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能把握这些语句,那就难以理解文意、语句,包括词语和句子。具体地说,关键语句包括:对于事情意义、人物性格、段落或文章中心具有突出表现功能的句子,总提或结论性的句子,表示“文眼”的词语或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承先启后的句子,反复出现(包括在反复出现中略有变化)的词语或句子,等等。关键语句可以出现在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关、中间、结尾等任何一个地方。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必须具备的能力是:①善于发现关键的语句的能力;②正确理解关键语句自身的结构和意思的能力;③明确关键语句与文内其他内容的关系,认清关键语句作用的能力。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里的知识短文《理解文章的句子》中指出:理解文章中的句子要有一定的语文修养,而“语文修养”又主要是对词语和句子的确切认知。对句子的确切认知又主要是就其结构而言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文眼”袁士迎文眼指的是文章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词语。“眼”是比喻说法,人有眼睛最能表情、达意、传神,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所以,文眼就是一篇文章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和集中,把作品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 记叙文阅读题记叙文阅读题是所有的文体阅读题中使用最为广泛、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 ,其考点主要包括 :1 文体知识的理解。如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中心与详略、结构方式、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2 文句的理解和品味。如①对词语、句子的品析。包括词语的选用 ;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含义和深层含义 ;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 (含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包括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 ,明确段的中心意思 ;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总有一些词语或句子与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起着提示全文的作用。这些词语或句子,我们就称为“重点词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呢?同学们不妨(fánɡ)从以下五种方法着手。⒈在文章开头中寻找。有些文章开头一句起着总起的作用,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课文《嘱咐(zhǔfù)》开头一段话:“母亲给了人无微不至的爱,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这句话就点出了课文的重点: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⒉在结尾中寻找。有些课文…  相似文献   

5.
第一、审题,摸清题目限定词语的含义。在审题中,一个作文题目往往可以分割成中心词、核心词和修饰限制词等等。半命题作文题目出现的往往是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和指示文题中心思想的中心词。文题中的中心词,也就是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例如,《我喜欢……》这个文题中的修饰限制词语是“我”,文章只能写自己,而不是写别人。“喜欢”则是揭示题目主旨和文章表意的重点,是“题眼”。学生只有真正明确和掌握文题限定的词语,特别是找出“题眼”,理解含义,才能为下一步的填题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填题,选择补充揭示题材范围的核心词。半命题作文的填题,…  相似文献   

6.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可不重视提高识别文眼的能力。那么,怎样识别文眼呢?所谓文眼,就是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它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还可以是句子。文章体裁不同,文眼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记叙文的文眼常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如《听潮》的文眼是“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说明文的文眼就是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如《故宫博物院》中“规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的复习和应试中有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那就是要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现在无论是在复习中还是在应试中都存在着一种通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只把眼睛盯在字、词、句、段等文章的某个局部,而不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一种阅读方式。复习课文只抓所谓的重点段、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至  相似文献   

8.
眼睛对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把它称为“心灵的窗户”,它可以流露出入的喜怒哀乐,观察它,往往可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一篇文章也常有一两句关键的话,甚至是一两个字,它虽短小,但却是文章的精华,是作者构思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就像是文章的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口可窥见到文章的内容、情感和中心。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抓住它切入课文教学,就能有效地牵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它为切入口,就能窥见全文的主旨,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这样的句子或词,我们称之为“文眼”。“文眼”对理解文章是十分重要的,它与重点、难点并不完全相同,有时它并不在显眼之处,但抓住它则全文豁然而解;抓不住,可能会感到茫然无绪。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意“文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心句,是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句子,它往往在课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读课文时,找出了中心句,就能比较准确地领会文章的中心。那么,怎样找中心句呢?  相似文献   

10.
文泽芝 《湖南教育》2003,(11):37-37
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教学时,抓住题目的中心词———题眼。例如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甲”字就是“居首位的,第一”的意思。由“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出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让学生具体感受它们的美,最后可获得清晰的感受:桂林的山水确实天下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抓住“文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在文章中常常能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熟读“文眼”所藏的段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扩展开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11.
“文眼”是文章的精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准“文眼”,学生就找到开启课文之“门”的钥匙。那么文章的“文眼”又在何处呢 ?  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标题上。这种情况一般在议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类课文的标题往往就是作者的主张,也是全文的论点和中心所在。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唐的《作家要锻炼自己的语言》等,其文眼就体现在课文的标题上。   二是体现在文章的起始句或起始段中。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在抒情散文、议论文等文体当中。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文章定…  相似文献   

