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康熙诗词集注》是近年来出版的颇有力度的古籍整理著作。是著在版本校堪、考镜源流方面筚路蓝缕,在诠次辩证、疏注考订方面证据今古、巨细咸蓄,且成功地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是著包容深广、梳理细密,不仅为研习康熙诗词者提供了一部完备的读本,而且为保存和整理古代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有五分之一的篇目谈到了《楚辞》,并设专节讨论屈原。《文心雕龙》深刻论述了《楚辞》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从理论上肯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全面分析了《诗》、骚之同异,肯定了屈原"自铸伟词"、追求新变的文学史意义;《文心雕龙》还从"诡异之辞"、"触类而长"、因方借巧、"重沓舒状"等方面总结了《楚辞》的审美特质。《文心雕龙》的《楚辞》批评,直观地传达出了刘勰本人进步的文学史观,而且对六朝的文学创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簪花是宋代一种重要的宫廷礼仪活动,宋词中对此多有描述。作为一个出现频次较高的意象群体,簪花有着丰富而特殊的文化内涵。其中,在佩戴、装饰以示喜庆这一基本意蕴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辟邪趋吉,渴求长寿及科举及第等深层文化意蕴尤其引人注目,这大大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内容,使宋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突出地反映了宋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的形成 ,不仅有其历史的、现实的根源 ,而且 ,往往与哲学、史学、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与此相适应 ,古代文论教学应当体现史论结合、文论结合、古今结合的原则。以史为纲 ,以论为魂 ,史论结合 ,有助于辨析间色与正采 ,也有助于客观分析文学遗产的现实价值 ;对理论据以抽象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 ,可以避免“以古证古”、“以古注古”的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而促进教学的直观性 ;古为今用 ,理论联系实际 ,或许能使对古代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阐释和说明更为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最早对三礼的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进行了开掘和甄别。刘勰认为三礼树立了文学创作的体势和法则,并以自身的实践为文体、语言、修辞的运用提供了具体范例,昭示了具体的文章创作方法。立体和剬范,是《文心雕龙》三礼批评的基本意义旨归。  相似文献   
6.
晚唐诸家中,陆龟蒙的诗歌理论较为突出,他强调以风雅精神匡救卑弱之气,主张以诗持性进而规范个体行为;而对清壮奇伟之格的推崇及作为批评之批评所持的观点和立场又突出显现了他对诗歌特性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使唐初的社会经济迅猛地向前发展.不仅如此,唐太宗还尊崇经术,喜好文学.贞观二十二年,他亲自撰成《帝范》以赐太子.在这本书中他讲到:“弘风导俗,莫尚于文;敷教训人,莫善于学.因文而隆道,假学以光身.”①可见,他是十分重视文学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增进个人品行修养的作用的.他身体力行,创作了近百首诗,并且在理论上对诗歌问题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唐太宗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学倾向极大地影响了初唐诗坛,其作用不容低估.《全唐诗》这样评价他:“诗笔草隶,卓越千古.至于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②这则评述并不完全是溢美之词,太宗对于唐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发展和成熟的确具有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8.
《河岳英灵集》是现存唐人选唐诗中成就最高者。是诸多方位展现了盛唐诗歌的面貌,且体现出了丰富的诗歌美学思想。对于研究唐代诗学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诗学理论在唐代诗学理论体系中有独创性.李商隐反对诗歌创作囿于儒家道统思想,强调创作“以自然为祖,元气为根”,以充沛真实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他重视诗歌的缘情功能,主张“必用咏达,以通灵性”,用诗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偏尚诗歌艺术美的同时,李商隐提倡文质并重.  相似文献   
10.
《中兴间气集》是一部中唐前期的诗歌选、评集。是著标举“体状风雅、理致清新”的审美准则 ,体现出重闲雅、重清赡、重韵致等方面的诗学倾向 ,在诸多唐人选唐诗中独具一格。是著亦显示了中唐前期诗学的基本旨趣 ,成为研究彼时文学思想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