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不仅是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是教育目标的回归。如果学校教育仅仅着眼于学校围墙内的"教"与"学",忽视了家庭文化对孩子潜在的影响和作用;如果学生家长片面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名牌学校,父母就可以放弃自身学习和自我改变,那么就违背了教育"育人"这一根本。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都是学校不在编的教师,家长的作用、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要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整个社会对教育也就满意了。虽然说对学校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教师对学校的评价、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为了给孩子找到一所满意的学校,很多家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到一所学校,就是要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家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亦是孩子学习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孩子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对孩子具有学校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管理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反之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业方面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行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最早、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家长的言行就是对孩子施教的教材,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把教育子女看成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切实加强自身知识、品德、性格、情趣上的修养,在家庭这所学校里做一名合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入学后,许多父母便逐渐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视角放在了学校教育一头,评论教育孩子的成败问题,往往只关注学校的教育责任。殊不知,家庭教育始终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笔者要说“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相似文献   

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班主任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如果家长能和学校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那么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必须要经历的两种教育方式,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就是说教师和父母都是孩子无可替代的教育者。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学校与家长要多方面、多途径地进行联系、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工作,在家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校讯通即成为了首选。通过校讯通和家长快捷、有效地传递信息以及便利的交互,这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也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9.
七嘴八舌     
要谨防为了给学生“治赖”而撕破家长的面子,这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给家长面子就等于把家长推向了班主任及学校教育的对立面,家长可能会因此而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逆反情绪,为今后的教育及班级管理设下更多的障碍。如果家长的面子被多次剥夺,家长会失去自尊和自信,放弃对孩子的监管,也就不会发自内心地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就想,如果汇集中外教育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编写一套教育谋略的图书,对教育、对孩子一定是件大好事。非常庆幸,这样的想法得到了许多领导、老师、同事、朋友的指导和鼓励。于是,就有了现在您所看到的“中小学校长谋略”和“中小学班主任谋略”。  相似文献   

11.
龙瑞秋  俞江会 《师道》2006,(12):47-48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升和补充,在学生的全程教育和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作用。平日我们说的“环境育人”,不仅是指学校环境,也指家庭环境。孩子入校接受系统的文化和思想品行教育后,家庭教育仍举足轻重。若是学校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13.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对学校、老师敬而远之,他们在家庭中支持、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却不太关心、过问学校教育,很少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异议,大多数家长对学校教育有较高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赞同多,批评少。新生入学时,家长一句“老师,孩子就交给您了”的重托,既反映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一致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竞争的加剧、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高、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4.
李树泉 《小读者》2012,(10):10-10
有的家长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任务,这种想法是不妥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家庭不积极配合,效果就不理想。家长与孩子的亲缘关系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共同生活也有利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  相似文献   

15.
做家长已经有些年了,但每每看到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自己却束手无策,只有“惶惶不安和忧虑”,就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如果有一所新父母学校,自己就是这所学校一名虔诚的学生,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教师必须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成长方案。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新时期的到来,对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的学校“家长签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此招甚至成了部分教师的“法宝”,似乎一签字,教育质量就提上去了,孩子就取得大的进步了。笔认为靠“家长签字”来监督孩子学习、来实施所谓的教育,实在是井底观天之见、鼠目寸光之举,而且治标不治本,对孩子潜能的发掘和可持续性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18.
请跟我来     
本文可以称为本刊刊发的《教一年级的日子》(2005年1、2月合刊)的姊妹篇,个别段一落稍有重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形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校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但是,效果怎么样呢?教育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常丽华老师从去年开始教一年级,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周起,她就针对教育问题给家长写信,主题是“请跟我来”。这种对家长的引领,不是下命令,不是简单的点名或训话。而是把信任交给家长,把力量倾注到唤醒和点燃上。这些信产生的作用,使我们想到了志同道合、荣辱与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等语汇。  相似文献   

19.
谢娟 《中华家教》2012,(Z1):6-7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家庭教育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学校教育的日臻完善,以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家长将教育孩子的义务直接全部推到学校,使很多家庭丧失了对孩子的教育功能。再者,有些家长虽有教育子女的想法,但教育观念、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