12.
王秀琴 《辅导员》2012,(27):24-25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在于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能否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这是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呢?一、一条主线——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人有人脉,因生人杰;地有地脉,因生地灵。一篇文章也因有了文脉,才有了灵气。作为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赏析一篇文章时,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顺着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更是一个具体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中的德育,其凭借主要是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弄通教材,是语文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抓课文关键性词语进行德育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有层次的剖析、点拨,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德育的有效途径.因为关键性词语,尤其是“文眼”,思想深刻,语言凝炼,最能体现文章的思想.例如《纪念白求恩》的结尾句: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学习《养花》一课,可以采取抓住文眼,导渎全篇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又提高阅读效果。一、联系课文内容剖析中心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再从课文的结尾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养花乐趣的句子即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知道作者的这段话,既对全文内容作了总结,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对中心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思考议论,从而知道:喜—忧,  相似文献   

15.
阅读文章有“文眼”,审题立意有“题眼”,探究课文有“课眼”。原因是:紧扣“文眼”提挈全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文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眼提挈全文,从而领悟文章的中心。例如,指导学生预习《珍贵的教科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以“文眼”——“珍贵”为导向,认真阅读四段课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题。预习中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时,抓住盼书,暗示“珍贵”。引导学生感知:战争年  相似文献   

16.
高考现代文阅读所选的文学作品其语言是较含蓄的,在考场上的短时间内要想尽快理清思路,把握文脉,就要学会抓住文中的主要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意,把握主旨。1.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例如《荷塘月色》第一段首句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它是全文的文眼。“不宁静”三字准确地概括出作者当时的情感状态。抓住了此句就为很好地理解文章情感线索打下良好基础。如果是议论文段,一般在首句提出论点。例如…  相似文献   

17.
审题五法     
审题是作文的首要环节,审好题是写作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作文时要认真对题目、要求等要素中的每一个字词仔细推敲、体会,要正确把握题意,要准确理解作文题目对作文所作的限制与赋予作文者自由发挥的空间,达到对作文命题意图的全面领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怎样才能审好题呢芽笔者归纳以下五法:一、题眼分析法“题眼”指文题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那又如何去抓呢芽一是,如果文题是一个句子,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爱家乡的小河》,“爱”是动词,也是本题的题眼…  相似文献   

18.
在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经常要通过词语、句子、段落和其他事物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过渡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过渡,才使得一篇文章环环相扣、自然完整、浑然一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过渡有两种方法:明过渡和暗过渡。所谓“明过渡”,指的是在文章中通过一些词语、句子、段落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而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又都是很醒目地出现在课文里的,让人一看便知。明过渡有三种形式:1郾过渡词。就是在相关的上下文之间插入一个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类词语常见的有“此外”、“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19.
一、教读课文的教学要点 《荔枝蜜》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记叙的线索和词语的搭配。怎样在教学中把握这个要点呢? 第一、引导学生阅读附录《记叙文的阅读》中有关介绍线索的部分。初步明确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以及线索的多样性等问题。 第二、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去分析本课的线索。本课的线索,在课文“预习提示”中已明确指出。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要学生去背记这个结论,而应该去分析线索和文章结构、线索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关于结构,本课课后练习一提出了这个问题,教者要有意识的把这个练习题和线索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发展正是和文章的段落层次同步的,学生可从中领悟“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这一提法,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把握线索去分  相似文献   

20.
《詹天佑》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若按课文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全文 ,很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 ,造成重点不够突出、难点难以突破的情况。我认为 ,本课可通过“紧扣中心词 ,用好过渡句”展开变序教学 ,以达到“长文短讲 ,教活全篇”的目的。二、初读全文 ,拎出中心句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便是文章的中心句 ,“杰出”、“爱国”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词 ,全课的教学必须紧扣住这两个词展开 ,学生若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则教学才算成功。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