的国企和国有文化企业,必须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促进新时代出版队伍建设的现代化,以“文化就是生产力”的新理念培育有技能、有情怀、有追求的出版人才队伍,以“制度就是生产力”的科学理念实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把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融入国家层面的“人才强国”战略中,落实到新时代的出版队伍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加强出版队伍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落实到出版人员的主体身上.在出版队伍中,作为出版单位的领导人和资深人员的"出版家",是带头羊、领飞雁和主心骨,出版家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整个出版行业、出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换句话说,出版家的道德情操不失水准,整个出版队伍的道德素质就有了保证.那么,出版家的主体道德建设应当采用一个什么模式呢?我认为,"现代新型儒商",乃是出版家人格培养、道德追求和形象设计的好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强 《中国出版》2018,(9):5-10
我国中小学教材经过百余年几代人的艰苦探索与改革创新,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大课题。新时代的教材建设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材的科学性,加强教材的立体化和数字化建设。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真心诚意做好教材出版服务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9.
编辑人才参与出版国际传播产品策划、设计、生产、传播的全过程,是推动出版国际传播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建设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编辑人才队伍,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出版国际传播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应致力于构建长效培养机制、实践培养机制和高效管理机制,强化编辑的守正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出版国际传播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为出版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报告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历史使命,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遵  相似文献   

11.
试论转型期的出版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出版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出版业的变革呼唤着新型出版文化,以适应集团化建设、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和国际性竞争的需要;出版社的改制也迫切需要能够引领出版社发展的新型出版文化,以促使出版社不断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提升品牌力;转型期出版家的成长则要求突破不适应时代的旧出版文化的桎梏,迅速以新型出版文化为指引来完成自身社会角色的时代性定位,从而带领员工迎接新时代的风浪.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鲜明主题,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我国历史悠久,在文化传承中历来崇尚出版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努力实现双效统一的高质量发展。要锚定出版核心要素,准确把握出版企业的特征属性,着力提升出版企业核心能力,加快出版要素融合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于友先同志的高论:《时代呼唤出版家》。这位令人尊敬的出版界前辈精辟地提出:“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出版家是整合人类思想文化资源而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企业家。”“要对出版事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依靠出版家。” 于友先同志的文章读了能触动人的情怀,能引发人深深的思索。 出版是文化产业。出版产业要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离不开市场的检验、推动和培育。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或者正如友先同志所说是出版家。时代和市场都在呼唤出版家。出版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大学出版社党建工作强化“两个全面”应按照党管出版原则,理顺“两个全面”管理体制;建立和落实党的领导与出版社公司治理相统一制度,加强党建与出版业务融合;夯实出版社基层党支部党建基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有声读物通过极富感染力的演播形态,丰富读者的听觉意识,具化文字形象,在移动阅读、解放双眼的过程中满足了各年龄层读者的阅读需求.当前,有声读物市场逐渐反哺出版机构,在融合出版过程中发挥着示范性作用.因此,数字化声音市场的培育前景、数字人才的培育价值及培育方向成为融合出版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学术出版迎来发展新局面,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具备跨学科、多学科的学术素养,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拥有发现学术生长点和学术新人的敏锐眼光,确立理性和甘于奉献的职业态度等.培育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能力需要探索新的路径,体现为在政治上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在学识上...  相似文献   

17.
周青 《中国出版》2023,(21):10-13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出版业要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守政治立场、传承文明薪火、回应时代关切、坚持创新创造、推进文明互鉴,将思想伟力转化为出版的生动实践。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四川出版要扎根文化沃土,从平台生态、融合战略、智慧保障、人才工程建设入手,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写好四川出版答卷,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8.
苏振华  钟可  杨振和 《今传媒》2016,(10):129-130
近现代我国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出版家,他们的出版精神、出版理念对当今出版业的发展仍有重要影响。当代出版不能唯市场论,而应肩负时代责任感,传承文明,守正创新,传播有底蕴的、有内涵的、有营养的文化作品。通过分析中国现代著名出版家邹韬奋、陈训慈、周百义的出版活动,展示当前我国编辑出版实践中应继承发扬的出版精神。  相似文献   

19.
"出版工作也是教育工作"这一平实的表述,是叶圣陶丰富的出版思想中极其重要的命题之一,体现了他对出版的教育功能的深刻把握。这一命题,是叶圣陶对近现代出版家思想境界与文化追求的接续,反映出他在新时代语境下的自觉调适,还体现了"同志的结合体"人格教育观念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郝君 《今传媒》2020,28(1):80-82
依托影视产业培育城市IP,将城市元素与地域文化融入影像中去,通过探索影视作品中城市IP要素的呈现与孵化,深入挖掘城市IP的精神内核,并借助资源整合打造城市品牌IP,可以快速实现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地方影响力。对于城市IP的塑造有多重路径,但依托影视产业培育城市IP,最具直观视觉刺激,且传播力度强、覆盖范围广,为城市IP价值的挖掘与培育提供了新的角度,为最终实现新时代城市建设的特色化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