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艺作品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具有多种价值表现形态,其诸多价值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满足审美主体(个体或群体)的某种需要来完成.而审美主体需要的丰富性和动态性则为其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其价值的实现程度(深度和广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对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能力.在任何学科中,方法问题都是一个重要问题,方法的科学与否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各种学科和文艺理论的发展,文艺批评的方法不断得到充实、更新,在研究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批评方法上形成了诸多方法并存的格局.在西方就有:历史悠久的道德批评;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批评;注重作品社会联系  相似文献   

2.
叶燮的主要诗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原诗》中,《原诗》奠定了叶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以及小说人物之口来申明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的。《红楼梦》的诗论散落在各回中,但大部分重要的诗论集中在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八、七十八等。根据叶燮和曹氏家族的关系,认为曹雪芹的创作是受到叶燮《原诗》的影响的。理、事、情,文无定法,诗贵独创,形式与内容,形象思维五个方面来都可看出曹雪芹诗歌理论与叶燮诗论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文艺批评的基本前提是创作的存在,而创作的实践发展又必须基于和仰赖于批评理论从美学高度对艺术实践的认识,只有理论批评深化了的认识渗透于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冲动中,才能在提高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中总结文艺实践,进而波及文艺创作向深层发展,这便是近年来文艺界对文艺批评理论哲学概括的总体看法.然而,对文艺批评理论自身范畴的讨论,则众说纷纭,难趋一致.笔者认为在研究和综述近年来文艺批评理论争鸣中,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特征加以论述,是一件很有必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素以特立独行而著称。其创作自由洒脱,汪洋恣肆,是英国文学史上"带刺的玫瑰"。本文着重探讨他文艺批评风格的独特性与前瞻性,并以此考证他文艺批评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迅十分重视文艺批评,把文艺批评视为推动文艺发展,帮助读者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作家和读者审美意识,促进作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思想和艺术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 鲁迅文艺批评的美学思想,不论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或当代文学艺术批评中都不失其光辉,有着针砭时弊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意为"寓意之象",因有创作主体情感活动的参与,使其区别于其他物象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从古代诗歌开始,中国文人便广泛运用审美意象进行创作.苏童作为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其小说中大量的意象书写及作品中独特的审美意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通过大量审美意象的创构,苏童在完成叙事目的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美学追求寓寄于意象之中.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在专文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治学视角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较上个世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来七八年时间中,学晃对之前叶燮研究的回顾与整理,对《原诗》的反思与质疑等,持续不断;围绕《原诗》中的循环论、中心主旨和英雄史观,学术界的争鸣与探讨也十分激烈;在国内比较研究日趋深入的同时,中西比较研究也全面展开,异常活跃:研究中关注点也较上个世纪发生了明显的转移,一些新领域不断被挖掘;关于批评形态和言说方式的研究也很有特色。但在丰收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推进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不足。文章在进行反思、述评的同时提出叶燮研究有待开垦的空间:比较视角、文体视角、辩证考虑和跨学科研究等,认为这可能成为21世纪叶燮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叶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以反对复古、提倡革新为诗歌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体现在诗歌发展观和诗歌创作论中。在发展观中,叶燮围绕“创”论证了只有创造才能推动诗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创作论中,诗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更是诗歌创作的必然前提与条件,主要体现在他的“才、胆、识、力”的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曾永成《文艺生态引论》的评述,指出了文艺生态哲学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在文艺批评中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版面设计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基础,而文字是版面设计的核心要素,是版面构成的灵魂,其在版面编排中不仅担负着供读者阅读的基本功能,同时更承担起塑造版面视觉审美风格、强化设计主题的艺术功能.本文基于文字编排在版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分别从文字形体异化、排列组合异化及图文互动异化出发,研究版面设计中文字异化构成的运用.以提高版面设计的审美功能、强化设计主题.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诗学体系中,杜牧的理论颇具特点.他反对奇丽之风,反对囿于时尚,强调创新,主张意为主而气为辅.在对李杜、韩柳、元白、李贺诸人所作的评述中,他又表明了自己对诗歌本质特征和审美意义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2.
琼瑶作为通俗文学中言情小说家的领军人物,其小说的审美特征是她在众多言情小说家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对于琼瑶小说的研究,许多人只注意到了其畅销度与流行性,而对于审美性的挖掘却不够充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有些"流行性"的作品只能闪耀一时,而琼瑶小说屹立通俗文坛几十年,其审美影响与魅力可见一斑。文章从琼瑶小说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审美特征以及作品中的古典诗意美和传统文化韵味两个方面对琼瑶的创作在思想、艺术方面的价值给予了一定的研究,以期对她创作内涵的探讨更见深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古传奇中的女侠为研究对象,对其“奇正武功”进行分析.指出古传奇女侠的武功吸收了现实世界中的骑射、剑术、轻功、戴竿、药术、幻术等方面的合理因素,转变为自己独特的武功之美.并通过对古传奇女侠以武行侠的“中性之美”的分析,让读者体验女侠的柔弱与阳刚的完美融合,感受有别于男性世界的审美体验.古传奇女侠所表现出的审美特点,可以用来完善我们今天的武术之美.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艺批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卓越先驱者之一,郭沫若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方面的建树也是突出的。他一生积极配合我们党所领导的壮丽曲折的革命斗争,坚持从文艺战线的需要出发,先后挥写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论作达百万余字,其中有不少或专门或附带地论述到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这些不仅在过去对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艺理论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就是在今天仍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拟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限,对郭沫若在这一时期有关文艺批评的理论见解初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显学.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广泛而热烈的探讨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认识,但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诗各体俱有佳作,而近体(尤其是七言近体)更能体现其独特风格。于此,历代多有评述。如范温《潜溪诗眼》称其有“高情远意”,葛立方《韵语阳秋》引杨大年论义山诗,以为“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多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敖陶孙《诗评》称“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叶燮《原诗》则谓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与酒、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之于酒、茶最重要的是淡化和超越其物理作用而重在其精神性.他于酒中求真、求适、求至乐,真得酒中之趣;他于茶中求得一种清醒、清雅、清适而又清高的君子高人之品格风度,深得茶中三昧.苏轼以儒释道思想为底蕴,赋予酒、茶以深厚的文化、审美意味,鲜明地表现出他的高风绝尘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横山堡段的勘探现状、地质特征、油气藏特征分析,指出了油气成藏的主要圈闭类型和成藏序列,同时指明了横山堡地区今后的主要勘探领域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时代,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它的传统文化价值正在被由消费主导的大众文化所解构,呈现出精英文化的失语和批评话语的危机.从文化的视野来研究美术形态的变迁和不断建构与解构的现代文艺批评理论,去揭示一条重构当代美术学语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两个方面.在审美对象所能包容的艺术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领域之美的现象中,都客观地内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然而,审美对象中的道德意蕴又并不都是外显的,只有通过具有一定道德觉悟并处于主导地位的审美主体的认识和体悟,才能由隐而显,由迷而明.揭示审美中的道德内涵,让道德为审美定向,使求美与求善结合,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